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的教学设计x内容摘要:
说明学生可能有障碍,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函数概念的学习过程,用函数的概念来回答:问题中的两个变量,当其中的变量 t 变化时,另一个变量 y 随着 t 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对于变量 t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另一个变量 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追问 2 请你写出 y 与 t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分析解析式在结构 上是什么形式。 追问 3 对于自变量 t 和函数 y 的每一对对应值, y 与 t 的比值是多少。 这个比值会发生变化吗。 师生活动 : 追问 2 学生独立完成写出解析式,观察解析式的结构形式后发表意见与同学交流;追问 3 分小组分别取不同的对应值,求出比值后先小组内统一意见,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结构形式为:左边是表示函数的字母,右边是常数(量)与自变量的积的形式.正比例函数的基本特征是:对于自变量和函数的每一对对应值,函数值与自变量的比值是一定的,都等于自变量前的那个常数. 对问题( 3)的分析解答后可追问:我们是怎样确认列车是否已经过了南京南站的。 师生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根据函数解析式,求自变量 t= 时的函数值,得出列车出发 小时的行程,再与两站的实际距离比较,对实际问题的作出解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体会用函数建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概括共性 问题 2 思考:下列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函数关系吗。 如果是,请写出函数解析式. ( 1)圆的周长 l 随半径的变化而变化. ( 2)铁的密度为 ,铁块的质量 m(单位: g)随它的体积 V(单位:cm3) 的变化而变化. ( 3)每个练习本的厚度为 ,一些练习本摞在一起的总厚度 h(单位:cm)随练习本的个数 n 的变化而变化. ( 4)冷冻一个 0℃的物体,使它每分钟下降 2℃,物体的温度 T(单位:℃)随冷冻时间(单位: min)的变化而变化. 师生活动:学生根据每个问题中蕴涵的数量关系和已知条件,运用函数建模思想独立写出每个问题中变量间的函数解析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感知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函数关系,体会并运用函数建模思想,提高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函数模型的能力. 追。一次函数的教学设计x
相关推荐
1、第 3 课时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考纲解读 会用图解法分析动态平衡问题和极值问题考点一整体与隔离法的应用1受力分析的定义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外力都找出来,并画出受力示意图,这个过程就是受力分析2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 ,再分析接触力( 弹力、摩擦力),最后分析其他力例 1 如图 1 所示,传送带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小木块 a、b
1、第 2 课时力的合成与分解考纲解读 点一共点力的合成1合成的方法(1)作图法(2)计算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示意图,然后利用解三角形的方法求出合力,是解题的常用方法2运算法则(1)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 2 的合力,可以用表示 2 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平行四 边形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 大小和方向,如 图 1 甲所示(2)三角形定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 2
1、学案 42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一、概念规律题组1两个粒子,带电量相等,在同一匀强磁场中只受洛伦兹力而做匀速圆周运动()A若速率相等,则半径必相等B若质量相等,则周期必相等C若动能相等,则周期必相等D若质量相等,则半径必相等2在回旋加速器中()A电场用来加速带电粒子,磁场则使带电粒子回旋B电场和磁场同时用来加速带电粒子C在交流电压一定的条件下,回旋加速器的半径越大
正比例函数概念的学习,讨论 交流得出对一次函数概念中的“形如”的理解。 即( 1)等号左边是变量 y,右边是关于自变量 x的整式。 ( 2)k≠ 0 ,( 3)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 1。 4. 拓展练习 ,在类比中应用 练习 1 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一次函数,哪些又是正比例函数。 若不是一次函数请说明理由. ( 1 ) y =8x; ( 2) ( 3) ( 4) ( 5) ( 6) ( 7) 6x+8
李大钊 发表 《 青春 》 一文,号召青年要改造社会;又发表 《 孔子与宪法 》 指出反封建必须反孔教 “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孔子不当存于宪法” 一、 《 新青年 》 的创办 新文学就是白话文; 旧文学就是文言文、八股文。 鲁 迅 胡 适 一、 《 新青年 》 的创办 “一 、 要有话说 , 才说话;二 、 有什么话 , 说什么话;话怎么说 , 就怎么写;三 、 要说我自己的话 ,
1、第二章 章末检测1关于摩擦力,有人总结了“四条不一定” ,其中说法错误的是()A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B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共线C受静摩擦力或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静止或运动D静摩擦力一定是阻力,滑动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解析摩擦力的方向与跟它相接触的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它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也可以不在一条直线上,故 A、B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