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第三单元1-5的认识导学案内容摘要:
它表示合起来的意思。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就是把 3个红气球和 1个黄气球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加法”(板书课题) 指“ =”你们认识吗。 他表示同样多。 列式为: 3+1=4 谁来读一读这个算式。 板书: 3 加 1 等于 4(齐读) 你还能用不同的算式来表示吗。 1+3=4 算式中 4 分别表示分别表示 什么意思。 其实,这两个算式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交换了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 小朋友真棒。 瞧:小精灵也给我们送礼物来了。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接着出现两个小精灵的图片,你又看到了什么。 你想到了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想好了,请小朋友把你的加法算式写下来算一算。 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算的是什么 ?算式中的每一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请生上台板演: 1+2=3 2+1=3 算式中的 3 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对了,像这样把红纸鹤和蓝纸鹤合起来,我们用加法计算。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一个小精灵加 2个小精灵是 3个 小精灵。 你讲的非常好,我们观察的角度不同,算式所表示的意思也就不一样。 举生活中的事例。 三、导疑导疏 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说得数。 1+1 3+1 2+2 3+2 口算题卡。 四、导评: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认识了什么新朋友。 由旧知引入为探究新知做铺垫 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让学生知道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了学生的收集数学信息的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教后 感 课题 加 法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学习 目 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会读加法算式,弄懂计算过程,理清思路。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学会倾听别人说话,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重点 交流算法过程,会用数的组成方法口算 难点 利用数的分解组成,正确地计算 5 以内的加法。 准备 小圆片、小棒、小黑板 教学课件 教 学 过 程 导学流程 方法与手段 一、 导入 拍手接力游戏。 看图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复习 5以内数的组成。 二、导学 出示主题图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 的大森林里看看,请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组内小伙伴说一说。 △ 交流汇报:生 1:有 4 只小鸟在吃小米,又飞来 1 只,一共有 5 只小鸟吃小米 …… 生 2:我看到在大森林里有 4只小鸟,又飞来 1 只,合在一起就是 5 只,列式就是: 4+1= 5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1= 5 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 1) 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师: “4 加 1 等于 5,你是怎样算出的。 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想一想,说一说。 ( 2) 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 (师参与讨论。 ) ( 3) 全班交流,代表汇报。 生 1:我是看图 5 数 出来的。 (数数法。 ) (根据回答贴图板书) 生 2:我先数 4 只,接着再数 1 只,就是 5 只。 (接着数。 ) 生 3:我可以心算。 生 4:我会数指头或小棒来算。 生 5:先有 4 只小鸟,又飞来 5 只小鸟, 4 和 1 就组成 5, 所以 4+1= 5 三、导疑导疏 1.第 24 页的 “做一做 ”第 1 题。 、分析、说图意。 ,汇报算式。 根据学生回 2+3=5 3+2=5。 ,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集团和不变 规律) 2.第 24 页的 “做一做 ”第 2 题。 24 页填上书上。 四、导评 今天学习了什么呀。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说出来让大家来帮助你。 你能说出在生活中遇到的这类问题吗。 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学生在眼看、脑想、口说的过程中,理解图意,激发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参与计算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 教后 感 课题 减法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学习 目标 使学生初步 理解减法的意义,认识 “- ”号,会读减法算式。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重点 认识减法的意义,正确读减法算式。 难点 利用数的分解组成,正确地计算 5 以内的减法 准备 红花、小圆片、小棒、学具 教 学 过 程 导学流程 方法与手段 一、 导入 每个小朋友拿出圆纸片摆一摆,说数的组成。 复习加法,学生拿出铅笔,左手 2支,右手 1 支,合起来是几支。 用算式表示。 过渡:逆向思维:教师做动作,学生用自己的话一说,把 3支 铅笔拿走 2支,还剩下 1支,可以用什么数学知识表示。 (教师按照学生回答,伺机板书:减法) 二、导学 教师一共有 3支铅笔用 3表示,拿走了 2支铅笔用 “ - 2” 表示,剩下1支铅笔用 “= 1” 表示(引导学生说出来,并认识减号 “ - ” ) 说一说:学生看老师动作,说一说老师做了什么。 能用什么方法计算。 并列出式子。 小组内学习:学生观察课本纸鹤图和气球图,小组内每个小朋友任选自己喜欢的一幅图来说说图的意思,并用算式表示出 来。 互相检查列式正确了没有。 汇报学习情况:每组请一个小朋友说图意和算式。 巩固练习: 贴红花图 2,拿走 1 朵,列式计算;接着出示三朵,指名上来任拿红花,列式计算,接着下去贴四朵、五朵红花,说说有几种拿法和算法。 我当小老师:小组内一人用自己喜欢的学具摆出用减法计算的图,考考大家,其它人说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要求每人都要摆一次) 指名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三、导疑导疏 提问:我们不看图,能求出 2- 1= 4- 1= 3- 2= 这几道题的得数吗。 老师引导看数的组成。 指名说,怎么想的。 计时赛。 老师看时间,全班比赛写 10 道 5 以内加减法算式, 指名报得数。 师小结:同学们做得很好, 以后我们在计算 2- 1 时,可以想: 2 可以分成 1 和 1, 2 减 1 等于 1;计算 3- 2 时,可以想: 3 可以分成 2 和 1, 3减 2 等于 1。 四、导评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认识了什么新朋友。一年级第三单元1-5的认识导学案
相关推荐
1、第 2 课时机械波考纲解读 长和频率的关系,射现象和多普勒效应,掌握波的干涉和衍射的条件考点一波动图象与波速公式的应用1. 波的图象反映了在某时刻介质中的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情况,图象的横轴表示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轴表示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如图 1 所示图 1图象的应用:(1)直接读取振幅 A 和波长 ,以及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2)确定某时刻各质点加速度的方向
1、第 3 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1关于超重和失重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超重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增大了,失重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减小了B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C物体具有向上的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物体具有向下的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D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且不发生变化解析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
1、第三章 所示,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自由伸长到 O 点并系住物体 点,然后释放,物体一直可以运动到 B 点,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恒定,则( ) 图 1A物体从 A 到 O 先加速后减速B物体从 A 到 O 加速运动,从 O 到 B 减速运动C物体运动到 O 点时所受合力为 0D物体从 A 到 O 的过程加速度逐渐减小解析首先有两个问题应搞清楚,物体在 A
1、第 5 课时电磁波与相对论考纲解读 播、发射和接收,点一电磁波的产生1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2电磁场: 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总是相互联系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这就是电磁场3电磁波:电磁场(电磁能量 )由近及远地向周围传播形成电磁波(1)电磁波是横波,在空间传播不需要介质(2)vf 对电磁波同样适用(3)电磁波能产生反射、折射
1、实验 学案 59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目的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实验原理图 1如图 1 所示,a 为两面平行的玻璃砖,光线的入射角为 1,折射角为 2,根据 n 可以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12实验器材木板、白纸、玻璃砖、大头针、图钉、量角器、三角板、铅笔实验步骤1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木板上2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 并取 的一点 O 为入射点,作过 O 的法线 3画出线段 为入射光线,并在 插上 2
1、实验 学案 54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目的1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2学习间接测量微观量的原理和方法实验原理图 1利用油酸的酒精溶液在平静的水面上形成_油膜(如图 1 所示) ,将油酸分子看做球形,测出一定体积油酸溶液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面积,用 d_计算出油膜的厚度,其中 V 为一滴油酸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 S 为油膜面积这个厚度就近似等于油酸分子的_实验器材盛水浅盘、滴管(或注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