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与权威预测 专题十二交变电流内容摘要:
1、(共 13 页)【模拟演练】1.(2012聊城模拟)如图所示的四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图象,其中属于交变电流的是 ( )2.(2012西城模拟)如图所示为一理想变压器在两种情况下工作的示意图 2、L 3 的功率均为 P,且 2、L 3 为相同的灯泡,原、副线圈匝数比为n1n 2=41,则图甲中 功率和图乙中 功率分别为( ) 11 16P 2012镇江模拟)如图所示,L 1 和 输电线,01,乙的两线圈匝数比为 120,并且已知加在电压表两端的电压为 220 V,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为 5 A,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07 06 2012佛山模拟)为探究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电流的关系,将原线圈接 2、到电压有效值不变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副线圈连接相同的灯泡 2,电路中分别接了理想交流电压表 2 和理想交流电流表 2,导线电阻不计,如图所示,当开关 S 闭合后( )数变大,A 1 与 数变大,A 1 与 数变小,V 1 与 数的比值变大(共 13 页)数变小,V 1 与 数的比值不变5.(2012德州模拟)夏天由于用电器的增多,每年都会出现 “用电荒” ,电高峰时输电的功率是正常供电的 2 倍,输电线电阻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用电高峰时输电电流为正常供电时的 2 用电高峰时输电线损失的功率为正常供电时的 2 倍,则此时输电电流为正常供电时的 4 倍,则此时输电线损失的功率为正常供电时的4 3、 倍6.(2012杭州模拟)如图所示,水平铜盘半径为 r,置于磁感应强度为 B,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铜盘绕通过圆盘中心的竖直轴以角速度 做匀速圆周运动,铜盘的边缘及中心处分别通过滑动变阻器 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相连,该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 n1,变压器的副线圈与电阻为 负载相连 ,则( )1 不变时,通过负载 电流强度为 1 不变时,变压器的副线圈磁通量为 1 变化时,通过负载 电流强度为通过 流的 2012常州模拟)两只相同的电阻,形如图所示,在正弦交流电的一个周期内,正弦交流电在电阻上产生的焦耳热 方形波交流电在电阻上产生的焦耳热 比为 ( ) 8.(2012无锡模拟)如图所 4、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k,输出端接有一交流电动机,其线圈的电阻为 压器的输入功率为 ,电动机恰好能带动质量为 v 匀速上升,此时理想电流表 A 的示数为 力加速度为 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0(共 13 页)2012烟台模拟)如图甲所示,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 31,L 1、L 2、L 3、L 4 为四只规格为“9 V,6 W”的相同灯泡,各电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若灯泡 ) 6 u 的图象可能如图乙所示10.(2011深圳模拟)交流电源输出的电压 U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0 2011厦门模拟)处在匀强磁场中的矩形线圈 恒定的角速度绕 场方向 5、平行于纸面并与 直,在 t=0 时刻,线圈平面与纸面重合(如图所示),线圈的 离开纸面向外运动,若规定方向为abcda 的感应电流方向为正,则能反映线圈中感应电流 I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是图中的( )(共 13 页)12.(2011汕头模拟)如图所示,电阻为 r 的矩形线圈面积为 S,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轴以角速度 t=0 时刻线圈平面与磁场垂直,各电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则( ) 下滑时,80的过程中,流过电阻 R 的电荷量为 2 s 内流过 R 的电流方向改变 次13.(2011盐城模拟)阻值为 1 的电阻上通一交变电流,其 系如图,则在 01 s 内电阻上产生的热量为( ) 14. 6、(2012苏州模拟)北京奥运场馆的建设体现了“绿色奥运 ”为北京奥运会主场馆之一的国家体育馆“鸟巢”拥有 个座位,8 550 千瓦时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105 1)按平均每天太阳照射 6 小时计,该发电系统一年(365 天计)能输出多少电能。 (2)假若输出电压 250 V,现准备向远处输电 ,要求输电时在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功率不超过输送电功率的 5%20 V 电压,2011连云港模拟)交流发电机的原理如图甲所示,闭合的矩形线圈放在匀强磁场中,绕匀速转动,在线圈中产生的交变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线圈的电阻为 R,求:(共 13 页)(1)通过线圈导线的任一个横截面的电流的最大值是多 7、少。 (2)矩形线圈转动的周期是多少。 (3)线圈电阻上产生的电热功率是多少。 (4)保持线圈匀速运动,1 外界对线圈做的功是多少。 【高考预测】交变电流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主要呈现以下命题趋势:(1)借助图象考查交流电的产生和描述.(2)变压器原理与电路分析相结合.(3)将本专题知识与生产、生活联系在一起,查知识及角度 高考预测交变电流的描述 1、2变压器原理及应用 3、4、6、8远距离输电 5、一种可调压自耦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线圈均匀绕在圆环形铁芯上,若 动滑动触头 P 到如图甲中所示位置,在 接一个理想交流电压表(图甲中未画出),则( )输入的交流电的电压瞬时值表达式为 t) V00 10-2 8、s 时电压表的读数为零(共 13 页)输出的电功率为零 一种调光台灯电路示意图,20 V 的正弦交流电后加在灯管两端的电压如图乙所示,则此时交流电压表的示数为( ) C. 20 V D. 102 想变压器原线圈输入电压为 入功率为 出功率为 的滑动触头向下移动时 ( ) 1 不变,所以 大,且始终有 压器的原、副线圈都带有滑动头 2,以上下调节 2 的位置,使输出电压稳定在 220 V ,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动,将 变,将 1 向下移动,同时 1 向上移动,同时 旱、减少污染多项功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0 m3/s,现欲在此河段安装一台发电功率为 1 000 千瓦的发电机发电.(1 9、)设发电机输出电压为 500 V,在输送途中允许的电阻为 5 ,允许损耗总功率的 5%,则所用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应是多少。 (共 13 页)(2)若所用发电机总效率为 50%,要使发电机能发挥它的最佳效能,则拦河坝至少要建多高。 (g 取 10 m/1,原线圈的输入电压为660 V,副线圈的电阻为 ,这台变压器供给 100 盏“220 V ,60 W”的电灯用电,求:(1)空载时副线圈的路端电压和输出功率.(2)接通时副线圈的路端电压.(3)电导线和降压变压器把电能输送到用户,如果升压变压器和降压变压器都可视为理想变压器.(1)若发电机的输出功率是 100 出电压是 250 V,升压变压器 10、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25,求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和输电导线中的电流.(2)若输电导线中的电功率损失为输入功率的 4%,求输电导线的总电阻和降压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3)0=1 200 W,原副线圈匝数比为 12n, 其副线圈两端接一内阻为 r=4 的电动机,此电动机正以速度 v=0.8 m/s 匀速向上提升质量为 m=100 重物,已知重力加速度 g=10 m/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为多大。 答案解析【模拟演练】1.【解析】选 C、间变化的电流,所以 C、D 正确,A、B 仅是电流的大小发生变化而方向不变,故不属于交 解析】选 n11 知 221得 ,对乙图: 222211, 由 得 , 故 B (共 13 页)3.【解析】选 A、流互感器串联在电路中,故甲是电压互感器,乙是电流互感器,A 对,B 错;由 2=n1。高考模拟与权威预测 专题十二交变电流
相关推荐
1、第四章 机械能第 1 单元 功和功率一、功1功:力对空间积累效应,和位移相对应(也和时间相对应)。 功等于力和沿该力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 求功必须指明是“哪个力” “在哪个过程中”做的2、功的正负090 0时, W0 正功 利于物体运动,动力、 90 0 时, W0 零功 不做功、 90 0180 0 时 W0 负功 阻碍物体运动,阻力【例 1】质量为 m 的物体,受水平力 F 的作用
1、电磁感应中的电路与图象问题(限时:45 分钟)一、选择题1如图 1 所示,在长为 l,宽为 d 的长方形区域内有垂直纸 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直角三角形的闭合导线框 速通过磁场区域,已知导线 框 小于l,小于 C 边平行磁场区域边界设导线框 进入磁场时开始 计时,图中箭头为电流的正方向,则导线框中感应电流 I 随时间 t 的变化图象,应是下图中哪一个() 中 H 为平行的金属导轨,其电阻可不计
1、( 四):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时量:6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分,选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 0 分1如图 4示,在竖直平面内有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同一竖直平面内水平拉直的绝缘细线一端系一带正电的小球,另一端固定于 0 点,已知带电小球受到的电场力大于重力,小球由静止释放
1、(共 14 页)【模拟演练】1.(2012长春模拟)2011 年 9 月 29 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 “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发射成功,开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天宫一号”经过变轨后在距地面 355 圆轨道运行,关于“天宫一号” 、同步通信卫星和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宫一号”的向心加速度最大B.“天宫一号”天宫一号”的速度大于 7.9
垫。 】 三、步步设疑,引入主题 老班长欣然接受了照顾伤员并带着他们走出草地的任务,但眼 前就遇到了难题,请大家交流思考一下,他们遇到的难题是什么,并如何解决的。 ( 1)缺少食物。 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句“他就到处去找野草”让学生交流对于“到处”的理解。 ( 2)(出示:眼前的难题让老班长整夜整夜 ______。 )让学生补充并谈谈对“合不拢眼”的认识。 如何解决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