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专题过关检测动 量内容摘要:

1、量(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0 小题 ,共 40 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错选或不选的得 0 分)m 的物体沿倾角为 的固定斜面匀速下滑,滑到底端历时为 t,则下滑过程中斜面对物体的冲量大小和方向为()t t 体沿固定斜面匀速下滑,则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斜面对物体的冲量大小为 向竖直向上,选项 D 示,一个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一个质量为 m 的木块以速度 右边沿光滑水平面向左运动,与弹簧发生相互作用,设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范围内,那么整个相互作用过程中弹簧 2、对木块的冲量 I 的大小和弹簧对木块做的功 W 分别是()图 , B.I=01201=0 析:木块与弹簧相互作用的过程,木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所以弹簧恢复原长、木块刚要离开弹簧时,木块的速度大小仍为 动量定理得 Im(v 0)=2动能定理得 选项 C 对.,0210 的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力 F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 6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 s s 内,力 F 的冲量等于零 , s 内,力 F 的冲量不等于零 ,功却等于零解析:图线和横坐标所围的面积等于冲量,01 s 内的冲量为负,说明速度沿负方向,而 12 大于 01 s 内的冲量,即速度的方向发生变化,所以 A s 内 3、,力 F 的冲量为零,即物体 0 s 时的速度和 3 s 时的速度一样,故 03 s 内力 F 的冲量等于零,功也等于,C、D s 末物体回到原出发点,B 示,两个质量不相等的小车中间夹一被压缩的轻弹簧,现用两手分别按住小车,法正确的是()图 此后的各状态下,此后的各状态下,后放开右车,则此后的过程中,后放开右车,则此后的过程中,两小车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总动量向右解析:由于两车质量不相等,同时放开两车,初总动量为零,此后任意时刻总动量为零,所以两小车的动量大小一定相等;若先放开左车,然后放开右车,则初总动量向左,此后的过程中,两小车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总动量向左,所以 B、C m 的小球 A 在光滑 4、的水平面上以速度 v 与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质量为 2m 的小球 B 发生正碰,碰撞后,A 球的动能变为原来的 1/9,那么碰撞后 B 球的速度大小可能是()A. B. C. 球碰撞后的速度大小为 v/3,若 A 碰后与原速度方向相同,则 则,23若 A 反弹,则 则 所以 A、B 正确.v,2)3(m,3v答案:辆质量为 1 500 南行驶的长途客车迎面撞上了一辆质量为 3 000 北行驶的卡车 ,碰后两辆车接在一起,途客车在碰前以 20 m/s )0 m/0 m/s,小于 20 m/0 m/s,小于 30 m/0 m/s,小于 40 m/卡车与客车碰后的共同速度为 v,且 v与客车的运动方 5、向相同,则有m 客 v 客 m 卡 v=(m 客 +m 卡 )vv0,m 客 v 客 m 卡 v0选项 A 正确.1/s,/3215卡 客客答案: 两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运动,图 6示发生碰撞前后的 线,由图线可以判断()、B 的质量比为 32 作用前后总动量不守恒 作用前后总动能不变解析:因水平面光滑,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作用,所以系统的总动量守恒,B 对,C 代入图中数据得 mA2,A 撞后总动能)(故碰撞前后总动能不变,D 对.,2示,一轻弹簧与质量为 m 、B 两点间做简谐运动,O 点为平衡位置 体正经过 C 点向上运动,已知 OC=h,振动周期为 T,则从这时刻开始的半个周期内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 力的冲量为 简谐运动的物体,在相隔半周期的两个时刻,速度大小相等、力)做功为零,回复力的冲量为 C 处物体动量的 2 倍,B 对,D 子所在位置关于平衡位置对称,所以重力做功,2h=所示,一轻弹簧的两端与质量分别为 两木块 A、B 相连, 瞬时获得水平向右的速度 v=3 m/s,以此时刻为计时起点,两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从图示信息可知()图 刻弹簧最短,t 3 时刻弹簧最长2D.在 刻两物体动能之比为 4解析:通过对 A、B 运动分析知,t 1 时刻,弹簧最长,t 2 时刻弹簧为原长,t 3 时刻弹簧最短,A 错误,B B 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0t 7、 1 时间内,m 1v=(m1+1,所以m12,C 时刻, 所以21k,28,D C 轻弹簧左端固定在长木块 M 的左端,右端与小物块 m 连接,且 m、M 及M m 和 M 均静止,现同时对 m、M 施加等大反向的水平恒力 两物体开始运动以后的整个运动过程中,对 m、M 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整个过程中弹簧形变不超过其弹性限度),正确的说法是( )图 1、F 2 等大反向, 2 分别对 m、M 做正功, 2 分别对 m、M 做正功,1、F 2 大小相等时,m 、M 的动能最大解析:由于 大反向,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所以系统动量守恒,系统机械能先增加后减小,当弹簧弹力大小与 2 大小相等时,m 、 8、M 加速终止,m、M 速度最大,以后开始减速,所以 D 二、填空实验题(2 小题,共 20 分)11.(6 分) 用半径相同的两小球 A、B 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 6 球,使 A 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点 C 由静止滚下, 球静置于水平槽前端边缘处,让 A 球仍从 C 处由静止滚下,A 球和 B 点是重垂线所指的位置,若测得各落点痕迹到 O 点的距离:P=N=知 A、1,则未放 B 球时 A 球落地点是记录纸上的 _点,系统碰撞前总动量 p 与碰撞后总动量 p的百分误差 _ %(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p|图 6实验数据可知系统碰撞前的总动量为 碰后总动量为 1,则百分误差 9、为 %10|p%(| 212.(14 分) 碰撞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 其中 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102,v 1 和 e1,非弹性碰撞的 e图 6示)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 1,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钢质小球 1 和 2(它们之间的碰撞可近似为弹性碰撞) ,且小球 1 的质量大于小球 2 装好实验装置,作好测量前的准备,并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 放小球 2,让小球 1 从斜槽上 A 点由静止滚下,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小球 2 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的 C 点,让小球 1 从 A 点由静止滚下,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离 O 点的距离,即线段 P、1)P 点是 _的平均位置,M 点是_的平均位置,N 点是_的平均位置.(2)请写出本实验的原理_写出用测量量表示的恢复系数的表达式_.(3)三个落地点距 O 点的距离 P、O。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