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复习方案 第3讲 受力分析 共点力的平衡内容摘要: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定义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外力都找出来,并画出 受力示意图的过程。 2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1)分析场力(重力 、电场力、磁场力 );(2)分析接触力(弹力、摩擦力 );(3)分析其他力。 1受力分析的常用方法方法 整体法 隔离法 假设法概念将加速度相同的几个相互关联的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的方法将所研究的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分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在受力分析时,若不能确定某力是否存在,可先对其作出存在或不存在的假设的方法选用原则研究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整体的作用力或系统整体的加速度研究系统内部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根据力存在与否对物体 2、运动状态影响的不同来判断力是否存在注意问题受力分析时不考虑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一般情况下隔离受力较少的物体一般在分析弹力或静摩擦力时应用2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基本步骤 具体操作明确研究对象即确定分析受力的物体,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隔离物体分析 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进而分析周围物体有哪些对它施加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准确标出力的方向, 系于光滑墙壁上的 O 点,在墙壁和球 P 之间夹有一矩形物块 Q,如图 231 所示。 P、Q 均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图 231AP 物体受 4 个力BQ 受到 3 个力C若 3、绳子变长,绳子的拉力将变小D若绳子变短,Q 受到的静摩擦力将增大解析:选 墙壁光滑,故墙壁和 Q 之间无摩擦力,Q 处于平衡状态,一定受重力,P 对 Q 的压力,墙壁对 Q 的弹力,以及 P 对 Q 向上的静摩擦力,而 P 受重力,绳子的拉力,Q 对 P 的弹力,Q 对 P 的摩擦力,把 P、Q 视为一整体,竖直方向有 ( mQm P)g,其中 为绳子和墙壁的夹角,F 为绳子的拉力,易知,绳子变长,拉力变小,P 、 Q 之间的静摩擦力不变。 共点力的平衡1平衡的两种状态(1)静止状态。 (2)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1)F 合 0;(2)F x0 且。 3平衡条件的拓展(1)二力平 4、衡:如果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三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这三个力的矢量可以形成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 (3)多力平衡:如果物体在多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方向相反。 1处理平衡问题常用的方法方法 内容合成法物体受三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平衡,则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分解法物体受三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平衡,将某一个力按力的效果分解,则其分力和其他两个力满足平衡条件。 正交分解法物体受 5、到三个或三个以上力的作用时,将物体所受的力分解为相互垂直的两组,每组力都满足平衡条件。 力的三角形法对受三力作用而平衡的物体,将力的矢量图平移使三力组成一个首尾依次相接的矢量三角形,根据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或相似三角形等数学知识求解未知力。 2处理动态平衡、临界与极值问题的两种方法及步骤(1)解析法步骤:列平衡方程求出未知量与已知量的关系表达式;根据已知量的变化情况来确定未知量的变化情况。 (2)图解法步骤:根据已知量的变化情况,画出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变化;确定未知量大小、方向的变化。 32 所示,一光滑斜面固定在地面上,重力为 G 的物体在一水平推力 F 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 若斜面的倾角为 ,则()图 6、 232AFBFC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D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D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根据平衡条件,F、F N的合力与重力等大反向,有 F,F N ,故只有 D 选项正确。 物体的受力分析命题分析 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环节,属于高考中的重要考点,凡涉及到力的题目(包括选择题和计算题 ),都会考查到受力分析这一过程。 例 1(2012安徽十校联考)一倾角为 30的斜劈放在水平地面上,一物体沿斜劈匀速下滑。 现给物体施加如图 233 所示的力 F,F 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30,斜劈仍静止,则此时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 )图 233A大小为零 B方向水平向右C方向水平向左 D无法判断大小 7、和方向解析斜劈倾角 30,未施加作用力 F 时,对该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可得:mg ,得 ,物体对斜劈的压力为 FN,摩擦力大小为33,由于斜劈此时静止,以物体和斜劈为整体,由整体法可得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为零,对斜劈进行受力分析可得,在水平方向满足:mg ;当施加作用力 F 后,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可得,沿斜面向下的作用力:F 100,由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可求最大摩擦力大小为:F (6030),代入 值可求得 物体加速下滑;对斜劈进行受力分析,在水平方向:F ( 0mg 0)0,F 6030)0,代入 值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即 得斜劈静止,与地面无摩擦,A 正确。 答 8、案A变式训练34 所示,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斜面体 P 连接,P 的斜面与固定挡板 触且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体 P 此刻所受的外力个数有可能为()图 234A2 个 B3 个C4 个 D5 个解析:选 斜面体 P 受到的弹簧弹力 F 等于其重力 P 没有力的作用,如图(a)所示,P 受到 2 个力,A 对;若弹簧弹力大于 P 的重力,则 P 有压力只有压力 P 不能平衡,一定存在向右的力,只能是 P 的摩擦力 此 P 此时受到 4 个力,如图(b)所示,C 对。 共点力的平衡问题命题分析 平衡问题是历年高考必考的考点,考查的方式有选择和计算等;既可单独命题,也可与其他知识( 9、如电场、磁场等 )综合命题。 例 2(2012山东高考)如图 235 所示,两相同轻质硬杆 O 2 可绕其两端垂直纸面的水平轴 O、O 1、O 2 转动,在 O 点悬挂一重物 M,将两相同木块 m 紧压在竖直挡板上,此时整个系统保持静止。 F f 表示木块与挡板间摩擦力的大小,F N 表示木块与挡板间正压力的大小。 若挡板间的距离稍许增大后,系统仍静止且 2 始终等高,则()图 235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F f 变小 BF f 不变CF N 变小 DF N 变大思维流程第一步:抓信息关键点关键点 信息获取(1)O 2 可绕其两端垂直纸面的水平轴O、O 1、O 2 转动两硬杆 O 10、2 产生的弹力一定沿杆的方向(2)将两相同木块 m 紧压在竖直挡板上两木块与挡板间的摩擦力和正压力的大小分别相等(3)若挡板间的距离稍许增大后,系统仍静止挡板与木块间的正压力改变时,静摩擦力不一定变化第二步:找解题突破口(1)根据 O 点受力平衡,求出两杆 O 2 的弹力,并进一步求出杆对木块的作用力的水平分力和竖直分力。 (2)根据共点力的平衡特点,并利用正交分解法求出 三步:条理作答解析对 O 点受力分析可知杆中弹力为 ,杆对木块 m 的压力可分解为水平分量 2F 1 4F 2 ; 变大, 块对挡板的弹力 4为定值,F 确选项为 答案 1选取研究对象:根据题目要求,选取一个平衡体单个物体或系 11、统,也可以是结点作为研究对象。 2画受力示意图: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 3正交分解:选取合适的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将所受各力正交分解。 ,4列方程求解:根据平衡条件列出平衡方程,解平衡方程,对结果进行讨论。 1物体受三个力平衡时,利用力的分解法或合成法比较简单。 2解平衡问题建立坐标系时应使尽可能多的力与坐标轴重合,需要分解的力尽可能少。 物体受四个以上的力作用时一般要采用正交分解法。 变式训练2(2013青岛模拟)半圆柱体 P 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右端有固定放置的竖直挡板 P 和 间放有一个光滑均匀的小圆柱体 Q,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 如图236 所示是这个装置的纵截面图。 若用外力使 12、 持竖直、缓慢地向右移动,在 现 P 始终保持静止。 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 236A Q 的弹力逐渐减小B地面对 P 的摩擦力逐渐增大CP、Q 间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DQ 所受的合力逐渐增大解析:选 B以 体为研究对象, Q 的弹力和地面对 P 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以 Q 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分析图,可知 移时 Q 的弹力和 P、Q 间的弹力都是增大的;Q 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因此所受合力始终为零,故只有 B 正确。 开“芯”技法突破平衡的临界极值问题1临界问题当某物理量变化时,会引起其他几个物理量的变化,从而使物体所处的平衡状态“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 ,在问题的描述中常用“刚好” 、 “刚能” 、 “恰好”等语言叙述。 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极值问题平衡物体的极值,一般指在力的变化过程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 3解决极值问题和临界问题的方法(1)物理分析方法: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作出力的矢量图,通过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动态分析,确定最大值与最小值。 (2)数学方法: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依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写出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或画出函数图象),用数学方法求极值 (如求二次函数极值、公式极值、三角函数极值 )。 但利用数学方法求出极值后,一定要。高考物理复习方案 第3讲 受力分析 共点力的平衡
相关推荐
异化和独特化,这是教师的进步。 纵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在结合文本的主旨、单元教学 主题及教学 目标的设计、新课 标要求 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都有一致性,这种独特和一致矛盾的统一,体现了我们对于语文教学的智慧。 这种智慧主要体现在对于教材的钻研把握驾驭和处理上,我们倡导开发适合学生发展的语文课型。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上出适合学生的课,引领学生充分彰显智慧
到烦恼,你会如何去开导他呢。 二 、在 “黄河,母亲河 ”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全面了解了有关黄河的知识。 你知道哪些有关黄河的诗句。 请写出至少两句。 面对黄河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请你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呼吁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要求简明、有创意.) 在我们常用的俗语中,有许多和黄河有关,请任意写出两条并写出它的意义。 三、综合性学习 :本学期,我们开展了 “我也追星
“行人违章,撞了白撞”的说法给予了全面否定,这充分体现了(B ) A.行人可以不遵守交通规则 B.法律对公民生命健康权的尊重 C.我国法律只保护弱者的权利 D.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4.一个见义勇为的人和一个见死不救的人的根本区别在于他们(c) A.是否有救助能力 B.是否曾受过高等教育 C.是否关爱与尊重他人生命健康权 D.是否曾受过别人救助 5.某窃贼在行窃后逃窜时被周围居民围住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合力与分力(1)定义:如果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与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一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做这一个力的分力。 (2)关系: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关系。 2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的延长线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3力的合成(1)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2)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的合力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教师备选题库1假如全世界 60 亿人同时数 1 g 水的分子个数,每人每小时可以数 5000 个,不间断地数,则完成任务所需时间最接近(阿伏加德罗常数 61023 )()A10 年 B1 千年C10 万年 D1 千万年解析:选 C1 g 水的分子个数 N 10 22 个,则完成任务需 P118年114 155 年,约为 10 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