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内容摘要:
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把教育摆在现代化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科教兴国 ” 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什么是科教兴国。 (三)新时期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 发展篇 背景: 措施: ( 1) 1977年 12月, 恢复了高考制度。 ( 2)建立起中小学教师 参评高级职称等制度 ,尊师重教 逐步形成风气。 ( 3) 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 “ 3个面向”。 ( 4) 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实施 “科教兴国” 战略 ①内容: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 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②意义: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 5) 1980年以来, 教育立法 取得较大进展 ——“依法治教” → 成果:初步建立起中国教育法规体系。 成果: 各级各类教育跨上了新台阶。 ①“两基教育” ②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 ③成人教育 ④高等教育 1966年 1976年 1949年 趋势 年份 奠基 挫折 蓬勃发展 “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 教育兴办 教育挫折 教育繁荣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 ——《 世界教育报告 》 ( 1990年) 有一流的教育,才能成为一流的国家。 ——温家宝( 2020年 7月 18日)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B. 德育放在重要位置 C. 倡导“两种教育制度” D.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A. 过渡时期 C.“ 文革”十年时期 以法律形式正式将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性质确定下来的是 A、 1957年 2月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B、 1954年 9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C、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D、 《 为人民服务 》 建国初期科技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海外留学人员大量回国,投身国内建设 B、国家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C、国家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 1956年,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掀 起一个“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实施科教兴国的理论基础是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向科学进军 D、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6.下列措施可以认为是中国现代化根本大计的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D.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7.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旧教育制度的改造措施不包括 A.创建人民教育制度 B.收回教育主权 C.改革学制 D.实行义务教育 为解决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失学儿童问题,国家实施了 A.希望工程 B.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 C.西部工程 D.五个一工程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蓬勃发展,主要表现为( ) ①“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的提出; ②“七二一工人大。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