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高考调研》高考物理二轮重点讲练 专题十一 物理图像内容摘要: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2015济南二模) 如图所示,一滑块以初速度 固定于地面的斜面底端冲上斜面,到达某一高度后又返回底端取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下列表示滑块在斜面上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 v 随时间 能正确的是()答案滑时的加速度:a 2 度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滑块在斜面上运动过程中,由于存在摩擦力,机械能不断减小,经过同一点时下滑的速度小于上滑的速度,根据速度图像的“面积”等于位移,两个过程的位移大小相等,可知,下滑时间大于上滑时间,所以 A 项正确,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2(2015肇庆三测) 四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 2、向运动的情况分别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B这四辆车均从静止开始运动C在 0t 2 时间内,丙、丁两车在时刻 距最远D在 0t 2 时间内,丙、丁两车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答案图像可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速度越来越小的变速直线运动,A 项错误;xt 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vt 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乙车做减速直线运动,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B 项错误;由速度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丙、丁两车在 以相距最远,在 0t 2时间内,丙、丁两车间的距离一直增大C 项正确、D 项错误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对运动图像理解高中物理资源下 3、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2015新课标全国)如图甲,一物块在 t0 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 v t 图线如图乙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1、t 1 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 )A斜面的倾角B物块的质量C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D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答案上滑动到最高点过程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由受力和牛顿第二定律,可得,根据图乙可得 v 0/运动学公式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远距离 x H/x;从上往下滑过程也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有,v 1a 2(2t1t 1)解以上各式,可得斜面的倾角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世昌的博客 ,对根据斜面的倾斜角度可计算出物块沿斜面,故 D 项正确;仅根据v0法求 4、出物块质量,B 项错误命题立意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力的合成和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4(2015龙岩综测) 蹦床运动可简化为一个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的小球运动,如图甲所示质量为 m 的小球,从离弹簧上端高 触弹簧后继续向下运动以小球刚下落开始计时,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小球的速度 v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图线中的 为直线,与曲线 切于 A 点不考虑空气阻力,则关于小球的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 2t 1t3t 2B下落 h 高度时小球速度最大C小球在 刻所受弹簧弹力大于 2球在 刻重力势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之和最大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项 5、,小球在 B 点时,a0,即 mgk B 过程,合外力:F 合 mgk xk(x Bx) B,x 球 的距离,同理可得 程也满足上述关系,故小球在 间做简谐运动,故 t2t 1t 3t 2,故 A 项错误;B 项,A 是下降 h 高度时的位置,而 程,重力大于弹簧的弹力,小球做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小于 是速度最大的地方,故 B 项错误;C 项,由 A 中知 C 点与 A 点是对称的点,由 A 点到 B 点的弹簧长度变化 ,由对称性得由 B 到 C 的弹簧长度再变化 ,故到 点时形变量要大于 2 ,所以弹力大于 2以 C 项正确;,系统在整个过程中,只受重力和弹簧弹力作用,系统机械能守恒,小球 6、在 能最大,故重力势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之和最小,故 D 项错误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功能关系易错警示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小球在整个过程中的运动情况,结合图像,综合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分析求解,知道系统在整个过程中,只受重力和弹簧弹力作用,系统机械能守恒5(2015绵阳三诊) 如图所示为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启动时发动机功率 P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像,P 0 为发动机的额定功率已知在 世昌的博客 ,汽车受到的空气阻力与地面摩擦力之和随速度增大而增大由此可得()A在 0t 1 时间内,汽车一定做匀加速运动B在 t1t 2 时间内,汽车一定做匀速运动C在 t2t 3 时间内,汽车一定做匀速运动D在 刻,汽车速 7、度一定等于 项,0t 1时间内汽车的功率均匀增加,但由阻力随着速度的增大而增大;故汽车在这一过程受到的力不可能为恒力,故不可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 A 项错误;B 项,汽车 t1(s)达到额定功率,根据 P度继续增大,牵引力减小,则加速度减小,t1t 2时间内汽车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加速度为零时,即牵引力等于阻力,汽车速度达到最大,故 B 项错误;C 项,在 t2t 3时间内,汽车已达到最大速度,且功率保持不变;故汽车一定做匀速运动;t 3时刻,汽车速度一定等于 C、D 项正确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牛顿第二定律6(2015盐城 1 月检测)如图 a 所示,小物体从 8、竖直弹簧上方离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其动能 离地高度 h 的关系如图 b 所示其中高度从 降到 像为直线,其余部分为曲线, 应图像的最高点,轻弹簧劲度系数为 k,小物体质量为 m,重力加速度为 )A小物体下降至高度 ,弹簧形变量为 0B小物体下落至高度 ,加速度为 0C小物体从高度 降到 簧的弹性势能增加了物体从高度 降到 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mg(h1h 5)答案 项,高度从 像为直线,该过程是自由落体,h 1 以小物体下降至高度簧形变量为 0,故 A 项错误;B 项,物体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小物体下落至高度 体的动能与 弹簧振子运动的对称性可知,在 倍;小物体下落至高度 能又回 9、到 0,说明 簧的弹力到达最大值,一定大于重力的 2 倍,所以此时物体的加速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故 B 项错误;C 项,小物体下落至高度 体的动能与 弹簧振子运动的对称性可知,在 倍;此时弹簧的压缩量:x ,小物体从2力做功: Wx ,物体2力做功等于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所以小物体从高度 簧的弹性势能增加了 ,故 C 项错误;2,小物体从高度 力做功等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大,所以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mg(h 1h 5),故 D 项正确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功能关系7(2015肇庆三测) x 轴上 O 点右侧各点的电场方向与 x 轴方向一致,O 点左侧各点的电场方向与 x 轴方向相反 10、,若规定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x 轴上各点的电场强度 E 随 x 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该图像关于 O 点对称,x 1 和x 1 为 x 轴上的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 点的电势最低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x 1 两点的电势相等C电子在 的电势能大于在x 1 处的电势能D电子从 由静止释放后,若向 O 点运动,则到达 O 点时速度最大答案图像可以看出,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都沿 x 轴对称分布,沿着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势一定降低,故根据其电场强度 E随 x 变化的图像容易判断,O 点的电势最高, A 项错误;由于 x 1两点关于 x 轴对称,且电场强度的大小也相等,故从 O 点到 点到x 11、 1电势降落相等,故 项正确;x 1和x 1两点的电势相等,电子在 x 1处的电势能,C 项错误;电子从 向 O 点运动,O 点的电势最高,电子在 O 点电势能最低,所以动能最大,所以速度最大,D 项正确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静电场知识,世昌的博客 (2015龙岩综测) 如图所示,边长为 2L、电阻为 R 的正方形导线框 纸面内以速度 v 水平向右匀速穿过一宽为 L、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刚开始时线圈的刚好与磁场的左边界重合,规定水平向右为 受到安培力的正方向下列哪个图像能正确反映 受到的安培力随运动距离x 变化的规律( )答案框的位移在,0L 内,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E B2应电流 I ,所受的安培力大小为L4受到安培力方向向左,为负值线框的位移大于 L 后,位移在 L2L 内线框中磁通量不变,不产生感应电流,不受安培力,位移在 2L3L 内,在磁场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2016版《高考调研》高考物理二轮重点讲练 专题十一 物理图像
相关推荐
蛮横无理的老板呢。 他不但会用语言侮辱她,甚至还会采取一些动作。 生:那老板会用扫把将她赶出门去。 师:好。 赶。 生:那老板会把她拖出去。 师:拖。 生:拎。 生: 推。 生:撵。 „„ ⑵ 出示一段课外内容: 但在这次屈辱之后,我的小心灵确受了创伤,我的因贫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犯发,而且产生了对人类的仇恨。 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话
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图 2 ,上面,左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 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就会得到平面图形,把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立体图形的视图,从正面看得到的图形,叫正视图;从上往下看得到的视图称为俯视图;从左 面看得到的图形叫左视图 .探讨立体图形的视图时,由于从正面看与从后面看、从上面看与从下面看、从左面看与从右面看所得图形相同
文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此环节培养学生搜索整合信息的能力,要求完整准确地描述作者的家乡习俗,并能通过自己的知识对这一习俗进行补充阐述,完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理念 ,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了解内容 问题: ( 1)文章的主题是写家乡的端午节的鸭蛋,为什么开篇要用那么大的篇幅来写家乡的端午节。 ( 2)文章是按照怎样的结构顺序来安排课文内容的。 (
( 1)说说这两则新闻报道分别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 2)你从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倾向。 ( 3)说说你对新闻报道的认识。 五、口语交际:说出自己的见解 1. 课中联系旧知,引出话题。 从本单元的课文中,我们认识到:一场暴风雨,有的人认为是一种毁灭,可拉法埃莱•费拉里斯却认为它带来的是更加绚丽华美的景色;在多数人眼里,丝瓜是再常见不过的了,可季羡林先生却认为它是那么神奇,仿佛既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