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打资料-中外科学家内容摘要:

1、伏打资料光世昌老师搜集整理 山西省昔阳县中学校一、生平简介 伏打(17451827 年) ,意大利物理学家。 1745 年 2 月 18 日生于科摩,成年后出于好奇,才去研究自然现象。 1774 年伏打担任科摩大学预科物理教授。 同年发明了起电盘,这是靠静电感应原理提供电的装置。 伏打还研究了化学,进行各种气体的爆作试验。 1779 年他担任巴佛大学物理教授。 1782 年他成为法国科学学会的成员。 1791 年又被选为伦敦皇家学会的会员。 1794 年伏打由于在电学、化学上的贡献,荣获柯普莱奖章。 1800 年他宣布发明了伏打电堆。 1801 年拿破仑在巴黎召见伏打,法国科学院赠予伏打一枚金质勋章。 伏打发明电 2、堆时已经 50 多岁了,他绝没有想到持续电流对以后的影响会有那么大,他也没有再作进一步的研究,一直在巴佛大学任教。 1819 年伏打退休回到故乡,于 1827 年3 月 5 日逝世。 二、科学成就伏打的主要成就是发明了伏打电堆。 伏打在伽伐尼实险的基础上,致力研究两种不同金属的接触。 他得出了新的结论,认为两金属不仅仅是导体,而且是由它们产生电流的。 用伏打自己的话来说:金属是真正的电流激发者,而神经是被动的。 伏打并把这种电流命名为“金属的”或“接触的”电流。 伏打不仅发现两种不同金属接触时会发生电流效应,而且发现当金属浸入某些液体时,也会有同样的效应。 伏打开始是用几只碗盛了盐水,把几对黄铜和锌做成的电极 3、连接起来,就有电流产生。 1800 年 3 月 20 日,伏打在给敦皇家学会会长约瑟爵士的一封信中,宣布了一个重要的发现。 他说:“用 30 块、40 块、60 块或更多的铜片,最好是用银片,每一片都和一块锡片(最好是锌片)接触,并且用相同数目的水层或比纯水更好些的导电液体层,好食盐水或碱水等,或是浸透这些液体的纸壳或皮革“在桌子上或台子上,我水平地放一块金属片,例如银片,在这一片上我放上第二片,即锌片;在第二片上我放上了一张浸液片;然后放上另一块银片,紧接着是另一块锌片,上面方放上一张浸液片。 如此,我以同样的方式,总是在同一方向上,把银片和锌片合起来,那就是说总是银在下面锌在上面,或者相反,这要 4、看我是怎样开始放的,在两对合起来的片子之间,都夹上一层浸液片。 我如此继续下去,就形成了一个高到不致自己垮下来的圆柱。 ”伏打证明这个堆的一端带正电,另一端带负电,这就是伏打堆。 当时引起极大的轰动。 这是第一个能产生稳定、持续电流的置。 有了持续电流,对电学的研究打开了新的局面。 三、趣闻轶事1实践出真知1786 年,意大利科学家伽伐尼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放在两块不同金属之间的蛙腿会发生痉挛现象,他认为这是一种生物电现象。 1791 年伏打得知这一发现,引起了极大的兴趣,作了一系列实验。 伏打还在自己身上做实验,证明电不仅能够产生颤动,而且还会影响视觉和味觉神经。 他用两种金属接成一根弯杆,一端放在嘴里 5、,另一端和眼睛接触,在接触的瞬间就有光亮的感觉产生。 他用舌头舔着一枚金币和一枚银币,然后用导线把硬币连接起来,就在连接的瞬间,舌头有发麻的感觉。 1793 年伏打发表一篇论文,总结了自己的实验,表示不同意伽伐尼关于动物生电的观点,认为伽伐尼电在质上是一种物理的电现象,蛙腿本身不放电,是外来电使蛙腿神经兴奋而发生痉挛,蛙腿实际上只起电流指示计的作用。 后来,伏打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研究,终于发现两片不同金属不用动物体也可以有电产生。 2拿破仑授给伏打一枚金质奖章伏打电池的发明,使得科学家可以用比较大的持续电流来进行各种电学研究,促使电学研究有一个巨大的进展。 伏打的成就受到各界普遍赞赏,科学界用他的姓氏命名 6、电势,电势差(电压)的单位,为“伏特”(就是伏打,音译演变的) ,简称“伏”。 据说法国皇拿破仑一世 1801 年 9 月 26 日特地召伏打到巴黎,在一次专门的学术会议上伏打当众做了实验演示,亲临观看的拿破仑把一枚特制的金质奖章授于伏打,并封他为伯爵。 3建筑工地的千古之谜向大家介绍一件奇怪的事。 那是几年前的中东巴格达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发掘出一个特大的石棺。 里面尽是些铜管、铁棒和陶瓶之类的东西。 为何要将这些金属管、棒来做殉葬。 其中必定有原因。 科学家卡维尼格仔细研究这些管子,发现一根直径 26 厘米的铜管内有一根由沥青包裹的铁棒,下端 3 厘米高的沥青层将铜、铁完全隔开来。 于是他把这根管子放入出土 7、的陶瓶里,再向瓶里倒进了酸性葡萄酒,奇迹出现了,这个装置竟发出电来,且发电持续了 18 天之久。 据他分析这种电池的化学原理与伏打电池如出一辙,是古代人用电解法为雕像或装饰品镀金而特制的。 难道古代人竟在伏打出生前一二千年就已经制造出了“伏打电池”。 这真是一个千古之谜啊。 起电盘:利用静电感应原理起电,两个大小相同的圆玻璃盘装在同一轴上,并做相反方向的旋转,盘上贴有许多锡箔。 工作时,由于摩擦使一个盘上的锡箔带上某种电荷,另一盘锡箔感应出相反电荷,转到齿状集电极处,放出电荷,并集中到正、负两电极上。 一般两极同茉顿瓶相连,以贮藏电荷。 英国皇家学会:英国最高学术研究机构,1660 年成立。 1887 年起分 8、成数理学科和生物学科两类。 该会原有图书馆、博物馆、实验室、天文台等,现除保留图书馆外,其它已全部移交给有关机构。 英国政府的重要科技施由该会做出初步决定。 刊物有 1665 年开始出版的哲学会刊和 1800 年出版的皇家学会会志以及年报等。 伏打电堆: 1800 年,伏打制成了著名的伏打电堆,他在 3 月 20 日皇家学会会长的信中说,在进行接触电实验的勃过程中,他制造了一种新装置,这种装置可以自发地生电。 “取 30 块、40 块、60 块或更多块铜片,银片更好,使每一块都施加于一块锡片,或者锌片,那更好得多。 取同样数目的水层或其它诸如盐水或碱液等导电性能优于纯水的液体层,或者同样数目在这些液体中浸泡过的卡纸或皮革等等,这些层夹在每对或每个组合所包含的两种不同金属之间。 一个这种间隔的系列,并且这三种导体总是按同样顺序排列,就构成了我的装置。 ”以后,伏打又将他的电堆作了进一步的改进,使其更便于使用。 伏打电堆的出现,使他们第一次有可能获得稳定而持续的电流,从而为研究动电现象打下了基础,同时,也推动了电化学的发展。 电流的出现标志着一个电气时代的来临,因此伏打电堆在科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