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和反思内容摘要:
小结: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我们运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了估算,你们发现没有,不管是哪一种方法,都是把乘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来估。 【设计意图】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 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从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来看,估算已经作为一种运算技能和能力来要求。 为了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先出示了懒羊羊和美羊羊的错误答案,让学生自然而然借助“ 估算 ” 解决问题。 学生在合理估算的过程中实现了估算策略的交流,体会到了估算的好处,并在同伴的互相补充中学习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范围,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精确计算,探索算法 ( 1)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道算式的积,把你的算法记录在作业本上。 ( 2)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 3)同桌交流 ( 4)全班交流,明晰算理 学 生的算法预测: 方法 11420=2280 1141=114 2280+114=2394 (教师引导:为什么要把 21 拆分。 这样就可以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答了。 ) 方法 列竖式计算(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二步是算几个 114,数位如何对齐等要点) 师:同方法 1 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它们都使用了同样的方法)方法 1中的 1141 你能在竖式中找到吗。 11420 呢。 114+2280 呢。 哪些同学也用了竖式的方法。 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再次引导学生说出列竖式的注意要点) 方法 11421=11473=7983=2394 (教师引导:为什么要把 21拆分。 这样就可以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答了。 ) 方法 表格算法 分析对比,算法优化 ( 1)比较多种不同的方法,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 2)师:多种方法计算这道题,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为什么。 (预测:这几种方法学生都各有所爱。 教师要引导方法 1书写较麻烦;方法3有局限性,并不适用所有的数;方法 2 具有简洁、不易错、美观等优点)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新知识三位数乘两位数,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 太棒 了,你们运用知识的转化、迁移解决了新问题,以后我们遇到新问题时都可以运用这些方法来解决。 准确值与估算结果比较 师: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估算的结果与计算的准确值,差不多吧。 哪个数更接近 2394。 ( 2400)一般来说,把一个数估大,另一个数估小,所估的结果更接近准确值。 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设计意图】基于第一学段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故新知的学习便给足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纵向数学化的过程。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和反思
相关推荐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我空军某部的直升机梯队在地面上空某高度A 位置处于静止待命状态,要求该梯队 10 时 56 分 40 秒由静止状态沿水 图 1110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 加速后,进入 的匀速受阅区,11 时准时通过C 位置, 如图 1110 所示。 已知 C 10 取飞机出发的时刻为t0,沿 向建立坐标轴,A 点作为坐标原点,下列关于直升机的速度 v、加速度 a
1、欧姆表是由表头、干电池和调零电阻等串联而成的,有关欧姆表的使用和连接,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测电阻前要使红、黑表笔相接,调节调零电阻,使表头指示电流为零;红表笔与表内电池正极相连,黑表笔与表内电池负极相连;红表笔与表内电池负极相连,黑表笔与表内电池正极相连;测电阻时,表针偏转角度越大,待测电阻阻值越大;测电阻时,表针偏转角度越大,待测电阻阻值越小。 A BC D解析:欧姆挡调零时
1、(双选) 在“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的实验中,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 ()A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全长,且测量三次,算出其平均值,然后再将金属丝接入电路中B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三个不同部位各测量一次直径,算出其平均值C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采用电流表内接法,多次测量后算出平均值D实验中应保持金属丝的温度不变解析:实验中应测量出金属丝接入电路中的有效长度,而不是全长;金属丝的电阻很小,与电压表内阻相差很大
1、第 3 单元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三种场力的特点1、重力的特点:其大小为 向竖直向下;做功与路径无关,与带电粒子的质量及起、讫点的高度差有关2、电场力的特点:大小为 向与 E 的方向及电荷的种类有关;做功与路径无关,与带电粒子的带电量及起、终点的电势差有关3、洛伦兹力的特点:大小与带电粒子的速度、磁感应强度、带电量及速度与磁感应强度间的夹角有关,方向垂直于 B 和 V 决定的平面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34 所示为某工厂一输送工件的传送带,当传送带静止时,一滑块正在沿传送带匀速下滑。 某时刻传送带突然开动,并按如图所示的方向高速运转。 滑块仍从原位置开始下滑,则与传送带静止时相比,滑块滑到底部所用的时间将() 图 134A不变 B变长C变短 D不能确定解析:选 A传送带静止时,滑块匀速下滑,传送带顺时针转动时,滑块受到沿传送带向上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