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重新整理版内容摘要:
的气候类型。 ① 、我国季风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雨热同期 (夏季高温多雨) ② 、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的界线为: 大兴安岭 —— 阴山 —— 贺兰山 —— 巴颜喀拉山 ——冈底斯 山 ③ 、季风带来的灾害性天气有: 干旱、洪涝、台风、寒潮、霜冻 大陆性气候显著 与世界上同纬度相比,中国冬季较 冷 ,夏季较 热 ,气温 年较差较大 ,降水 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明显。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东部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西北地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 青藏地区 :高原山地气候。 冬季风和夏季风比较表 ( 识记 P36 图 ) 季风名称 成因 发源地 风向 性质 影响范围(地区) 冬季风 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 偏北(西北、 东北) 陆地 → 海洋 寒冷干燥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台湾等) 夏季风 太平洋、印度洋的热带海面 偏南(东南、西南) 海洋 → 陆地 温暖湿润 东南季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 西南季风:我国西南、华南、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 洪涝 (夏季风过强或台风造成)是我国发生频繁、 损失严重 的自然灾害。 干旱 (夏季风不足) 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 分布范围最广 的一种气候灾害。 五、补充: 秦岭 —— 淮河 一线是: ①、 1 月 平均气温 0℃等温线 ; ②、年降水量 800mm等降水量线; ③、 亚热 带和暖温带 的分界线; ④、 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 的分界线; ⑤、 南方和北方 的分界线; ⑥、耕地中 水田和旱地 的分界线。 ⑦、 长江和黄河 的分水岭 ⑧、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的分界线 第 5 课 长江 一、我国第一大河 识记 P40 图 长江 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长度最长 ( 6300 千米), 流域面积最广 ( 180 万平方千米), 流量最大 ( 1 万亿立方米)(上游:源头 —— 湖北 宜昌 ;中游:湖北宜昌到江西 湖口 ;下游:湖口至入海口)有 “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 之称 长 江发源于青藏高原 唐古拉山脉 ,正源沱沱河,流经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 11 个省区,注入 东海。 干流流经主要地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主要支流及与长江交汇处的城市: 雅砻江:攀枝花 岷江:宜宾 嘉陵江:重庆; 乌江:涪陵 汉江:武汉 湘江:岳阳 赣江:九江 二、黄金水道 黄金水道: ① 干流横贯东西,支流南北延伸 ,水运网庞大,无封冻期,宜宾以下四季通航,航运价值大;②长江流域经济发达客货需求量大 ,货运量约占全国的 60%。 三、开发与治理 水能宝库: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 上游 河段(源头 —— 宜宾段和三峡段),蕴藏量占全国的 1/3,可利用量占全国的一半。 著名水电站有葛洲坝、三峡、二滩。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以防洪为首要目标,兼有发电、航行、灌溉等多种功能。 开发利用: 航运,发电,灌溉,淡水养殖,旅游 长江 洪涝 发生原因:①夏季降水集中,汛期长、水量大;②有三大洪水来源(宜昌以上的长江上游干支流;中游南面的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汉江);③社会原因:围湖造田、滥伐 森林、陡坡开荒等) 长江 治理措施 :(荆江河段 “九曲回肠” 之称, 治理措施主要是 裁弯取直。 ) 防洪 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地理复习提纲第 5 页 共 8 页 ① 加固江防大堤;② 兴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③建设一些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④ 重点治理一些河段(如荆江,川江等);⑤ 在长江上游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禁止乱砍滥伐森林、滥垦草地、过度放牧、破坏生态环境;⑥ 禁止人产围湖造田,政府应实施平垸行洪政策,落实移民建镇计划,帮助农民发展替代产来,减少抗洪压力;⑦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以 防洪为首要目标,兼有发电、航行、灌溉等多种功能。 第 6 课 黄河 一、我国第二长河 识记 P45 图 黄河发源于青海的 巴颜喀拉山 ,呈巨大 “几” 字型,向东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 九 省区,注入 渤海 ; 上中下游分界点: 河口、旧孟津 上游(源头至河口): 水能资源 丰富,可以发电;并利用黄河水修渠灌溉,使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成为 “塞上江南”。 中游(河口至旧孟津):经黄土高原,大量泥沙流入黄河,使黄河成为 世界上含沙量最大 的河流 下游 (旧孟津至入海口):河床抬高,形成 “地上河” 干流流经 主要地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在宁夏、内蒙古和山东境内的部分河段,受纬度位置影响,在初春时节,形成 凌汛。 二、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流经地区 降水集中,多暴雨 ,且黄土 质地疏松 ,易被侵蚀;加上人为滥垦乱伐, 破坏植被 ,加剧了水土流失。 三、治理与开发 治理 上中游: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 ( 退耕还林还草、 植树造林 ) 下游:修建分洪、蓄洪工程,加固大堤 治黄的关键是治沙,治黄的根本是搞好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开发 水能:龙羊峡、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灌 溉: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成 “塞上江南” 生活生产用水:“引黄济青”、“引黄济津” 地理之最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世界屋脊” —— 青藏高原 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 —— 黄土高原 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 —— 黄河 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 —— 京杭运河 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 塔里木盆地 我国最大的沙漠 —— 塔克拉玛干沙漠 我国第二大、纬度最高的盆地 —— 准噶尔盆地 我国海拔最高盆地、“聚宝盆” —— 柴达木盆地 我国农业最发达的盆地、“紫色盆地” —— 四川盆地(它西部的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 我国冬季最冷 的地方 —— 漠河(平均 ℃,极值 ℃) 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 —— 吐鲁番(平均 33℃,极值 ℃,人称“火洲”) 我国夏季最冷的地方 —— 青藏高原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 塔里木河 我国年降水量的最高纪录 —— 火烧寮( 655。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重新整理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