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粤教沪版内容摘要:
感受声带发声时的振动。 由此介绍声源的概念: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 源。 (板书) 3段生活中常见现象的视频,分析视频中的物体是靠什么振动发声,即什么是声源。 分组活动。 小组的方法。 下说出:物体发声时正在振动。 的引导下,提出用手感觉音叉的振动,后又提出用 水或乒乓球来证明音叉发声时在振动的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归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教师板书结论) 6. 学生列出出生活中常见到的物体振动发声的现 象,学习声源的概念。 3段生活中常见现 象的视频,分析视频中的物体是靠什么振动发声,即什么是声源。 学生可从亲身体验的活动中总结出声音的产生原因。 培养学生的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分组学习新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与归纳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活动中学到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放大法。 4 新 课 教 学 声 音 的 传 播 声 音 的 传 播 需 要 介 质 、老师说话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你们的耳朵里的呢。 进一步提问: 液体或固体能否传声呢。 安排同学们利用桌面上的器材设计并进行探究活动。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粤教沪版
相关推荐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随堂集训【高考题组明考向】1. 2014大纲全国卷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一钠灯发出的波长为589 光,在距双缝 m 的屏上形成干涉图样。 图样上相邻两明纹中心间距为 双缝的间距为()A. 07 m B. 04 04 m D. 03 x 可得双缝间距 d ld 0 4 m,选项 C 正确。 8910 0 2答案:2012全国卷(多选)在双缝干涉实验中
话有什么不同。 ( 2)播放音乐(青藏高原、三国演义主题歌) 师:你听到的两种乐音有什么不同呢。 生:青藏高原高昂,三国演义低沉。 师总结:声音有高有低,声音的高低在音乐和物理上 称为音调。 音调:声音的高低 师:音乐中的 C调和 D调指的就是音调。 师:那么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有哪些呢。 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活动 1:步骤参见课本 P31。 学生动手做,仔细听并观察。 师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关于摩擦力,有人总结了“四条不一定” ,其中说法错误的是()A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B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共线C受静摩擦力或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静止或运动D静摩擦力一定是阻力,滑动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解析摩擦力的方向与跟它相接触的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它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也可以不在一条直线上,故
大小不变, 像的大小始终不变。 关于平面镜成像的实验: ①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观察和确定像的位置; ②刻度尺的作用: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③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④移去后面的蜡烛,并在所在的位置上放一 光凭,则光凭上不能接受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像 ; ⑤将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它的 像的大小不变。 ⑥有 3mm和 2mm的两块玻璃板
烛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测出,将数据记录成表 . ⑤当蜡烛到一定位置上时,光屏没有像,用眼睛直接对着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把蜡烛与凸透镜、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像的正倒,填入表格 . 方案二: ①把透镜放在桌子中央,把蜡烛、光屏放在其两侧,刻度尺放在桌子上,如课本图 — 2所示 . ②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 ③移动蜡烛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实验九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1用如图 1 所示电路,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电池的内阻较小,为了防止在调节滑动变阻器时造成短路,电路中用一个定值电阻 保护作用除电池、开关和导线外,可供使用的实验器材还有:图 1(a)电流表(量程 、3 A);(b)电压表(量程 3 V、15 V);(c)定值电阻(阻值 1 、额定功率 5 W);(d)定值电阻(阻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