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资料-中外科学家内容摘要:
1、布朗资料光世昌老师搜集整理 山西省昔阳县中学校一、生平简介 布朗(7731858 年) ,英国植物学家。 1773 年 12 月 21 日生于苏格兰蒙德罗斯。 父亲是一位牧师。 布朗在阿伯丁和爱丁堡大学学医。 21 岁时,他在英国军队中当助理外科医生。 18011805 年期间,他以博物学家身份参加考察团,去澳大利亚海岸勘察。 回来后当上林纳协会的图书馆馆长。 1858 年 6 月 10 日,病逝于伦敦。 二、科学成就1发现了布朗运动他在物理学上的贡献是发现了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微小粒子所作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 布朗运动是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的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微小粒子所作的无规则运动。 布朗最早研究了这种运动,1 2、827 年 8 月发表了有关文章。 布朗采集了克拉花属植物的花粉,花粉粒子长约 1/40001/5000 英寸,它们的形状介乎圆柱体和长方体之间,将这种花粉浸入水中,他用显微镜观察到花粉的运动。 他说:“它们的运动,不但是在液体中的位置发生变化,明显地改变了相互间的相对位置,而且经常改变粒子的形状。 ”接着布朗又说:“反复地观察这些运动后可以说,产生运动的原因却不是液体的流动,也不是缓慢的蒸发,而是粒子本身。 ”布朗的观察非常细致,然而他却从粒子形状的变化,误认为运动是由粒子本身引起的。 出于植物学家的本能,他考虑会不会是由有机物的某种活力在起作用。 布朗还用了枯萎的植物花粉,标本的花粉,甚至已经过了 3、一百多年的花粉,继续做实验。 结果都明显地看到同样的运动。 他惊呼:“植物死后这些分子保留生命力之长出乎意料。 ”进而,他又 用无机物如玻璃、花岗石的粉末,以及烟粒子做实验,也观察到这种运动,当时没有找到引起运动的真正原因。 随着分子动理论的发展,人们才了解到,布朗所观察到的微粒的不规则运动,是它们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液体或气体分子的不平衡撞击所引起的。 因此,布朗运动间接显示了物质分子处于永恒的热运动之中。 布朗运动的发现,给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理论提供了第一个直接的证据。 2发现了植物细胞中有细胞核此外布朗在植物学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他创建了植物现代分类法,首次发现植物细胞中心有小核,1831 年把 4、它叫做“细胞核”,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现在。 分子动理论:人类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出现了物质的微粒结构的思想。 德谟克利特等人曾想象物质是由不可再分割称之为“原子”的粒子组成,并认为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原子”构成。 直到 17、18 世纪期间,随着热学的发展,人们开始探讨热现象的本质,出现了分子动理论的学说。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布朗运动:指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线度10米)表现出的永不停止的无规则运动。 1827 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首先发现花粉颗粒所做的这种运动。 以后,人们发现在温度均匀、无外力作用的流体中都能观察到这类微粒的布朗运动。 布朗运动的原因是由于微小颗粒受到它周围液体(或气体)分子碰撞作用的不平衡性而引起。 实验观察到:颗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 布朗运动是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它是液体(或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布朗资料-中外科学家
相关推荐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1)掌握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2)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使一个力 F和两个力 2 都让同一条一端固定的橡皮条伸长到某点,即它们的作用效果相同,所以一个力 F就是这两个力 合力。 作出力 F的图示,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 合力 F 的图示,比较 F 和 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都相同。 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两只)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选择题1下列关于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线圈中磁通量变化越大,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定越大B线圈中磁通量越大,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定越大C线圈放在磁感应强度越强的地方,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定越大D线圈中磁通量变化越快,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越大解析: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E 知,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与磁通量的变化和磁感应强度无关,故只有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 下载地址 (2013 年海南卷)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现象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 得出结论:运动必具有一定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
,还有习惯等因素。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每个人的学习终身受益,也是学习好坏的重要因素。 学习习惯的养成主要取决于非智力因素。 学习习惯具体指上课习惯、自习课习惯、做作业习惯、预复习习惯、考试习惯、记忆习惯、出考题的习惯、反思的习惯等。 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就要看每个人的意志、品德等方面,尤其是遇到困难时非智力因素就非常突出。 然而,小学生、初一学生中,一部分学生贪玩好耍成性,不思进取,学习习惯非常糟糕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弹性、胡克定律 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力 矢量和标量 力的合成与分解 共点力的平衡 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高考着重考查的知识点有:力的合成与分解、弹力、摩擦力概念及其在各种形态下的表现形式对受力分析的考查涵盖了高中物理的所有考试热点问题此外,基础概念与实际联系也是当前高考命题的一个趋势2考试命题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