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模型组合讲解 水平方向的圆盘模型内容摘要:
1、 第 1 页 模型组合讲解 水平方向的圆盘模型模型概述水平方向上的“圆盘”模型大多围绕着物体与圆盘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中心展开的,因此最大静摩擦力的判断对物体临界状态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模型讲解例 1. 如图 1 所示,水平转盘上放有质量为 m 的物块,当物块到转轴的距离为 r 时,连接物块和转轴的绳刚好被拉直(绳上张力为零)。 物体和转盘间最大静摩擦力是其正压力的 倍,求:图 1(1)当转盘的角速度 时,细绳的拉力。 12)当转盘的角速度 时,细绳的拉力。 32解析:设转动过程中物体与盘间恰好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转动的角速度为 ,则0,解得。 20)因为 ,所以物体所需向心力小于物体与盘间的最大摩 2、擦力,则10物与盘间还未到最大静摩擦力,细绳的拉力仍为 0,即。 2)因为 ,所以物体所需向心力大于物与盘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则203由牛顿的第二定律得: ,解得。 2. 如图 2 所示,在匀速转动的圆盘上,沿直径方向上放置以细线相连的 A、B 两个小物块。 A 的质量为 ,离轴心 ,B 的质量为 ,离轴心,A、B 与盘面间相互作用的摩擦力最大值为其重力的 ,试求 第 2 页 图 2(1)当圆盘转动的角速度 为多少时,细线上开始出现张力。 0(2)欲使 A、B 与盘面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则圆盘转动的最大角速度为多大。 ()2/解析:(1) 较小时,A、 B 均由静摩擦力充当向心力, 增大, 可知,它们受 3、到的静摩擦力也增大,而 ,所以 A 受到的静摩擦力先达到最大值。 再增大,绳子开始受到拉力。 由 ,得:020115(2) 达到 后, 再增加,B 增大的向心力靠增加拉力及摩擦力共同来提供,于 A 增大的向心力超过 B 增加的向心力, 再增加,B 所受摩擦力逐渐减小,直到为零,如 再增加,B 所受的摩擦力就反向,直到达最大静摩擦力。 如 再增加,就不能维持匀速圆周运动了,A、 B 就在圆盘上滑动起来。 设此时角速度为 ,绳中张力为 ,对 A、B 受力分析:1 有 对 B 有 联立解得:112570./模型要点水平方向上的圆盘转动时,物体与圆盘间分为有绳与无绳两种,对无绳情况向心力是由“圆盘”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提供,对有绳情况考虑向心力时要注意临界问题。 若,物体做圆周运动,有绳与无绳一样;若 ,无绳物体将向远离圆心 的方向运动;有绳拉力将起作用。 模型演练如图 3 所示,两个相同材料制成的靠摩擦传动的轮 A 和轮 B 水平放置,两轮半径,当主动轮 A 匀速转动时,在 A 轮边缘上放置的小木块恰能相对静止在 A 轮边缘上。 若将小木块放在 B 轮上,欲使木块相对 B 轮也静止,则木块距 B 轮转轴的最大距离 第 3 页 为( )图 3A. B. C. D.。高考物理模型组合讲解 水平方向的圆盘模型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高考物理模型组合讲解 对称性模型
1、 第 1 页 模型组合讲解 对称性模型模型概述对称法作为一种具体的解题方法,虽然高考命题没有单独正面考查,但是在每年的高考命题中都有所渗透和体现。 从侧面体现考生的直观思维能力和客观的猜想推理能力。 所以作为一种重要的物理思想和方法,相信在今后的高考命题中必将有所体现。 模型讲解1. 简谐运动中的对称性例 1. 劲度系数为 k 的轻质弹簧,下端挂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球
高考物理难点精讲 电场
1、第 1 页 共 22 页高三复习难点精讲:电场目的要求理解和灵活运用电场的有关概念。 掌握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等综合题的解题方法。 培养空间想像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 第 1 课时:电场力的性质知识简析 一、电荷、电荷守恒定律1、两种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 2、元电荷:一个元电荷的电量为 019 C,是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
高考物理难点精讲 力和物体的平衡
1、第 1 页 共 35 页高三复习难点精讲:力和物体的平衡目的要求:通过强化基础训练,内化力的合成与分解、受力分析等解题思想,以形成解题能力。 重点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受力分析。 第 1 课时:力、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基础知识 一、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说明:定义中的物体是指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定义中的作用是指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力的性质力的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