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上第二课内容摘要:
( 2)你能举出 “ 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 ” 的一个彩陶文物代表吗。 “ 农耕既普及 ” 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 3)郭沫若参观此遗址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教师精讲】 教师结合政治课的有关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生产工具、生产力的关系即由于生 产工具的改进,标志着生产力的提高,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介绍半坡和河姆渡居民制作的陶器,并简单加以区分陶、瓷的不同。 (温度、材料、透明度、坚固程度。 ) 年代和地域 生活情况 (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并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 )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使用磨制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 ②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 用磨制石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种植粟。 ) 粟 ,即小米 ,是我国黄河流域特有的农作物 ,由野生的狗尾草逐步培育而成 ,古代又称为 “ 禾 ”“ 粱 ”, 现在称未脱粒的粟为谷子 ,已脱壳的粟为小米。 ③弓箭的使用。 ④制陶业。 (河姆渡人 制造陶器和玉器;懂音乐。 ) 制陶业是原始手工业的一个重要部门。 陶器的发明和使用 ,使人类第一次创造出了自然界不存在的东西 ,它的出现有利于人们存储粮食和水 ,是人类能够定居的前提和基础。 ⑤建造房屋, 半地穴式房屋与干栏式房屋。 过定居的生活,会挖。人教版七上第二课
相关推荐
阅读提示得知,本文是篇绘写江南春景的散文,请同学们采用跳读的方式找出课文哪些语段是描绘春景的。 5 学生回答。 明确 :课文的 2~ 7 语段。 其中第 2 段是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是以下 5个语段具体描绘的背景。 依次是 春草图 、 春花图 、 春风图 、 春雨图 和 迎春图 ,可称之为“春之五图”。 (板书加粗词) 2.提问:请同学们轻声诵读第 1 段,体会其中两个“着”
,。 6. 《逢入京使》一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想怀亲之情,请写出这首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 7. 《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是: ,。 8. 《江南逢李龟年》中言过去之衰,为下文作了铺垫的是: ,。 9.《送灵澈上人》中写一抹斜阳下,几重青山外,远行人渐行渐远的是: ,。 10. 《约客》中用对句写景,道出黄梅时节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的是: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应用力学两大观点分析多过程问题考纲解读 理选择物理规律考点一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动能定理分析多过程问题若一个物体参与了多个运动过程,有的运动过程只涉及分析力或求解力而不涉及能量问题,则常常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若该过程涉及能量转化问题,并且具有功能关系的特点,则往往用动能定理求解例 1 如图 1 甲所示,斜面 半径为 0.5 m 的光滑竖直圆轨道 切于 B
15, 15 减 9 等于 65 想加算减法 ( 2) 15 可以分成 9 和 6, 15 减 9 等于 6;连减法 ( 3) 10 减 9 等于 1, l 加 5 等于 6; 破十法 ( 4) 15 减 5 等于 10,再减 4 等于 6。 连减法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 [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才得到 30+2等于 32的。 ( 3)同桌交流讨论: 30+2=32对吗。 同桌两人商量一下, 看看 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到的知识算一算。 ( 4)汇报算法: 预设: ① 数的组成: 3个十和 2个一组成 32。 ② 接数法: 30 接着数 2个,就是 32,所以 30+2=32。 ③ 拨计数器:先在十位上拨 3 颗珠子,再在个位上拨 2 颗珠子,就是 32。 ( 5)优化算法
着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 (图 3),观察两张纸怎样运动。 图 3 4. 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 口向下用力吹气(图 4),并将手指移开,观察现象。 图 4 5. 把一根长 10 cm左右的饮料吸管 A插在盛水的杯子里,另一根吸管 B的管口贴靠在 A管的上端。 往 B中用力吹气,观察现象。 (图 6) 图 5 (二)现象汇总 实验结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