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精品教案内容摘要:

词语的时候,一点波浪都没有。 (笑 ) 生:(很有气概地)波澜壮阔、波涛汹涌。 师:就是这样“波澜壮阔、波涛汹涌”的江河,请你来读 ! 生:我想到了一句诗“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涛风簸自天涯”。 (生朗读 ) 师: 正是这样磅礴雄伟的泰山,正是这样汹涌澎湃的江河,一起读。 (齐读 ) 师:无论你伯牙弹什么,我钟子期都能知道。 用课文中的 一句话讲 —— 生: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这里“伯牙所念”的“念”与前面句子当中的哪个字意思一样 ? 生:这里的“念”和前面的“志”意思一样,都是“ 心里想” 的意思。 师:没错。 有时候咱们可以用现代词汇去代替古文词汇来理解古文的意思。 无论伯牙所志、所念、所想,钟子期必得之。 我想问问,钟子期必得的到底是什么 ? 生:伯牙心里的想法。 师:看来善听的子期不仅听懂了 琴声 ,还听懂了伯牙倾注在琴声里的 心声。 这样想来,钟子期说“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说的也不仅仅是伯牙的琴声吧。 ( 出示) 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生:也说出了伯牙的心声。 生:它不仅说出了伯牙的琴声,还道出了伯牙的志向和胸怀。 师:什么样的志向。 什么样的胸怀。 生: 像泰山一样屹立在人间的志向,像江河一样心胸宽广、能撑万里船的胸怀。 (全 场掌声 ) 师:原来钟子期不仅在说琴声,也说出了伯牙倾注在琴声里的 —— (出示 ) 峨峨泰山一般的志向,洋洋江河一样的胸怀。 师:这样想来,伯牙的“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不仅仅是想,那是 “志存高远 ”的志,“胸怀大志”的 志啊。 (板书:志 ) 点评:伯牙引子期为知音 ,乃在此“志”也。 志在高山者,高山之志也;志在流水者,流水之志也。 这是何等的志向与怀抱。 唯五岳之尊、万古江河方能喻指。 其实,诗以言志、歌以言志、乐以言志,乃至琴以言志,在中国文化中向来是一种传统。 课文中释“志”为“心里想到”,虽近学情,却废本意。 志者,心之所去也,意为心愿所往。 作为名词的“志”,乃志向怀抱之义;作为动词的“志”,乃心中向往之义。 两者皆有“藏于心中的长远打算”之义。 知音,实乃知志也。 师:老师课前去查过资料,我发现好多古书上都说到伯牙琴艺妙绝天下。 许多人都以听到他的琴声为荣幸,他们也都能 感受到伯牙琴声的美妙,但是伯牙寄托在琴声中的高山流水 般的志向和胸怀他们能得之吗 ? 生:不能得。 师:唯有谁能得之 ? 生:钟子期 ! 师:谁能必得之 ? 生:钟子期 ! 师:这才是 —— 生: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板书:念)请你想象,假如你就是伯牙,一直以来都没有人能真正听懂你的琴声,你的内心充满了无边的寂寞与孤独。 可是在这里,无论你弹什么,无论你寄托着怎样的志向和情怀,钟子期都能“善哉、善哉”地“必得之”时,你是怎样的心情。 你又会有怎样的感慨想对子期说呢。 拿出课前发下的练习 纸,请你顺着“伯牙得遇钟子期,感慨道 —— ”接着往下写。 (出示 ) “伯牙得遇钟子期,感慨道:善哉。 善哉。 ” (练笔,背景音乐《知音》。 ) 点评:练笔设于感慨“得遇”,好处有三:第一,从伯牙的角度看,得遇知音的巅峰情感已经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此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