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版物理2012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第八章 第1课时内容摘要:
1、热学第 1课时分子动理论内能(限时:30 分钟)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固体颗粒的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B没有摩擦的理想热机可以把吸收的能量全部转化为机械能C知道某物质的摩尔质量和密度可求出阿伏加德罗常数D内能不同的物体,它们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可能相同2关于分子势能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分子距离为平衡距离时分子势能最大B当分子距离为平衡距离时分子势能最小,但不一定为零C当分子距离为平衡距离时,由于分子力为零,所以分子势能为零D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在相互靠近到不能再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势能逐渐增大3从下列哪一组物理量可以算出氧气的摩尔质量()A氧气 2、的密度和阿伏加德罗常数B氧气分子的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常数C氧气分子的质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D氧气分子的体积和氧气分子的质量4对于液体和固体,如果用 M 表示摩尔质量, 表示物质密度,V 表示摩尔体积,V 0 表示分子的体积,示阿伏加德罗常数,那么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 N A B N V DM 一杯清水中滴一滴墨汁,经过一段时间后墨汁均匀分布在水中,这是由于()A水分子间空隙太大造成的B水分子和碳分子间引力和斥力不平衡造成的C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造成的D碳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造成的6分子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物质的宏观热力学性质,据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的做无 3、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B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D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其它元素7下列关于分子力和分子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B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C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D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二、非选择题8(1)如图 1 所示,把一块洁净的玻璃板吊在橡皮筋的下端, 4、使玻璃板水平地接触水面如果你想使玻璃板离开水面,必须用比玻璃板重力_的拉力向上拉橡皮筋原因是水分子和玻璃的分子间存在_作用图 1(2)往一杯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成了红色这一现象在物理学中称为_现象,是由于分子的_而产生的,这一过程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_的方向进行的91 g 100的水和 1 g 100的水蒸气相比较,下述说法是否正确。 (1)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分子的总动能都相同(2)它们的内能相同 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 O,乙分子位于 x 轴上, 甲分子对乙分子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F0 为斥力, r 增大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在 r r 增大时,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故不能说物体体积增大,分子势能一定增大,只能说当物体体积变化时,其对应的分子势能也变化(3)。大纲版物理2012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第八章 第1课时
相关推荐
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所有活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 B.所有活细胞都进行光合作用 C.植物呼吸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D.光 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晚上进行 27. 下列生产活动能促进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 ) A. 将水稻和小麦的种子晒干后入库保存 B.大雨过后 ,给棉花和蔬菜等作物松土 C. 夜间给种植蔬菜的温室降温 D. 向贮藏水果的地窖中通入二氧化碳 28.
10cm ,则 PM= cm . 15.观察下面一列数,按某种规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1, 43 , 95 , 167 , , ,则第 n 个数为 . 三、解答题 (有 9 道题,共 75 分) 1 计算下列各题:( 6 分) ( 1) 23 )23(942 ; ( 2)。 45)3(3 22 17. 解下列方程( 6分) A C B O D ( 1)
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找出相等关系 ( 3) 把相等关系的左、右两边的量用含 x(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 (列方程) 老师活动:同学们观察所列方程,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特征 Ⅱ、交流对话,探求新知 引出课题:一元一次方程 大家观察这几个方程,思考一下,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知识点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观察,找出方程的特点,并引导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 难点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综合问题的分析考纲解读 力学观点综合分析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考点一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运动1注重全面分析(分析受力特点和运动规律 ),抓住粒子的运动具有周期性和在空间上具有对称性的特征,求解粒子运动过程中的速度、位移、做功或确定与物理过程相关的边界条件2分析时从两条思路出发:一是力和运动的关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规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