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5高三物理总复习(江苏专用)(Word文档)专题五内容摘要: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应用力学两大观点分析多过程问题考纲解读 理选择物理规律考点一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动能定理分析多过程问题若一个物体参与了多个运动过程,有的运动过程只涉及分析力或求解力而不涉及能量问题,则常常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若该过程涉及能量转化问题,并且具有功能关系的特点,则往往用动能定理求解例 1 如图 1 甲所示,斜面 半径为 0.5 m 的光滑竖直圆轨道 切于 B 点,、D 为圆轨道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将质量为 0.1 小物块( 可视为质点)从轨道的 分某处由静止释放,释放点与 C 点的高度差为 h,用力传感器测出物块经 C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F,得到 F 与 h 的关 2、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力加速度 g 取 10 m/ 1(1)图乙中 a、b 两点的纵坐标 2)物块在斜面上的释放点与 B 点的距离 l 为多大时,物块离开 D 点后落到轨道上与圆心 O 等高的位置上解析(1)题图乙中的 a 点横坐标 h0,即物块静止于 C 点Fa N 释放点位于 B 点下方时12 2CFmgm h 2 点高度对应 b 点横坐标,B 点与 C 点高度差 .1 m 代入数据得 (2)设斜面倾角为 ,由几何关系R(1 ) 代入数据得 0.8, 点后,做平抛运动R v 物块从斜面上由静止释放到运动到 D 点,由动能定理:)2R l1)1 N (2)动力学和能 3、量观点分析多过程问题若一个物体参与了多个运动过程,有的运动过程只涉及分析力或求解力而不涉及能量问题,则常常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若该过程涉及能量转化问题,并且具有功能关系的特点,则往往用动能定理或机械能守恒定律以及能量守恒定律求解例 2 如图 2 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在 A 点,自然状态时其右端位于 平桌面右侧有一竖直放置的轨道 形状为半径 R1.0 m 的圆环剪去了左上角 120的圆弧, 其竖直直径,P 点到桌面的竖直距离为 h2.4 m用质量.4 物块将弹簧缓慢压缩到 C 点,释放后弹簧恢复原长时物块恰停止在 同种材料、质量为 .2 物块将弹簧缓慢压缩到 C 点释放,物块过 4、B 点后做匀变速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 x6t 2t 2,物块飞离桌面后恰好由 P 点沿切线落入圆轨道(不计空气阻力, g 取 10 m/: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1)物块 B 点时的瞬时速度 ;(2)若轨道 滑,物块 过轨道最低点 N 时对轨道的压力 3)若物块 好能到达轨道最高点 M,则释放后 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1)6 m/s2) ,方向竖直向下(3)8 1)m 2过 B 点后遵从 x6t2t 2所以:v B6 m/s,a4 m/m 2gm 2a,所以 a/ g2)物块 点后,竖直方向的分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P 点速度在竖直方向的分量 4 m/P 点速度在水平方 5、向的分量 vxv y/04 m/ 点的速度为 vDv x4 m/ m 2g(hR0)12 2N 12 2v 74 m 2/ m 2gm 2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F NF N,方向竖直向下(3)物块 点,有 m 2 m/0物块 点的速度 8 m/ 点到 M 点应用动能定理,有m 20)W M 12 2从 B 到 D 点应用动能定理,有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W 得 D 12 2 到 B 点应用动能定理,有 m 1pm 2W m 212 2W 2 J8 如图 3 所示,x 轴与水平传送带重合,坐标原点 O 在传送带的左端,传送带长L8 m,匀速运动的速度 m/m1 小物块轻轻放在传送 6、带上 m 的 P 点小物块随传送带运动到 Q 点后恰好能冲上光滑圆弧轨道的最高点 N 点若小物块经过 Q 处无机械能损失,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重力加速度g10 m/ 3(1)N 点的纵坐标;(2)从 P 点到 Q 点,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时,系统产生的热量;(3)若将小物块轻放在传送带上的某些位置,最终小物块均能沿光滑圆弧轨道运动( 小物块始终在圆弧轨道运动不脱轨)到达纵坐标 m 的 M 点,求这些位置的横坐标范围解析(1)小物块在传送带上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 ag 5 m/s 2设小物块加速到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时所用时间为 1 x 2.5 m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 mg 到 N 的运动过程 7、,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0 12 2 m(2)小物块在传送带上相对传送带滑动的位移xv 0tx2.5 (3)设在坐标为 刚能到达圆心右侧的 M 点,由能量守恒得:x 1)代入数据解得 .5 点,则必定恰好能通过最高点 C,x 3) m ,可解得 .5 mx7.5 m 和 0x 5.5 1)1 m(2)(3)7 m x7.5 m 和 0x5.5 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分析力学综合题例 3 如图 4 所示,质量为 m1 小物块轻轻地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的 P 点,随传送带运动到 A 点后水平抛出,小物块恰好无碰撞地从 B 点沿圆弧切线进入竖直光滑的圆弧轨道B、C 8、 为圆弧轨道的两端点,其连线水平,已知圆弧轨道的半径 R1.0 m,圆弧轨道对应的圆心角 106,轨道最低点为 O,A 点距水平面的高度 h0.8 m,小物块离开 C 点后恰能无碰撞地沿固定斜面向上运动, 0.8 s 后经过 D 点,小物块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g10 m/s 2,70.6,7 3图 4(1)求小物块离开 A 点时的水平初速度 大小;(2)求小物块经过 O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3)假设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2送带的速度为 5 m/s,求 P、4)求斜面上 C、D 间的距离审题与关联解析(1)对于小物块,由 A 点到 B 点,有 v 2 点,有 2 9、 m/s(2)对于小物块,从 B 点到 O 点,由动能定理知) 2 2O 12 2 m/s5 m/2 42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在 O 点,有 FNm ,N43 N43 N,方向竖直向下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3)对于小物块在传送带上加速的过程有 2mg、A 间的距离为 1.5 )小物块沿斜面上滑时,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12 2解得 0 m/s 2小物块沿斜面下滑时有 12 2解得 m/s 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 vCv B5 m/ 点上升到最高点历时 0.5 点历时.8 s0.5 s0.3 s故 2 2解得 1)3 m/s(2)43 N,方向竖直向下 (3)1.5 m(4)201 10、3北京理综23) 蹦床比赛分成预备运动和比赛动作两个阶段最初,运动员静止站在蹦床上;在预备运动阶段,他经过若干次蹦跳,逐渐增加上升高度,最终达到完成比赛动作所需的高度;此后,进入比赛动作阶段把蹦床简化为一个竖直放置的轻弹簧,弹力大小 Fkx(x 为床面下沉的距离,k 为常量)质量 m50 运动员静止站在蹦床上,床面下沉 m;在预备运动中,假定运动员所做的总功 W 全部用于增加其机械能;在比赛动作中,把该运动员视作质点,其每次离开床面做竖直上抛运动的腾空时间均为 t2.0 s,设运动员每次落下使床面压缩的最大深度均为 g10 m/s 2,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1)求常量 k,并在图 5 中画出弹力 F 随 x 变化的示意图;(2)求在比赛动作中,运动员离开床面后上升的最大高度 3)借助 象可以确定弹力做功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求 W 的值答案(1)5000 N/m 见解析图(2)5 m(3)W m0 3。步步高2015高三物理总复习(江苏专用)(Word文档)专题五
相关推荐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目的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2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3掌握灵活运用图象处理问题的方法实验原理探究加速度 a 与力 F、质量 M 的关系时,应用的基本方法是_,即先控制一个参量小车的质量 M 不变,讨论加速度 a 与力 F 的关系;再控制小盘和砝码的质量不变,即力 F 不变,改变小车质量 M,讨论加速度 a 与质量
了一块小木板铺在 “桥墩 ”上,然后站在 “桥面 ”上试着过桥。 但是,小桥倒了。 (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被一道数学难题难住了。 我走出家门想到同学家去问问。 ( )他不声不响地蹲下去,重新建起 “桥 ”来,而且比刚才更认真。 十、 填空。 10% 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
二班 34 人,用加法计算,列式: 35+34。 ( 4)这个算是如何计算。 互相交流算法。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通过观察我们知道 35+34 中的两个加数没有一个是整十数或一位数,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加法然后进行计算呢。 如果可以怎么计算。 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 比如 34 可以看成 30+4,先算 35+30=65,再算
,。 6. 《逢入京使》一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想怀亲之情,请写出这首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 7. 《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是: ,。 8. 《江南逢李龟年》中言过去之衰,为下文作了铺垫的是: ,。 9.《送灵澈上人》中写一抹斜阳下,几重青山外,远行人渐行渐远的是: ,。 10. 《约客》中用对句写景,道出黄梅时节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的是:
阅读提示得知,本文是篇绘写江南春景的散文,请同学们采用跳读的方式找出课文哪些语段是描绘春景的。 5 学生回答。 明确 :课文的 2~ 7 语段。 其中第 2 段是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是以下 5个语段具体描绘的背景。 依次是 春草图 、 春花图 、 春风图 、 春雨图 和 迎春图 ,可称之为“春之五图”。 (板书加粗词) 2.提问:请同学们轻声诵读第 1 段,体会其中两个“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