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6年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章末 习题内容摘要:
1、第一章 章末检测1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零,则速度为零,速度变化也为零B质点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C质点某时刻的加速度不为零,则该时刻的速度也不为零D位移的方向就是质点运动的方向解析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即 a 度速度不一定为零,加速度不 为零,速度可能为零,故 A、C 选项错误;质点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B 选项 正确;位移是矢量,是由初始位置指向终止位置的有向线段,如果质点做往复运动或曲线运动,位移的方向与质点运动的方向可能不一致,故 D 选项错误答案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取物体开始运动 2、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 象正确的是( )图 1解析 物体在 01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 12s 耐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 2s 末速度刚好减为 0,一个周期结束,以此循 环运动,故 C 正确。 答案 图 2 所示,一个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物块,其左侧面是斜面 侧面是曲面 知 长度相同两个小球 p、q 同时从 A 点分别沿 C 由静止开始下滑,比较它们到达水平面所用的时间 ()图 2Ap 小球先到 Bq 小球先到C两小球同时到 D无法确定解析可以利用 象(这里的 v 是速率,曲 线下的面积表示路程 s)定性地进行比较在同一个 象中做出 p、q 的速率图线,显然开始时 q 的加速度较 3、大,斜率较大;由于机械能守恒,末速率相同,即曲线末端在同一水平图线上为使路程相同( 曲线和横轴所围的面积相同),显然 q 用的时间较少答案、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为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 3 所示,在下图中分别作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的位移 x、速度 v 与时间 t 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图 3解析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且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故他们运动的 系图象均是经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斜率大小代表速度大小;而 系图线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由题图 4 可知,v 乙 v 甲 ,故 选项 B 正确答案B5t0 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 4、 70 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 象如图 4 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图 4A在第 1 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B在第 2 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 10 前 4 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D在第 4 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解析甲做初速度为 0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先向负方向做初速度为 0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 1 小时末又向负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第 2 小时末速度为 0,最后保持这一加速度、回头向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 1 小时末是乙车加速、减速的分界点,但没改变运动方向,故 A 项错;02 h 末,从图象围成的面积可知甲车发生位移为 30 5、 向,乙车发生的位移为 30 向结合开始时两车时的距离知,两车相距 70 0 0 0 B 项正确;由于乙的斜率总比甲的大,所以前 4 小时内,乙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总比甲车的大,故 C 正确;第 4 小时末甲、乙速度相等,但未相遇,故 D 错误答案图 5 所示,A、B 分别是甲、乙两小球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 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图 5A两球在 t2 s 时速率相等B两球在 t8 s 时相距最远C两球运动过程中不会相遇D甲、乙两球做初速度方向相反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解析t2 s 时尽管速度的方向相反,但速率却是相等的,则 A 正确;由 象的物理意义可知,两球在 t8 6、 s 时均回到出发点, 显然不是相距最远,选项 B、C 错误 ;两球都先做匀减速直 线运动,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A 10 m/s2, m/m/项 D 错 40 408 0 206误答案辆汽车以 72 km/h 的速度正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突然发现前方 40 机立即采取刹车措施已知该车在刹车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 5 m/从刹车开始经过 5 s 时汽车前进的距离是多少,此时是否已经进入危险区域。 解析设汽车由刹车开始至停止运动所用的时间为 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 a5 m/s 2则由 vv 0 4 汽车刹车后经过 4 s 就已停下,其后的 时间 内汽车是静止的由运 7、动学公式知 x 车后经过 5 s 时汽车通过的距离为12xv 040 0即汽车此时恰好未进入危险区域答案40 m;恰好未进入8如图 6 所示,水平传送带 12 m,以 5 m/s 的速度匀速运动,运动方向向右,另有一物体以 v10 m/s 的速度滑上传送带的右端,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g10 m/s 2)图 6(1)通过计算说明物体能否到达左端 A 点。 (2)求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解析(1)物体滑上 传送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ag5 m/s 2,故物体从滑上传送带到速度为 0 滑动的距离为:x m10 m D无法确定v 题我们可以假设物体做初速度为 速度为 v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则 8、其 象如图中的倾斜虚线所示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知物体在时间 t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 这段时间内的初速度 末速度 v 的算术平均值,即平均速度等于 ,而物体在 t 秒内的t 秒内的位移大,所以 ,故选 C 正确v 10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某时刻起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静止,设连续通过三段位移的时间分别是 3 s、2 s、1 s,这三段位移的大小之比和这三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之比分别是()A123111B3 3 2313 22 21C1 233 312 23 2D531321解析逆向思维:把物体的运动看成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根据位移公式x 开始运动起,连续 通过的三段位移分别为12 a,a(t2 9、t 1)2 4a,x 3 a(t3t 2t 1)2 a(t1t 2)12 21 12 12 12 21 12 122 a,所以这三段位移的长度之比为 x3x27813 3231;再根据平均272速度公式 可得 94 13 2221,可知选项 B 正确v xt 答案同学站在一平房边观察从屋檐边滴下的水滴,发现屋檐的滴水是等时的,且第 5 滴正欲滴下时,第 1 滴刚好到达地面;第 2 滴和第 3 滴水刚好位于窗户的下沿和上沿,他测得窗户上、下沿的高度差为 1 m,由此求屋檐离地面的高度解析水滴的位置等效为一滴水做自由落体运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置图中自上而下相邻点距离比为 1357,因点“3”、 “ 10、2”间 距为 1 m,可知屋檐离地面高度为 (1357) m3.2 .2 辆完全相同的汽车 A、B,沿平直的公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 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住后,后车 B 以前车 A 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前车 A 刹车过程中所行驶的距离为 s,若要保证两辆车在上述过程中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应为()As B2s C3s D4设内容如图(a)所示,末位置临界情况为 B、A 恰接触 现针对所研究内容,等效为 B、A 从同一地点,A 车以 减速,B 车先匀速后匀减速,如图(b)所示图(b) 中末位置 A、B 均停下来时的间距即为图(a)中初位置 B、A 间距离继而可作出图(c)所示 象,从图象中直接看出 B 比 A 多运动 2s,因此本题答案为。步步高2016年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章末 习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