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案内容摘要:

语文备课大师 语文 备课大师 学生 讨论回答, 教师 归纳明确: 王实甫的《西厢记》里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说明人生有四大美事:良辰、美景 、赏心、乐事。 本文四美俱全,足可乐也。 ⑴、 良辰:暮春之初。 农历 3月为春季,暮春自然是三月。 南北朝丘迟在《与陈伯之书》中也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可见暮春三月是人间一段最美的时光。 又因为修禊,可知是 3日,古人在这一天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这又是一个多么吉祥美好的日子啊。 ⑵、 美景: 兰亭地处“会稽山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主体是山水。 其山如何。 “崇”与“峻”是本色形容,而“茂林修竹”四字遂赋予山岭盎然生气;其水如何。 “清”与“激”亦为本色形容,而“映带左右”四字方使流水神采飞动。 再看天气,“是日也,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天宇清朗,和风吹拂:在这里没有“草长莺飞”春意闹,也没有“姹紫红开遍”的艳丽,只有清风拂面,水声泠泠;在这里物我同化,是非顿消,心境澄明。 信可乐也。 ⑶、 乐事: “修禊事也”。 当地风俗:这一天人们无论贵贱老幼,都要到河畔、 溪边,用凉水洗脸,意即涤除尘垢,以驱除不祥,祈求安福。 当时王羲之正任会稽内史(相当于太守),他邀集司徒谢安、司马孙绰等诗人名流以及儿子微之、操之和十岁的献之等共四十一人,真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他们热爱自然,轻忽世俗得失人为礼仪,有高远情操,直率任性,表明诸子与己意气相投。 有道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何况都是文人雅士会聚灵山秀水之中 人生之幸事 否则,虽有良辰美景也不足为乐。 当然更乐的事不在修禊,而在于作曲水流觞之饮。 请将他们的赋诗的一句找出来齐读: “ —— 引以为流 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 酒助诗兴,万丈豪情 人生之大雅也 (打开幻灯片) —— 明•文征明•流觞赋诗图 ⑷赏心: 此情此景,作者感到赏心悦目,他如何表达。 学生 读:“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 仰观宇宙,俯察万物,是极视觉之娱;竹木萧萧 ,流水潺潺,是尽听觉之乐。 但最令人快乐的还不在于此,是什么。 是游目骋怀。 如何理解“游目骋怀”。 请 学生 回答, 教师 明确: 游:鱼在水中叫游,人自由在地观赏也是游,如游览;骋:驰骋,自由奔放的联想、想象,因而可以 突破时空的局限。 我们在仰观俯察的时候,也是游目骋怀的时候,我们是超脱的空灵的美妙的,我们观察,最后落实的是娱乐,表现的是热爱现世生活,是在自然美的感召下抒发自己的情怀,这便是所谓山水诗的兴起了。 这种娱乐式的交流,正开始于魏晋时的文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