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案例内容摘要:
到翠湖的路程有多远。 地名 时间 王家庄 10:00 青 山 13:00 秀 水 15:00 教师出示问题 学生解答问题 学生解释所列方程的合理性 教师引导学生在互评过程中体会如何寻找等量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不同设未知数的方法列方程 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学生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并根据教师 所 指定设的未知数 表示题中的速度。 学生通过自主、互助寻找题中蕴含的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 教师放开条件,让学生自主设未知数,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将抽象的等量关系具体化—— 公式,让学生体会公式往往就是我们要找的等量关系 让学生体会等量关系往往也是一种量的两种表示方式 —— 用不同的代数式表示同一种量再用等号连接便可得到方程。 同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列方程,感受解题策略。 章前图这道题,问题情境复杂,题中的数据多 ,所以在完成这道题的教学时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案例
相关推荐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三)(第三章)(45 分钟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48 分。 14 题是单选题,5、6 题是多选题)、乙两个小孩分别坐在滑冰板上,原来静止不动,在相互猛推一下后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 假定两板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 已知甲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乙远,这是由于()的加速度大小小于乙的加速度大小【解析】选 C。 在推的过程中
列方程: 给出方程的概念,介绍等式、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 归纳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两个步骤: (1)用字母表示问题中的未知数(通常用 x,y,z等字母); (2)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三)举一反三讨论交流 比较列算式和列方程两种方法的特点.建议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可以把学生分成两部分分别归纳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也可以每个小组同时讨论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然后向全班汇报.
35xx 依据“王家庄至青山路段的车速 =青山至秀水路段的车速”可列方程: 50 50 7032x 给出方程的概念,介绍等式、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 定义 : ( 1)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 X),未知数的指数是 1 次,这 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 2) 在方程等号左边的式子为等式的左边,等号右边的式子为等式的右边。 ( 3)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叫做一元方程
的意识。 活动的 注意事项: 学生自行归纳总结,发言讨论,教师在总结学生发言的 3 基础上 板书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 :“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1 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linear inequality with unknown)”。 并 向学生强调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主要特征。 活动内容 3: 巩固 概念 想一想:在前面几节课中
点。 ① 2x+2> 3 ② x3≤ 2x+7 ③ y+5< 3y4 ④ x7 > 26 ⑤ 4x > 3 ⑥ 2 503 x 2 说出 什么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判断下列不等式是否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 1) 52 ( 2) x+y0 ( 3) x2x ( 4) x1 ( 5) x726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x726 (二)、学生展示以上问题 (三)、做一做(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请学生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