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6年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五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学案24内容摘要:
1、学案 24 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一、概念规律题组1质量均为 m 的甲、乙、丙三个小球,在离地面高为 h 处以相同的动能在竖直平面内分别做平抛、竖直下抛、沿光滑斜面下滑的运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三者到达地面时的速率相同B三者到达地面时的动能相同C三者到达地面时的机械能相同D三者同时落地图 12如图 1 所示,一个小孩从粗糙的滑梯上加速滑下,对于其机械能的变化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重力势能减小,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小B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机械能减小C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机械能增加D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机械能不变3质量为 m 的物体,从静止开始以 2g 的加速度竖直向下运动 h 2、,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B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小 体的动能增加 2体的机械能增加 4如图 2 所示,小球从高处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在弹簧压缩到最短的整个过程中,下列关于能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重力势能和动能之和总保持不变B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之和总保持不变C动能和弹性势能之和总保持不变D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动能之和总保持不变二、思想方法题组5如图 3 所示,小球以初速度 光滑斜面底部向上滑,恰能到达最大高度为 h 的斜面顶部图中 A 是内轨半径大于 h 的光滑轨道、B 是内轨半径小于 h 的光滑轨道、C 是内轨直径等于 h 的光滑轨道、 D 是长为 h 3、的轻棒,其下端固定一个可随棒绕 球在底端时的初速度都为 小球在以上四种情况中能到达高度 h 的有()图 36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物体,当它的速度减为初速度 一半时,上升的高度为(空气阻力不计)( )A. B. C. 种常见的功能关系1合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之间的关系:合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即 W 合E 能定理)2重力做功与物体重力势能改变之间的关系: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即 E 力做功与物体弹性势能改变之间的关系:弹力做功等于物体弹性势能增量的负值,即 W 了重力和系统内弹力之外的其他力做功与机械能改变之间的关系:其他力做的总功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增量,即 W 其他 【例 1 4、】 (2010山东理综22 改编)如图 4 所示,倾角 30的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长为 l、质量为 m、粗细均匀、质量分布均匀的软绳置于斜面上,其上端与斜面顶端齐平用细线将物块与软绳连接,物块由静止释放后向下运动,直到软绳刚好全部离开斜面(此时物块未到达地面 ),在此过程中()A物块的机械能逐渐增加B软绳重力势能共减少 块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软绳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D软绳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其动能的增加与克服摩擦力所做功之和规范思维针对训练 1如图 5 所示,卷扬机的绳索通过定滑轮用力 F 拉位于粗糙斜面上的木箱,使之沿斜面加速向上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 5AF 对木箱做的功等 5、于木箱增加的动能与木箱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BF 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克服摩擦力和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之和C木箱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重力势能DF 对木箱做的功大于木箱增加的机械能与木箱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二、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应用1摩擦力做功的特点:(1)一对静摩擦力对两物体做功时,能量的转化情况:静摩擦力对相互作用的一个物体做正功,则另一摩擦力必对相互作用的另一物体做负功,且做功的大小相等,在做功的过程中,机械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没有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2)一对滑动摩擦力对两物体做功时,能量的转化情况:由于两物体发生了相对滑动,位移不相等,因而相互作用的一对滑动摩擦力对两 6、物体做功不相等,代数和不为零,其数值为滑动摩擦力对系统做负功,系统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即 Q量守恒定律:当物体系内有多种形式的能量参与转化时,可考虑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题,能量守恒定律的两种常见表达形式:(1)转化式:E 减 E 增 ,即系统内减少的能量等于增加的能量;(2)转移式: E B,即一个物体能量的减少等于另一个物体能量的增加【例 2】 (2011衡水模拟)质量为 m 的木块(可视为质点)左端与轻弹簧相连,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在足够大的光滑水平桌面上的挡板相连,木块的右端与一轻细线连接,细线绕过光滑的质量不计的轻滑轮,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在下列情况中弹簧均处于弹性限度内,(不 7、计空气阻力及线的形变,重力加速度为 g)(1)在图 6 甲中,在线的另一端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大小为 F 的恒力,木块离开初始位置O 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弹簧开始发生伸长形变,已知木块通过 P 点时,速度大小为v,O、P 两点间的距离为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图 6(2)如果在线的另一端不是施加恒力,而是悬挂一个质量为 M 的钩码,如图乙所示,木块也从初始位置 O 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求当木块通过 P 点时的速度大小规范思维针对训练 2如图 7 所示,图 7A、B、C 质量分别为 .7 kg,m B0.2 kg,m C0.1 为套在细绳上的圆环,A 与水平桌面的动摩擦因数 一圆环 D 固定在桌边,离 8、地面高 .3 m,当 B、C 从静止下降 .3 m,C 穿环而过,B 被 D 挡住,不计绳子质量和滑轮的摩擦,取 g10 m/s 2,若开始时 A 离桌边足够远试求:(1)物体 C 穿环瞬间的速度(2)物体 C 能否到达地面。 如果能到达地面,其速度多大。 三、用功能关系分析传送带问题传送带模型是高中物理中比较成熟的模型,典型的有水平和倾斜两种情况一般设问的角度有两个:(1)动力学角度,如求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物体在传送带上能达到的速度、物体相对传送带滑过的位移等,方法是牛顿第二定律结合运动学规律(2)能量的角度:求传送带对物体所做的功、物体和传送带由于相对滑动而产生的热量、因放上物体而使电 9、动机多消耗的电能等【例 3】 飞机场上运送行李的装置为一水平放置的环形传送带,图 8传送带的总质量为 M,其俯视图如图 8 所示现开启电动机,传送带达到稳定运行的速度 v 后,将行李依次轻轻放到传送带上若有 n 件质量均为 m 的行李需通过传送带运送给旅客假设在转弯处行李与传送带无相对滑动,忽略皮带轮、电动机损失的能量求从电动机开启,到运送完行李需要消耗的电能为多少。 规范思维针对训练 3一质量为 M2.0 小物块随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一起运动,被一水平向左飞来的子弹击中并从物块中穿过,子弹和小物块的作用时间极短,如图 9 甲所示地面观察者记录了小物块被击中后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图中取 10、向右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已知传送带的速度保持不变,g 取 10 m/(1)指出传送带速度 v 的方向及大小,说明理由(2)计算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3)计算传送带对外做了多少功。 子弹射穿物块后系统有多少能量转化为内能。 【基础演练】1物体只在重力和一个不为零的向上的拉力作用下,分别做了匀速上升、加速上升和减速上升三种运动在这三种情况下物体机械能的变化情况是()A匀速上升机械能不变,加速上升机械能增加,减速上升机械能减小B匀速上升和加速上升机械能增加,减速上升机械能减小C由于该拉力与重力大小的关系不明确,所以不能确定物体机械能的变化情况D三种情况中,物体的机械能均增加2从地面竖直上抛一个 11、质量为 m 的小球,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阻 恒定则对于小球的整个上升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小球动能减少了 球机械能减少了 F 阻 球重力势能增加了 球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图 10 所示,图 10一轻弹簧的左端固定,右端与一小球相连,小球处于光滑水平面上现对小球施加一个方向水平向右的恒力 F,使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则小球在向右运动的整个过程中()A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B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逐渐减小C小球的动能逐渐增大D小球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4一颗子弹以某一水平速度击中了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并从中穿出对于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子弹减少的机械能等于木块增 12、加的机械能B子弹减少的动能等于木块增加的动能C子弹减少的机械能等于木块增加的动能与木块增加的内能之和D子弹减少的动能等于木块增加的动能与子弹和木块增加的内能之和5如图 11 所示,图 11一质量为 m 的小球固定于轻质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 O 点处,将小球拉至A 处,弹簧恰好无形变,由静止释放小球,它运动到 O 点正下方 B 点间的竖直高度差为 h,速度为 v,则()A由 A 到 B 重力做的功小于 A 到 B 重力势能减少 A 到 B 小球克服弹力做功为 球到达位置 B 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 26(2011盐城模拟)如图 12 所示,长为 L 的小车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前端放一小 13、物块,用大小为 F 的水平力将小车向右拉动一段距离 l,物块刚好滑到小车的左端物块与小车间的摩擦力为 此过程中()A系统产生的内能为 统增加的机械能为 块增加的动能为 车增加的动能为 图 13 所示,图 13质量为 m 的物块从 A 点由静止开始下落,加速度为 g,下落 H 到 B 点后与一轻弹簧12接触,又下落 h 后到达最低点 C,在由 A 运动到 C 的过程中,空气阻力恒定,则()A物块机械能守恒B物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C物块机械能减少 h)12D物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减少 h)12【能力提升】8(2009山东22) 如图 14 所示为图 14某探究活动小组设计的节能运输系统 14、斜面轨道倾角为 30,质量为 M 的木箱与轨道的动摩擦因数为 动装货装置将质量为 m 的货物装入木箱,然36后木箱载着货物沿轨道无初速度滑下,当轻弹簧被压缩至最短时,自动卸货装置立刻将货物卸下,然后木箱恰好被弹回到轨道顶端,再重复上述过程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mMBm3箱不与弹簧接触时,上滑的加速度大于下滑的加速度D在木箱与货物从顶端滑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题号 1 2 3 4 5 6 7 5 所示,倾角为 30的光滑斜面的下端有一水平传送带,传送带正以 6 m/s 的速度运动,运动方向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 2 物体(物体可以视为质点 ),从 h3.2 m 高处由静止沿斜面下滑,物体经过 A 点时,不管是从斜面到传送带还是从传送带到斜面,都不计其动能损失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体向左最多能滑到传送带左右两端 中点处,重力加速度 g10 m/ :图 15(1)物体由静止沿斜面下滑到斜面末端需要多长时间;(2)传送带左右两端 的距离 l 至少为多少;(3)上述过程中物体与传送带组成的系统产生的摩擦热为多少图 1610(2011辽宁大连双基测试) 如图 16 所示,固定斜面的倾角 30,物体 A 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斜面底端,弹。步步高2016年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五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学案24
相关推荐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 下载地址 对于给定的电容器,描述其电容 C、电荷量 Q、电压 U 之间的相应关系的图像正确的是( )解析:对一个给定的电容器,C 是确定的,不会随电荷量、电压的改变而改变;由电容的定义式可以知道,电荷量跟电容器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因而是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答案:B、图所示,设两极板正对面积为 S,极板间的距离为 d,静电计指针偏角为 板所带电荷量不变,若(
1、第 2 课时机械能守恒定律考纲解读 性势能的概念,解其物理意义,并能熟练应用考点一机械能守恒的判断1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 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 转化,但机械能的 总量保持不变2条件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3判断方法(1)用定义判断:若物体动能、势能均不变, 则机械能不变若一个物体动能不变、重力 势能变化,或重力势能不变、动能变化或动能和重力势能同时增加 (减少)
1、第 3 讲万有引力与航天1两颗人造卫星运动的轨迹都是圆,若轨道半径分别为 r1、r 2,向心加速度分别为 a1、a 2,角速度分别为 1、 2,则()A. B. D. 12 12 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 G r整理得 a , ,D 项正确2如图 1 所示,在圆轨道上运行的国际空间站里,一宇航员 A 静止(相对于空间舱) “站”在舱内朝向地球一侧的“地面”B 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
出神经遭到损伤,而其它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 A. 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23.某人由于外伤而造成胸段脊髓完全横断,此病人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A.大小便失禁 B.四肢瘫痪 C.下肢感觉丧失 D.下肢丧失运动功能 24.由远眺转为看书时,瞳孔和晶状体分别是( ) A. 扩大、曲度增加 B.缩小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 下载地址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 50 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实验时应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x 6x 1)等于(x 2x 1)的 6 倍C从纸带可求出计数点 B 对应的速率D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 下载地址 用遥控器调换电视机频道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传感器把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过程下列所述与其工作原理相同的是()A走廊照明灯的声控开关B火灾报警器C自动洗衣机中的压力传感装置D电饭煲中控制加热和保温的温控器解析:声控开关是声传感器,火灾报警器是光传感器,自动洗衣机中的压力传感装置是力传感器,电饭煲中控制加热和保温的温控器是热传感器,B 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