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学案内容摘要:
,。 6. 《逢入京使》一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想怀亲之情,请写出这首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 7. 《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是: ,。 8. 《江南逢李龟年》中言过去之衰,为下文作了铺垫的是: ,。 9.《送灵澈上人》中写一抹斜阳下,几重青山外,远行人渐行渐远的是: ,。 10. 《约客》中用对句写景,道出黄梅时节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的是: , . 11. 《论诗》中道出诗歌创作应求新求变,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诗人的是: , 课内外 文言文阅读 一 阅读 《伤仲永》 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①父 异 . 焉,借旁近与之 ( ) ②即 书 . 诗四句,并自为其 名 ( ) ③邑人奇之,稍稍 宾客 . . 其父 ( ) ④明道中,从 先人 . . 还家 (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③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 /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4.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 ( ),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 )。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F.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二 阅读 《孙权劝学 》课文,完成下列题目。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学案
相关推荐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应用力学两大观点分析多过程问题考纲解读 理选择物理规律考点一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动能定理分析多过程问题若一个物体参与了多个运动过程,有的运动过程只涉及分析力或求解力而不涉及能量问题,则常常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若该过程涉及能量转化问题,并且具有功能关系的特点,则往往用动能定理求解例 1 如图 1 甲所示,斜面 半径为 0.5 m 的光滑竖直圆轨道 切于 B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目的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2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3掌握灵活运用图象处理问题的方法实验原理探究加速度 a 与力 F、质量 M 的关系时,应用的基本方法是_,即先控制一个参量小车的质量 M 不变,讨论加速度 a 与力 F 的关系;再控制小盘和砝码的质量不变,即力 F 不变,改变小车质量 M,讨论加速度 a 与质量
了一块小木板铺在 “桥墩 ”上,然后站在 “桥面 ”上试着过桥。 但是,小桥倒了。 (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被一道数学难题难住了。 我走出家门想到同学家去问问。 ( )他不声不响地蹲下去,重新建起 “桥 ”来,而且比刚才更认真。 十、 填空。 10% 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
阅读提示得知,本文是篇绘写江南春景的散文,请同学们采用跳读的方式找出课文哪些语段是描绘春景的。 5 学生回答。 明确 :课文的 2~ 7 语段。 其中第 2 段是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是以下 5个语段具体描绘的背景。 依次是 春草图 、 春花图 、 春风图 、 春雨图 和 迎春图 ,可称之为“春之五图”。 (板书加粗词) 2.提问:请同学们轻声诵读第 1 段,体会其中两个“着”
15, 15 减 9 等于 65 想加算减法 ( 2) 15 可以分成 9 和 6, 15 减 9 等于 6;连减法 ( 3) 10 减 9 等于 1, l 加 5 等于 6; 破十法 ( 4) 15 减 5 等于 10,再减 4 等于 6。 连减法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 [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