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5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12讲 机械能经典精讲1内容摘要: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如图所示,第一次用力 F 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移动距离 s,第二次用同样大小的力 F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使它沿粗糙斜面向上移动相同的距离 s,若物体与水平面、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A力 F 做的功第二次比第一次多B两次力 F 做功一样多C两次物体增加的机械能一样多D物体机械能的增量第二次比第一次大题二:一块质量为 m 的物体放在地面上,上端用一根弹簧连着,如图所示,现用恒力 F 竖直向上拉弹簧的上端,并使物体离开地面,如果力的作用点向上移动的距离为 h,则( )A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了 簧的弹性势能为 力 F 做 2、的功为 体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增加了 图所示,一直角斜面固定在地面上,右边斜面倾角 60,左边斜面倾角 30,A、 B 两物体分别系于一根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两端,分别置于斜面上,两物体可以看成质点,且位于同一高度并处于静止平衡状态,一切摩擦不计,绳子均与斜面平行,若剪断绳,让两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到达斜面底端时两物体速率相等B到达斜面底端时两物体机械能相等 C到达斜面底端时两物体重力的功率相等D两物体沿斜面下滑的时间相等题四:长度相同的三根轻杆构成一个正三角形支架,在 A 处固定质量为 2m 的小球, B 处固定质量为 m 的小球,支架悬挂在 O 点,可绕过 O 3、点并与支架所在平面相垂直的固定轴转动。 开始时 地面相垂直,放手后开始运动,在不计任何阻力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球到达最低点时速度为零B A 球机械能减少量等于 B 球机械能增加量C B 球向左摆动所能达到的最高位置应高于 A 球开始运动时的高度D当支架从左向右回摆时, A 球一定能回到起始高度题五:如图,质量为 经一轻质弹簧与下方地面上的质量为 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k, A、 B 都处于静止状态。 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轻滑轮,一端连物体 A,另一端连一轻挂钩。 开始时各段绳都处于伸直状态, A 上方的一段绳沿竖直方向,现在挂钩上挂一质量为 并从静止状态释放,已知它恰好能使 B 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 若将 C 换成另一个质量为( m1+物体 D,仍从上述初始位置由静止状态释放,则这次 B 刚离地时 D 的速度的大小是多少。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 第 12 讲 机械能题一: 题二: 题三: 题四: 题五:F ()mgk。北京市2015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12讲 机械能经典精讲1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sss、sas、asa、aas)练习题
CAOBA 39。 B 39。 BACDEDB39。 B CAA39。 HB CADE 2 9. 已知: BD、 CE 是△ ABC 的高,点 F 在 BD 上, BF=AC,点 G 在 CE 的延长线上, CG=AB, 求证: AG⊥ AF 10. 如图: 在 △ ABC 中, BE、 CF 分别是 AC、 AB 两边上的高,在 BE 上截取 BD=AC,在 CF 的延长线上截取CG=AB
全国优秀教学设计:二次函数图像和性质x
的方法将解析式变形成需要的形式. 其实,如果不做前两步分析,仍然会有部分学生想到使用配方的方法. 但二次函数存在最值,其本质是因为实数的平方具有非负性,所以我认为应该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分析使学生看到这层本质,而不是机械地使用配方的方法解题. (2)为研究函数对称性而设计的阶梯性问题【环节2】探究求解③二次函数y3=2x2+4x的对称性. 对二次函数对称性的描述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光的直线传播的导学案
物体有光线射 入我们的眼睛。 例如:阳光、日光灯、电视等。 ②学生探讨:光线是如何传播的。 二、 进行新课: 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例如:„„„„„„„„学生举例 上面的光源能分成几种类型。 ( 1)、自然光源 ( 2)、人造光源 探究:光的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并交流 教学过程之合作探1. 出示问题。 沿什么路径传播的1. 小组从生活中提取经验,并举例 究 参加小组学习活动。 了解情况,及时调控进度。 维护纪律。 呢。 2. 学生利用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自主设计实验,并分小组演示 :打开电灯,每个学生两只手各拿一张带有小孔的纸,把两张纸重叠放置,再透过小孔观察光源。 2. 分小组实验 3. 展示交流得出结论:光在是沿直线传播的 温馨提示: : 4 号→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