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六年真题精组精解 专题03 牛顿定律及其应用内容摘要:
1、【2012 高考】(2012安徽)22.(14 分)质量为 0.1 弹性球从空中某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该下落过程对应的 象如图所示。 球与水平地面相碰后离开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碰撞前的 3/4。 该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恒为 f,取 g=10 m/求:(1)弹性球受到的空气阻力 2)弹性球第一次碰撞后反弹的高度 h。 (2012大纲版全国卷)23.(11 分)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图 1 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图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 50交流电源,打点的时间间隔用 t 表示。 在小车质量未知的情况下,某同学设计了一种方法用来研究“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间的关系”。 2、(1)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平衡小车所受的阻力:小吊盘中不放物块,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用手轻拨小车,直到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_的点。 按住小车,在小吊盘中放入适当质量的物块,在小车中放入砝码。 打开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小车,获得带有点迹的纸带,在纸带上标出小车中砝码的质量 m。 按住小车,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 在每条纸带上清晰的部分,每 5 个间隔标注一个计数点。 测量相邻计数点的间距s1,s 2,。 求出与不同 m 相对应的加速度 a。 以砝码的质量 m 为横坐标, 1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做出 系图线。 若加速度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成反比,则 a与 m 处应成_关系(填“线性”或“非线性” 3、)。 (2)完成下列填空:()本实验中,为了保证在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时,小车所受的拉力近似不变,小吊盘和盘中物块的质量之和应满足的条件是_。 ()设纸带上三个相邻计数点的间距为 s1、s 2、s 3。 a 可用 s1、s 3和 t 表示为a=_。 图 2 为用米尺测量某一纸带上的 s1、s 3的情况,由图可读出_mm,s 3=_此求得加速度的大小 a=_m/)图 3 为所得实验图线的示意图。 设图中直线的斜率为 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 b,若牛顿定律成立,则小车受到的拉力为_,小车的质量为_。 (2012物理) 如图,表面处处同样粗糙的楔形木块定在水平地面上,和与地面的夹角分别为 和 ,且 上运动,经时 4、间 b 时,速度刚好为零;然后让小物块立即从静止开始沿斜面 滑。 在小物块从 a 运动到 c 的过程中,可能正确描述其速度大小 v 与时间 t 的关系的图像是(2012物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的质量和速度大小的乘积成反比B 物体所受合力必须达到一定值时,才能使物体产生加速度C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所受作用力中任一个的大小成正比D 当物体质量改变但其所受合力的水平分力不变时,物体水平加速度大小与其质量成反比(2012四川)21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 k 的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与置于水平面上质量为 m 的物体接触(未连接) ,弹簧水平且无形变。 用水平力 5、 F 缓慢推动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长度被压缩了 时物体静止。 撤去 F 后,物体开始向左运动,运动的最大距离为 4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重力加速度为。 则A撤去 F 后,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再做匀减速运动B撤去 F 后,物体刚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g0C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 20D物体开始向左运动到速度最大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 m g( )(2012全国新课标卷)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 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2012全国新课标卷)25.(18 分)如图,一半径为 R 的圆表示一柱形区域的横截面(纸面)。 在柱形区域内加一 6、方向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一质量为 m、电荷量为 q 的粒子沿图中直线在圆上的 a 点射入柱形区,在圆上的 b 点离开该区域,离开时速度方向与直线垂直。 圆心 O 到直线的距离为 将磁场换为平等于纸面且垂直于直线的匀强电场,同一粒子以同样速度沿直线在 a 点射入柱形区域,也在 b 点离开该区域。 若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不计重力,求电场强度的大小。 【考点定位】本考点主要考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电场中的类平抛运动、牛顿定律。 (2012北京)23.(18 分)摩天大楼中一部直通高层的客运电梯,行程超过百米。 电梯的简化模型如 1 所示。 考虑安全、舒适、省时等因索,电梯的加速度 a 是随时间 7、t 变化的。 已知电梯在 t = 0 时由静止开始上升, a - t 图像如图 2 所示。 电梯总质最 m = 略一切阻力,重103力加速度 g 取 10m/1)求电梯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的最大拉力 2;(2)类比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对于直线运动,教科书中讲解了由 v - t 图像求位移的方法。 请你借鉴此方法,对比加速度的和速度的定义,根据图 2 所示 a - t 图像,求电梯在第 1s 内的速度改变量 s 末的速率 3)求电梯以最大速率上升时,拉力做功的功率 p:再求在 011s 时间内,拉力和重力对电梯所做的总功 W。 (2012四川)24 (19 分)如图所示, 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轨道, 光滑水 8、平, 为光滑圆弧,对应的圆心角 = 370,半径 r = 平直倾斜且粗糙,各段轨道均平滑连接,倾斜轨道所在区域有场强大小为 E = 2105N/C、方向垂直于斜轨向下的匀强电场。 质量 m = 10荷量 q =+110小物体(视为质点)被弹簧枪发射后,沿水平轨道向左滑行,在 C 点以速度 m/s 冲上斜轨。 以小物体通过 C 点时为计时起点,后,场强大小不变,方向反向。 已知斜轨与小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 =小物体的电荷量保持不变,取 g=10m/s2,=0.6,=1)求弹簧枪对小物体所做的功;(2)在斜轨上小物体能到达的最高点为 P,求 长度。 (2012福建)21、 【原题】如图,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缆 9、绳将海面上一搜失去动力的小船沿直线拖向岸边。 已知拖动缆绳的电动机功率恒为 P,小船的质量为 m,小船受到的阻力大小恒为 f,经过 A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0v,小船从 A 点沿直线加速运动到 B 点经历时间为、B 两点间距离为 d,缆绳质量忽略不计。 求:(1)小船从 A 点运动到 B 点的全过程克服阻力做的功 2)小船经过 B 点时的速度大小 1v;(3)小船经过 B 点时的加速度大小 a。 【解析】: (1):小船从 A 点到达 B 点,受到的阻力恒为 f,其克服阻力做的功为:2):从 A 到 B 由动能定理可知: 221解得: 201【考点定位】:动能定理,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得合成与分解,功等 10、(2012海南)如图,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固定光滑轨道,其中 长为 R 的水平直轨道,圆心为 O、半径为 R 的3/4圆弧轨道,两轨道相切于 B 点。 在外力作用下,一小球从 A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 B 点时撤除外力。 已知小球刚好能沿圆轨道经过最高点 C,重力加速度为 g。 求:联立解得:t=( 5- 3) Rg。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及其相关知识。 (2012广东)36.(18 分)图 18( a)所示的装置中,小物块 A、 B 质量均为 m,水平面上 长为 l,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其余段光滑。 初始时,挡板上的轻质弹簧处于原长;长为 r 的连杆位于图中虚 11、线位置; A 紧靠滑杆( A、 B 间距大于 2r)。 随后,连杆以角速度 匀速转动,带动滑杆作水平运动,滑杆的速度8( b)所示。 A 在滑杆推动下运动,并在脱离滑杆后与静止的 B 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 (1)求 A 脱离滑杆时的速度 A 与 B 碰撞过程的机械能损失 E。 (2)如果 能与弹簧相碰,设 P 点到运动停止所用的时间为 得取值范围,及 的关系式。 (3)如果 与弹簧相碰,但不能返回道 P 点左侧,设每次压缩弹簧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 的取值范围,及 的关系式(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 欲使 能与弹簧相碰,则滑块在 的位移有 而 解得:20(3) 若 与弹簧相碰,则 21 若 缩弹簧后恰能返回到 P 点,由动能定理得 2102 解得:42的取值范围是: 42 从 上 弹簧具有最大弹性势能的过程中,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解得: 【考点定位】牛顿定律、功和能 【2011 高考】1.(天津)如图所示, A、 B 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 B 受到的摩擦力2 (北京) “蹦极”就是跳跃者把一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等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的一种极限运动。 某人做蹦极运动,所受绳子拉力 F 的大小随时间 t 变化的情况如图。 将蹦极过程近似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重力加速度为 g。 据图可知,此人在蹦极过程中最大加速度约。高考物理六年真题精组精解 专题03 牛顿定律及其应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