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内容摘要:
海水( 25 ℃ ) 1531 空气( 25 ℃ ) 346 铜(棒) 3750 软木( 25 ℃ ) 500 大理石 3810 煤油( 25 ℃) 1324 铝(棒) 5000 蒸馏水( 25 ℃ ) 1497 铁(棒) 5200 • 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一般来讲 V固 V液 V气。 • 同一种介质中,温度不同,声速不同。 几种介质中的声速( m/s) 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产生条件:回声与原声间隔至少 小 结 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人教版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
相关推荐
能造城其他疾病 (头疼、高血压等 ) 分贝 dB 50 70 90 噪声的控制 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哪几个阶段。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 空气等介质的传播 鼓膜的振动 [讨论 ] 控制噪声也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防止噪声产生(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 阻断噪声的传播( 在传播过程中 减弱噪声 ) 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在人耳处减弱 噪声
机械能 ,但在闭合电路中产生了电流,获得了 电能 ,实现了从 机械能 向 电能 的转化 发电机是把机械能 转化为电能的机器 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现象 ab和 cd不断做 切割磁感线 运动,由于磁感线方向是不变的,而 ab和 cd的运动方向总是相反,并且不断改变,于是线圈和外部电路就有了 方向不断改变 的感应电流 ① ② ③ ④ a b d c A B 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 的电流叫做 交流电
是 1的比。 • 教学例 1 • (1)指明学生读题 (例 1) •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同学谈论 :什么是比例尺。 • 教师在指明回答,学生会说: • 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 • = 1cm : 50km • = 1cm : 5000000cm • = 1 : 5000000 • ( 2)巩固练习 • 教师让学生完成教材第 49页“做一做”。 •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在板演、讲解。 •
利第二国歌 ”。 这首浸满维也纳乡土之情的圆舞曲,格调高雅、优美动听,渗透着作者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深情厚意。 欣 赏 请思考以下问题: ( 1)这首圆舞曲由几个部分组成。 ( 2)体裁与形式是什么。 ( 3)创作及首演时间。 答:三部分 : 序奏、五首小圆舞曲、尾声。 答:管弦乐圆舞曲。 答: 1867年。 ? 什么是圆舞曲。 圆舞曲又称为“华尔兹”。 按速度不同,可分为快、慢两种。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走进文本 词的上阕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 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总写北国雪景。 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视野的辽阔。 “封”写到底面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 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作者对雪景的具体描写由哪个词领起。 它统摄的宾语包括哪些句子。 由“望”领起,它统摄的 句子从“长城内外”到“试比 高”。 、
黑美术学院度过短暂的大学时期之后( 1900年到 1903年),于1904年在慕尼黑开设了他的第一个画室。 弗兰茨 马尔克于 1910年举办了他的第一次个人画展。 作为 慕尼黑新艺术家同盟 的成员,他结识了瓦西里 康定斯基,雅夫伦斯基,奥古斯特 马克和加布里勒 曼特。 在第三次 新艺术家联盟 的展览中评委否定了康定斯基的几乎完全抽象的 《 构图, 5号 》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