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练习 2.1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匀速直线运动内容摘要:
1、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匀速直线运动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 6 分,漏选的得 3 分,错选的得 0 分)1北京奥运会火矩实现了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预定目标,如图所示是火矩手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线路图,请根据此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是位移B线路总长度与火炬手所走时间的比等于登山的平均速度C在计算登山运动的速度时可以把火矩手当成质点D峰顶的重力加速度要比拉萨的重力加速度小【解析】线路的总长度是路程,A 错误;路程与时间的比是速率,B 错误;计算登山运动的速度不必考虑登山运动 2、员的大小和形状,C 正确;由万有引力定律 gG 可知M(R h)2在峰顶的重力加速度比在拉萨的小,D 正确【答案】凤阳荣达学校高三月考) 如图所示,在年北京奥运会中,牙买加选手博尔特成为公认的世界飞人,在男子 100m 决赛和男子 200m 决赛中分别以 成绩连破两项世界纪录,获得两枚金牌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200m 决赛中的位移是 100m 决赛的两倍B200m 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 00m 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 00m 决赛中的最大速度约为 s【解析】200m 决赛是弯道起跑,路程大于位移,因而 200m 决赛中的位移小于 100 赛的位移小于 200m 3、,其平均速度小于 s,故 B 错误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可以求 100m 决赛的平均速度,但不能求最大速度,C 正确 D 错误【答案】球以 8m/s 的速度飞来,运动员把它以 12m/s 的速度反向踢出,踢球时间为 球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则足球在这段时间内加速度是 ()A200m/s 2 B200m/s 22C100m/s 2 D100m/s 2【解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可得:a m/100m/s 2 12 案】、乙两个小分队进行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现代通信设备,在屏幕上观察到两个小分队的具体行军路线如图所示,两个小分队同时同地由 O 点出发,最后同时到达 A 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分队行军 4、路程 s 甲 s 乙B小分队平均速度 甲 乙v vCy x 图象表示的是速率 vt 图象Dyx 图象表示的是位移 st 图象【解析】坐标系中描述的是具体行军路线图,由图可知,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因为是同时出发,同时到达终点,位移相等,平均速度相等【答案】车运能是指一辆客车单位时间内最多能够运送的人数某景区客运索道的客车容量为 50 人/车,它从起始站运行至终点站 (如图)单程用时 10 分钟该客车运行的平均速度和每小时的运能约为 ()A5 米/秒,300 人 B5 米/ 秒,600 人C3 米/秒,300 人 D3 米/秒,600 人【解析】从图中可看出数据,其平均速度 v 5m/s,因单程用 5、时 10 分钟,则 1 小 次,其运能为:50 人6300 人【答案】京奥运会在 8 月 10 日下午进行女子双人 3 米板决赛中,中国组合郭晶晶/总分毫无悬念地摘得冠军双人跳除要求高难度动作以外,还要求参赛的两位选手动作的高度一致,如图所示是郭晶晶/吴敏霞完美一跳的瞬间,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以水平面为参考系,郭晶晶 /吴敏霞做自由落体运动B在研究郭晶晶和吴敏霞跳水运动时可以把她们当作质点C若以跳台侧面某静止的摄像机的镜头为参考系,郭晶晶/ 吴敏霞的运动轨迹是一条抛物线D郭晶晶和吴敏霞的运动过程是变加速运动3【解析】由于跳水是在跳板振动后运动员向上跳起后开始的运 6、动,所以在忽略空气阻力情况下,相对地面静止的参考系,运动员做斜抛运动,A 错误,C 正确;跳水运动员主要是向观众展示她们优美的空中肢体动作,因此不能当作质点处理,B 错误;在忽略空气阻力时她们只受重力作用,做加速度为 g 的匀变速运动,D 错误【答案】、乙两车沿平直公路通过同样的位移,甲车在前半段位移上以 0km/h 的速度运动,后半段位移上以 0km/h 的速度运动,乙车前半段时间内以 0km/h 的速度运动,后半段时间内以 0km/h 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关系是 ()A. 甲 乙 B. 甲 乙v v v 甲 x 乙 s 甲 s 乙Cx 乙 x 甲 s 甲 s 乙 7、 Dx 乙 x 甲 ,s 甲 s 乙 ,所以选 C.【答案】质点在 x 轴上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如表(质点在每一秒内都做单向直线运动 ),此质点开始运动后t/s 0 1 2 3 4 5x/m 0 5 4 1 7 1(1)前几秒内位移最大 ()A1s B2s C3s D4s E5s(2)第几秒内的位移最大 ()A1s B2s C3s D4s E5s【解析】在 x 轴上找出 t0s、1s、2s 、3s、4s、5s 各时刻对应的位置,作出前1s、2s、3s 、4s、5s 内的位移,可见前 4s 内的位移最大,最大为 7m,(1) 中 D 正确;再作出第 1s、 2s、3s 、 4s、5s 内的位 8、移,可见第 5s 内的位移最大,最大为 1m( 7)m8m,(2)中 E 正确【答案】(1)D (2)述、计算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数值和单位)11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 经过 次听到回声,已知声速为 340m/s,则两峭壁间的距离为多少。 【解析】如图所示,设人在 C 点,声速为 v,则第一次回音为 A 处峭壁反射的声波,第二次回音为 B 处峭壁反射的声波则 CDv 340 m2CEv 340 25m.【答案】425空有近似等高的 9、浓云层为了测量云层的高度,在水平地面上与观测者的距离为d进行一次爆炸,观测者听到由空气直接传来的爆炸声和由云层反射来的爆炸时间上相差 t已知空气中的声速 v km/s)13【解析】如图所示,A 表示爆炸处,O 表示观测者所在处,h 表示云层下表面的高度用 处所经时间,则有 d5用 处所经时间,因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故有2 (f(d,2)2 t2t 1t 联立式,可得 h ,12 ( 2h0 3m.【答案】0 32010绍兴质检)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依次设置三盏交通信号灯 2 和 2 与距 80m,L 3 与 距 0s, 时显示绿色,L 2 则在 示红色经历了 10s 时开始显示绿色(信号灯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规定车辆通过三盏信号灯经历的时间不得超过 1 的时刻是 显示绿色 10s 的时刻,则此自行车能不停顿地通过三盏信号灯的最小速度和最大速度分别是多少。 【解析】要使自行车不停顿通过三盏信号灯,必须在自行车到信号灯 3时,信号灯必须发出绿光,由于通过三盏信号灯的时间不得超过 车速快时以最大速度为 v以最小速度为 v m/。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练习 2.1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匀速直线运动
相关推荐
; ;。 什么叫做“敬业”。 作者怎样论述。 1. 引用朱熹的话:“主一无适便是敬”; 2. 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 归纳: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怎样才算敬业。 作者的意见是: •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 • 这样,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归纳: “敬业”一节,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 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
1、 第 1 页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典型例题剖析一、的重力势能 随下落高度 h 的变化图线如图 6示,正确的是( )【答案】行驶中汽车制动后滑行一段距离,最后停下;流星在夜空中坠落并发出明亮的光焰; )物体克服阻力做功 物体的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物体的势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物体的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A B C D【答案】确的是( )个静摩擦力做正功,个动摩擦力做负功
1、1第八讲 估算与信息题估算与信息处理不仅是直觉思维能力的集中表现,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为了正确而迅速地进行估算与信息题的处理,一般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建立合理的模型。 2、根据物理规律,建立估算关系或信息联系;估算结果的数量级必须正确,有效数字取 12
孤独,没有依靠。 逗引,招惹。 忍不住笑。 形容鲜美的酒。 回旋地绕像卧着的龙。 b232。 ng jīn qi243。 ng qi 朗读欣赏 朗读指导: 长句的停顿要得当; 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 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 注意句子的重读; 读准字音,注意感情。 选择喜爱的一节,看谁读得好。 1 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为什么 ? 2 驻足赏花 ,引发了“我”对十多年前家门外一株紫藤萝花的不幸回忆
1、1第二讲 匀变速运动一、特别提示:1、匀变速运动是加速度恒定不变的运动,从运动轨迹来看可以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曲线运动。 2、从动力学上看,物体做匀变速运动的条件是物体受到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恒力的作用。 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决定。 3、原来静止的物体受到恒力的作用,物体将向受力的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和初速度方向相同的恒力,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blue W black Z white U purple X brown T 1c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s in the picture with your partner. Then make your own conversations. What’s this/t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