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2014年高考物理精品教学案(章末专题与达标验收)第2章 相互作用(21页Word)内容摘要: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合成、分解法利用力的合成与分解解决三力平衡的问题。 具体求解时有两种思路:一是将某力沿另两个力的反方向进行分解,将三力转化为四力,构成两对平衡力;二是某二力进行合成,将三力转化为二力,构成一对平衡力。 典例 1如图 1 所示,石拱桥的正中央有一质量为 m 的对称楔形石块,侧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重力加速度为 g。 若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则石块侧面所受弹力的大小为( )图 1A. C. D. 12 12技法运用 石块受力如图所示,由对称性可知两侧面所受弹力相等,设为 三力平衡可知四边形 菱形,故直角三角形,且 ,则由 可得 ,故 A 正确。 12 答案交 2、分解法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力的作用时,常用正交分解法列平衡方程求解:F x 合 0,F 0。 为方便计算,建立坐标系时以使尽可能多的力落在坐标轴上为原则。 典例 2如图 2 所示,用与水平成 角的推力 F 作用在物块上,随着 逐渐减小直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物块始终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关于物块受到的外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图 2A推力 F 先增大后减小B推力 F 一直减小C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D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一直不变技法运用 对物体受力分析,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 由平衡条件得F f0)0又 ,可见,当 减小时,F 一直减小,故选项 B 正确。 答案体法和隔离法 3、选择研究对象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首要环节。 若一个系统中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物体的平衡问题,在选取研究对象时,要灵活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 对于多物体问题,如果不求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我们优先采用整体法,这样涉及的研究对象少,未知量少,方程少,求解简便;很多情况下,通常采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相结合的方法。 典例 3在机械设计中常用到下面的力学原理,如图 3 所示,只要使连杆 滑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那么,无论连杆 滑块施加多大的作用力,都不可能使之滑动,且连杆 滑块施加的作用力越大,滑块就越稳定,工程力学上称为“自锁”现象(设滑块与所在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为使滑块能“自锁”应满足的条 4、件是()图 3A BC D 技法运用 滑块 m 的受力如图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将力 F 正交分解,由物体的平衡条件可知:竖直方向:F N水平方向:F fF 因为力 F 很大,所以上式可以写成:故应满足的条件为 ,B 对。 答案解法在共点力的平衡中,有些题目中常有“缓慢”一词,则物体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解决动态平衡类问题常用图解法,图解法就是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一般受三个力) 的基础上,若满足有一个力大小、方向均不变,另有一个力方向不变时,可画出这三个力的封闭矢量三角形来分析力的变化情况的方法,图解法也常用于求极值问题。 典例 4如图 4 所示,一小球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不考虑一切摩擦,如果把竖 5、直挡板由竖直位置缓慢绕 O 点转至水平位置,则此过程中球对挡板的压力 球对斜面的压力 变化情况是()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F 1 先增大后减小,F 2 一直减小BF 1 先减小后增大,F 2 一直减小CF 1 和 一直减小DF 1 和 一直增大技法运用 小球受力如图甲所示,因挡板是缓慢转动,所以小球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在转动过程中,此三力(重力、斜面支持力、挡板弹力 )组成矢量三角形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 重力大小方向均不变,斜面对其支持力方向始终不变 ),由图可知此过程中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不断减小,挡板对小球弹力先减小后增大,再由牛顿第三定律知 B 对。 答案力汇交原理物体受三 6、个共面非平行外力作用而平衡时,这三个力必为共点力。 典例 5一根长 2 m,重为 G 的不均匀直棒 两根细绳水平悬挂在天花板上,当棒平衡时细绳与水平面的夹角如图 5 所示,则关于直棒重心 C 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 5A距离 B 端 0.5 m 处B距离 B 端 m 处C距离 B 端 m 处32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距离 B 端 m 处33技法运用 当一个物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则第三个力的作用线必通过前两个力作用线的相交点,把 长相交于 O 点,则重心 C 一定在过 O 点的竖直线上,如图所示。 由几何知识可知: 12m,.5 m 7、,故重心应在距 B 端 0.5 m 处。 A 项正确。 12答案界问题的常用处理方法假设法运用假设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1)明确研究对象;(2)画受力图;(3)假设可发生的临界现象;(4)列出满足所发生的临界现象的平衡方程求解。 典例 6倾角为 37的斜面与水平面保持静止,斜面上有一重为 G 的物体 A,物体 A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给 A 施以一水平力 F,如图 6 所示。 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70.6,37如果物体 A 能在斜面上静止,水平推力F 与 G 的比值可能是()图 6A3 B2C1 D法运用 设物体刚好不下滑时 FF 1,则 F1F NG,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 8、地址 F 1G。 得: ;7 0.577 0.57 11设物体刚好不上滑时 FF 2,则:F2F NG, 2G,得: 2,7 0.577 0.57 2,故选 B、C、D。 211 案似三角形法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画出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的平行四边形中,可能有力三角形与题设图中的几何三角形相似,进而得到力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根据比值便可计算出未知力的大小与方向。 典例 7如图 7 所示,一个重为 G 的小球套在竖直放置的半径为 R 的光滑圆环上,一个劲度系数为 k,自然长度为 L(将 a、b 球依次放入一竖直放置、内径为 d(体向下做减速运动,直至减速 9、为零。 图 5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其大小为 F NF t 成正比,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当物体速度减为零后,滑动摩擦突变为静摩擦,其大小 ,所以物体静止后的图线为平行于 t 轴的线段。 正确答案为 B。 6(2013赤峰模拟)如图 6 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 B 放在水平地面上,木块 A 放在 的左端连有轻质弹簧,弹簧左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用力 F 向右拉动木板 B,使 B 以速度 v 做匀速运动,A 相对地面静止时,弹簧的弹力为 知木块与木板之间、木板和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 始终在 B 上,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图 6AA 相对地面静止后,B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 10、 相对地面静止后,地面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大于 B 以 2v 的速度匀速运动, A 相对地面静止后,A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用 2F 的力作用在木板 B 上,A 相对地面静止后,A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 2 受物体 A 和地面对它的两个滑动摩擦力作用,又由 A 对 B 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 错误;A 对 B 的压力和 B 对地面的压力不相等,故地面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于 正确;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无关, C 正确;用 2F 的力作用在 B 上,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不影响 A、B 之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故 D 错误。 7如图 7 所示,轻杆的一端固定一光滑球体 11、,杆的另一端 O 为自由转动轴,而球又搁置在光滑斜面上。 若杆与墙面的夹角为 ,斜面倾角为 ,开始时轻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且 90,则为使斜面能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球体离开斜面之前,作用于斜面上的水平外力 F 的大小及轻杆受力 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 大小变化情况是()图 7AF 逐渐增大,F 1 逐渐减小, 渐减小BF 逐渐减小,F 1 逐渐减小,F N 逐渐增大CF 逐渐增大,F 1 先减小后增大,F N 逐渐增大DF 逐渐减小,F 1 先减小后增大, 渐减小解析:选 C利用矢量三角形法对球体进行分析如图甲所示,可知 先减小后增大。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 减小后增大。 斜面对球的支持 12、力 渐增大。 对斜面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可知 FF N,且 F N,则 F 逐渐增大,水平面对斜面的支持力 F N ,故 逐渐增大。 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三个质量分别为 m1、m 2、m 3 的木块,木块 1 和 2、2 和3 间分别用一原长为 L、劲度系数为 k 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 1、2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木块 3 和水平面之间无摩擦力。 现用一水平恒力向右拉木块 3,当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1 和 3 木块间的距离为( 木块大小不计)( )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L BLm2L D2L 2m2m2 C先整体分析受力情况,然后隔离 1、2 两个木块分析受力情况,利用平衡条件和胡克定律即可得 1 和 3 木块间的距离为 2L g,C 正确。 2m22013临沂市月考)如图 9 所示,一个处于伸长状态的弹簧,上端固定,在倾角为 的粗糙斜面上弹簧拉引着质量为 m 的物块保持静止。 若将斜面倾角 逐渐变大的过程中物块始终保持静止。 则关于物块受到各力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 9A受斜面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