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形状与大小教案粤教版内容摘要:

祖先对世界天文学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公元 1世纪我国东汉著名天文学家张衡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提出了“浑天说”。 画面( 9) 《张衡头像》(单击出简介)。 画面 (10) 《“浑天说” 示意图》。 表演五 张衡:看上去,天上太阳、月亮是球体,我们所在的大地是不是球体呢。 (踱步语)大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犹如蛋壳,地犹如蛋黄,且地浮在水面上,而天浮在空气上。 观众问题 2:请问张衡先生:“浑天说”与“盖天说” 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张衡:主要区别在于天之形状是整球形的天体还是半球形的天盖。 盖天说认为天总在地的上 方,不会没于地下,天上地下。 浑天说认为天是包着地的圆球,天外地内。 主持人 (7) “浑天说” 虽有缺陷,但不可否认它是人 类对地球形状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此后人类始终未停止过对地球形状的探究,但都停留在假想、推测阶段,直到历史来到了 16 世纪,人类才用自己的伟大实践证 实了地球确实是 个球体,那就是麦哲伦环球航行。 画面 (11) 用心 爱心 专心 5 《麦哲伦头像》。 环球航行示意图:红色箭头动态指示线路。 (连续单击示意图,箭头出,解说同步) 学生解说: 1519年 9月 20 日,麦哲伦率 5艘船, 265人从西班牙圣卢卡港出发,沿巴西东海岸南下,于第二年 10月抵达南美洲南端,这里有一条波涛汹涌的海峡,一些船员对前途感到畏怯而哗变,一艘船触礁沉没, 另一艘载有大部分给养的船背叛离去。 在这种情况下,麦哲伦也毫不动摇,坚持前进,声称即使是吃船上的帆和皮革,也决不回头。 经过五星期航行后,他们终于绕出了这个海峡,日后人们称之为麦哲伦海峡,走出海峡后,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是浩瀚无垠的大海,这里风平浪静,连续航行 3个月,竟没碰到过一次大风大浪,人们称之为太平洋。 在历尽千辛万苦之后, 1521年 3月,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因与岛上居民冲突而被杀死,其余船只继续航行。 1521年 9月,到达今印度尼西亚马鲁古群岛时,又损失 2艘船。 最后一艘船,满载着欧洲人酷爱的香料,驶过印度洋, 绕过非洲,于 1522年 9月 6日,回到西班牙,船只仅剩 18人。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历时 3年, 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从此,人们不必再担心走到地球另一端时会掉人无底的深渊,这无疑是人类认识史上的重大突破。 画面( 12) 《加加林头》《地球卫星照片》 主持人( 8)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球形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