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中小学部六年级综合实践导学案内容摘要:

重点 班 级 小 组 姓 名 学 习 目 标 了解对联的起源、形式、类型以及有关对联的故事等。 在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有能力的学生学写一些简单的对联。 重、难点预测 重点: 通过活动,使他们更深刻地 了解 对联,了解中国的文化 时间 预 设 导学( 2) 独 学( 10) 互学( 15) 评学( 10) 拓展 ( 1)整理( 1) 学习过程 师生 笔记 一、导学( 2 分钟)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唐诗、宋词、元曲更体现出古代文化的博大与精深,而对联以其独特的 方式传承着中国文化,发展至今,更显其精妙与独到。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每逢过年还保 留着贴春联的习俗,在一些旅游地也经常能见到对联,但现在的孩子由于对这种文化了解甚 少,所以显得莫不关心。 小学语文第七册有《春联》一课,学生通过学习已对春联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有些学 生提出来,他们还发现有些人家墙壁上也挂着类似春联的句子,砌新房上 梁时也要贴,那么这些是不是也叫春联呢。 他们觉得了解的还不够深入,还想进一步了解。 为进一步宏扬中国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审美情趣,通过活动,使他们更深刻地了解 对联,了解中国的文化。 二、独学( 10分钟) 谈话激趣 大家通过学习已对春联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类似的句子。 这些也是春联 吗。 通过讨论,学生得知这些不叫春联,而是对联,春联是其中的一种形式。 师出示对联 “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 ”。 教师这里有一幅奇特 的对联,有谁能 读一读。 请学生读一读。 这幅对联应该怎样读呢,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师讲述有关这付对联的故事。 你们还想了解对联的哪些方面。 学生分小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把学生的问题板书出来。 整理问题,进行归类,生成研究主题。 (对联的历史、对联故事、怎样写对联、对联的类型 ?) 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成小组,确立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专题,设计研究方案。 8 三、互学( 15分钟)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分组,民主选定组长。 讨论小组分工,聘请指导教师, 撰写小组研究计划书。 小组活动计划安排表 组名研究主题研究目的研究步骤研究方法人员分工 妙联巧对组对联故事了解一些有趣的对联和有趣故事, 讨论哪些地方可能找得到。 分头查找。 汇总归类。 访问、上网、查阅访问 4 人、上网 3 人、查阅 6 人 对联写作组怎样写对联了解写对联的方法,自己也学着写对联 查找写对联的方法。 学 写 对联。 对联展览。 初步讨论研究方法 刚才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下面我们一起交流一下,根据你们确定的研究主题,你想通过哪 些途径来获取你所要的信息。 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归纳获取信息 的途径: 上网查资料 图书馆找资料 书店买一本有关对联的书。 访谈村上写对联的人或老师 把人家贴在门上的对联写下来。 请专家作讲座。 打电话给亲戚、朋友。 写信给作家。 网上论坛。 四、评学( 10分钟) 师小结 希望每位同学在研究中能发挥自身的特长,积极参与、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取得能力和知 识的双丰收。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由数字相等、词性相同、内容相关、对仗工整、音韵优美的特点,故享有诗中之诗的美誉,许多妙联巧对,更使人赞叹不已。 如: 海水朝朝 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心得体会 原来我对对联一点也不了解,即使看到了也没有仔细去读,现在通过研究,觉得很多对联写 得非常精采,我国古时候的人真厉害。 我越来越喜欢这些对联了,我去公园也看见有些亭子 的柱子上写着对联,但那些字我不认识,看样子我还要继续努力。 五、课后延伸。 ( 1 分钟)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了很多有关对联的故事,如:《王羲之妙书春联》讲的是: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写了 一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上。 对联是: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可是此联一贴出,便 被人夜揭走。 家人告诉王羲之,王羲之也不生气,又写一付贴上,内容是:莺啼北星,燕语 南郊。 谁知天明一看,又没了。 可这天已是除夕,眼看左邻右舍都贴上了春联,惟独自家门 前空空,急得王夫人催着王羲之想办法。 王羲之想了想,又写一付,但此次只贴半截:福无 双至,祸不单行。 夜里又有人来揭了,但一看,这付对联实在不吉利,只能溜走了。 早晨刚 亮,王羲之亲自把另半截贴上,大家一看,此联变成了: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手称妙。 我们小组还收集了许多奇联妙对,今天先考考大 家,看大家的水平如何。 请在下面的对联中 填入动物名称,组成对联。 ( 1)江水腾( )影,春晖照华年。 (龙) ( 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 )。 (牛) ( 3)扬鞭策( )入新岁,举杯祝酒迎来年。 (马) ( 4)一马当先辞旧岁,三( )开泰贺新年。 (羊) ( 5)( )啸青山千里秀,风拂翠柳万户春。 (虎) ( 6)风拂杨柳千山绿,影随玉( )万户春。 六、整理导学案 (红笔完善、批改) 1 分钟 9 第四课 《 楹联与书法 》 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 密切相 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门新型课程。 基于这一理念, 我和我的学生一起共同开展了 “ 对联 ” 这一活动,在活动中有了更深的体会。 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体现活动的自主性。 这次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尊重了学生的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 的空间。 从主题的选定到小组成员的确定,再到聘请指导教师,制定活动计划等,教师只对 他们进行必要的指导,没有包办代替学生的活动。 走出课堂、走向 社会,体现活动的实践性。 实践性是综合实践的核心。 此次活动学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开展实践活动,在采访、 查阅、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