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电磁波和相对论简介内容摘要:
1、q, 第十四章 电磁波和相对论简介一、电磁振荡1振荡电路: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儿的电流叫做振荡电流,能够产生振荡电流的电路叫振荡电路,路是一种简单的振荡电路。 2路的电磁振荡过程:可以用图象来形象分析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3路的振荡周期和频率1注意:(1)路的 T、f 只与电路本身性质L、 C 有关(2)电磁振荡的周期很小,频率很高,这是振荡电流与普通交变电流的区别。 4、分析电磁振荡要掌握以下三个要点(突出能量守恒的观点):理想的 路中电场能 E 电 和磁场能 E 磁 在转化过程中的总和不变。 回路中电流越大时,L 中的磁场能越大(磁通量越大)。 极板上电荷量越大 2、时,C 中电场能越大(板间场强越大、两板间电压越高、磁通量变化率越大)。 4、 路中的电流图象和电荷图象总是互为余函数。 5、 1】右边两图中电容器的电容都是 C=410感都是 L=9104 H,左图中电键 K 先接 a,充电结束后将 K 扳到b;右图中电键 K 先闭合,稳定后断开。 两图中 路开始电磁振荡 t=04 s 时刻,C 1 的上极板正在_电(充电还是放电),带_电(正电还是负电) ;L 2 中的电流方向向_(左还是右 ),磁场能正在_(增大还是减小)。 解:先由公式求出 =104 s, T2t=04 s 时刻是开始振荡后的。 再看与左图65对应的 象(以上极板带正电为正)和与右图对应的 3、 象(以 路中有逆时针方向电流为正) ,图象都为余弦函数图象。 在 时刻,从左图对应的 象看出,上极板正在充正电;从象看出,L 2 中的电流向左,正在增大,所以磁场能正在增大。 二、电磁场和电磁波1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1)变化的磁场(电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电场(磁场) ;a K b 充电 放电 充电2 1(2)均匀变化的磁场(电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稳定的电场(磁场) ;(3)振荡的磁场(电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电场(磁场) ;可以证明:振荡电场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磁场;振荡磁场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电场。 点评:变化的磁场在周围激发的电场为涡旋电场,涡旋电场与静电场一样,对电荷有力的作用,但 4、涡旋电场又于静电场不同,它不是静电荷产生的,它的电场线是闭合的,在涡旋电场中移动电荷时,电场力做的功与路径有关,因此不能引用“电势” 、 “电势能”等概念。 另外要用联系的观点认识规律,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是电磁感应的本质。 【例 2】右图中,内壁光滑、水平放置的玻璃圆环内,有一直径略小于环口径的带正电的小球,正以速率 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 若在此空间突然加上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 B 随时间成正比例增加的变化磁场,设小球运动过程中的电量不变,那么( ) 一段时间后,为玻璃环所处有均匀变化的磁场,在周围产生稳定的涡旋电场,对带正电的小球做功,由楞次定律,判断电场方向为顺时针,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小球先沿逆 5、时针方向做减速运动,过一段时间后,沿顺时针方向做加速运动。 小球在水平面内沿轨迹半径方向受两个力:环的弹力 N 和磁场的洛仑兹力 f,而且两个力的矢量和始终提供向心力,考虑到小球速度大小的变化和方向的变化以及磁场强弱的变化,弹力和洛仑兹力不一定始终在增大。 洛仑兹力始终和运动方向垂直,所以磁场力不做功。 正确为 电磁场:按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变化电场和磁场总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场,称为电磁场。 电场和磁场只是这个统一的电磁场的两种具体表现。 理解电磁场是统一的整体: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两个要点:在变化的磁场的周围空间将产生涡漩电场,在变化的电场的周围空间将产生涡漩磁场当变化的电场增 6、强时,磁感线沿某一方向旋转,则在磁场减弱时,磁感线将沿相反方向旋转,如果电场不改变是静止的,则就不产生磁场同理,减弱或增强的电场周围也将产生不同旋转方向的磁场因此,变化的电场在其周围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在其周围产生电场,一种场的突然减弱,导致另一种场的产生这样,周期性变化的电场、磁场相互激发,形成的电磁场链一环套一环,如下图所示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电场和磁场必须是变化的,形成的电磁场链环不可能是静止的,这种电磁场是无源场(即:不是由电荷激发的电场,也不是由运动电荷) ,并非简单地将电场、磁场相加,而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在电磁场示意图中,电场 E 矢量和磁场 B 矢量,在空间相互激发时 7、,相互垂直,以光速 c 在空间传播3电磁波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从产生的区域由近及远地向周围空间传播开去,就形成了电磁波。 (1) 有效地发射电磁波的条件是:频率足够高(单位时间内辐射出的能量 Pf 4) ;形成开放电路(把电场和磁场分散到尽可能大的空间里去)。 )电磁波的特点:电磁波是横波。 在电磁波传播方向上的任一点,场强 E 和磁感应强度 B 均与传播方向垂直且随时间变化,因此电磁波是横波。 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在真空中的波速为 c=08m/s。 波速和波长、频率的关系:c克斯韦根据他提出的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以及在真空中波速等于光速 c,后由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8、(2) 电磁波和机械波有本质的不同三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1)无线电波:无线电技术中使用的电磁波(2)无线电波的发射:如图所示。 调制:使电磁波随各种信号而改变 调幅和调频(3)无线电波的接收电谐振:当接收电路的固有频率跟接收到的电磁波的频率相同时,接收电路中产生的振荡电流最强,这种现象叫做电谐振。 调谐:使接收电路产生电谐振的过程。 调谐电路如图所示。 通过改变电容器电容来改变调谐电路的频率。 检波:从接收到的高频振荡中“检”出所携带的信号。 (4)视、雷达、无线通信等都是电磁波的具体应用。 雷达:无线电定位的仪器,波位越短的电磁波,传播的直线性越好,反射性能强,多数的雷达工作于微波波段。 缺点,沿地面传播 9、探测距离短。 中、长波雷达沿地面的探测距离较远,但发射设备复杂。 【例 3】 如图所示,半径为 r 且水平放置的光滑绝缘的环形管道内,有一个电荷量为 e,质量为 m 的电子。 此装置放在匀强磁场中,其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 B=B0+kt(k0)。 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均匀变化的磁场将产生稳定的电场,该感应电场对电子将有沿圆环切线方向的作用力,使其得到加速。 设 t=0 时刻电子的初速度大小为 向顺时针,从此开始后运动一周后的磁感应强度为 此时电子的速度大小为 B. C. 解:感应电动势为 E=k 场方向逆时针,电场力对电子做正功。 在转动一圈过程中对电子用动能定理:k 答案 B。 1【例 4】 10、 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和电池组相连。 用绝缘工具将电容器两板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关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场和磁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板 间 的 电 压 和 场 强 都 将 逐 渐 减 板 间 的 电 压 不 变 , 场 强 逐 渐 减 板 间 将 产 生 顺 时 针 方 向 的 磁 板 间 将 产 生 逆 时 针 方 向 的 磁 场【例 5】如图所示,氢原子中的电子绕核逆时什快速旋转,匀强磁场垂直于轨道平面向外,电子的运动轨道半径 r 不变,若使磁场均匀增加,则电子的动能( B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无法判断解析:电子在库仑力 F 和洛伦兹力 f 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用左手定则判断 f 和 F 方向始终相同,两者之和为向心力。 当磁场均匀增加时,根据麦克斯韦理论,将激起一稳定电场,由楞次定律及安培定则可判出上述电场的方向为顺时针,这时电子除受到上述两力外,又受到一个逆时针方向的电场力作用,该力对电子做正功,所以电子的动能将增大,故答案 B 正确。 四 相对论简介。第十四章 电磁波和相对论简介
相关推荐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四十) 机械波对点训练:波的形成与传播1(多选)(2011全国卷)一振动周期为 T、振幅为 A、位于 x0 点的波源从平衡位置沿y 轴正向开始做简谐振动。 该波源产生的一维简谐横波沿 x 轴正向传播,波速为 v,传播过程中无能量损失。 一段时间后,该振动传播至某质点 P,关于质点 P 振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振幅一定为 期一定为 度的最大值一定为
1、- 1 原子和原子核教学过程:一、原子模型1JJ 汤姆生模型(枣糕模型)1897 年发现电子,认识到原子有复杂结构。 2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行星式模型) 粒子散射实验是用 粒子轰击金箔,结果:绝大多数 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 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这说明原子的正电荷和质量一定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卢瑟福由 粒子散射实验提出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
1、第 4 单元 功能关系 动量能量综合一、功能关系功是一种过程量,它和一段位移(一段时间)相对应;而能是一种状态量,它个一个时刻相对应。 两者的单位是相同的(都是 J) ,但不能说功就是能,也不能说“功变成了能”。 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物体动能的增量由外力做的总功来量度:W 外 = 就是动能定理。 物体重力势能的增量由重力做的功来量度:W G= P,这就是势能定理
1、迁移应用能力大提升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所示,在一次救灾工作中,一架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的直升机 A,通过悬索(重力可忽略不计)从飞机中放下解放军战士 B。 在某一段时间内,解放军战士与直升机之间的距离以 y 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均为国际单位制单位)规律变化。 则在这段时间内,14图 2 中关于解放军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