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设计x内容摘要:
效值100 V,B项错;根据Q=I2Rt=1021060 J=6104 J,C项错;由变压器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可知,P=IU=10100=1 000 W,D项正确.答案:D图10-2-142.2008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省市的供电系统由于气候原因遭到严重破坏.为此,某小区启动了临时供电系统,它由备用发电机和副线圈匝数可调的变压器组成,如图10-2-14所示,发电机的电动势e=480sin(100πt)V(不考虑其内阻),图中R表示输电线的电阻.滑动触头P置于a处时,用户的用电器恰好正常工作,在下列情况下,要保证用电器仍能正常工作,则( )A.若A2示数为2 A,R=10 Ω,则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1∶n2=2∶1B.若A2示数为2 A,R=10 Ω,则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1∶n2=2∶1C.当发电机输出的电压发生波动使V1示数小于正常值,用电器不变时,应使滑动触头P向下滑动D.如果V1示数保持正常值不变,那么当用电器增加时,滑动触头P应向上滑解析:若A2的示数为2 A,R=10 Ω,用户电压220 V,电压表V2示数U2=220 V+I2R=240 V,电压表V1示数(有效值)U1=480 V,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1∶n2=U1∶U2=2∶1,故选项A对、B错;由n1∶n2=U1∶U2,若U1变小,则n2应变大,故选项C错;当用电器增加时,副线圈中的电流增加,输电线电阻R上的电压增大,副线圈两端的电压应增大,故滑动触头P应向上滑,故选项D对.答案:AD图10-2-153.(2009济南模拟)正弦交流电经过匝数比为=的变压器与电阻R、交流电压表V、交流电流表A按如图10-2-15甲所示方式连接,R=10 .Um=10 V,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过R的电流iR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iR=cos 100πt(A)B. AC.电流表A的读数为 AD.电压表的读数为Um=10 V解析:由图象知T=210-2 s,f=50 Hz,ω=2πf=100π rad/s,故iR=cos 100πt(A),A正确.再根据=知, A,B正确,C错误.电压表读数应为副线圈电压有效值,U==10 V,故D错误.答案:AB图10-2-164.如图10-2-16所示为一理想变压器,在原线圈输入电压不变的条件下,要提高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可采用的方法是( )A.只增加原线圈的匝数 B.只增加副线圈的匝数C.只减小R1的电阻 D.断开开关S解析:输入功率由输出功率决定,副线圈上的功率P2=.增加副线圈的匝数,U2增。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设计x
相关推荐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实验三:直观、简便的方法是(C)、U 的数据,代入方程组 E=1r 和 E=2r,求出E、U 的数据,求出几组 E、r,、U 的数据,画出 U I 图象,再根据图象求 E、U 的数据,分别求出 I 和 U 的平均值,用电压表测出断路时的路端电压即为电动势,再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求出内阻 项中只取了两组数据,实验误差大;若有的数据误差很大,用B
1、(时间 60 分钟,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1如图 1 所示,通电导线均置于匀强磁场中,其中导线受安培力作用的是 ()图 1解析:只有当通电导线和磁场平行时,才不受安培力的作用,而 A、D 中导线均与磁场垂直,B 中导线与磁场方向夹角为 60,因此都受安培力的作用,故正确选项为 A、B、理学家法拉第在研究电磁学时,亲手做过许多实验,如图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测控导航】知识点 、3、6、8、9、10、11一、单项选择题1. (2013 年安徽理综)图中 a、b、c、d 为四根与纸面垂直的长直导线,其横截面位于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导线中通有大小相同的电流, 点沿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向外运动,它所受洛伦兹力的方向是(B)d、b 导线在 O 点产生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叠加后抵消,a、c 导线在
反比例函数 y=6x 和 y=6x 的图象的共同特征: ( 1)它们都由两条曲线组成. ( 2)随着 x的不断增大(或减小),曲线越来越接近坐标轴( x轴、 y 轴). ( 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属于双曲线. 此外, y=6x 的图象和 y=6x 的图象关于 x 轴对称,也关于 y轴对称. 7) 、 做一做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反比例函数 y=3x 和 y=3x 的图象. 8) 、 交流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磁场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测控导航】知识点 感应强度、磁感线 1、2、5、6、8、11、12一、单项选择题1.(2013 上海普陀区一模)把一根长直导线平行地放在磁针的正上方附近,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A)顿 斯特发现了电流会产生磁场,故选项 A 对,选项 B、C、D 9 世纪安培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