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考物理60天冲刺训练十五内容摘要:
1、(十五):力学综合测试时量:90 分钟 分值:100 分一、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分,选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 0 分示是一列沿 x 轴正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 t=0 s,则在 t=刻,关于图中 P 质点的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y 速度正在增大2如图力示,质量均为 m 的两木块 a 与 b 叠放在水平面上, a 受到斜向上与水平面成 角的力作用, b 受到斜向下与水平成 角的力作用,两力大小均为 F,两木块保持静止状态,则 ()Aa、b 之间一定存在静摩擦力 Bb 与地面之间一定存在静摩擦力C 2、b 对 a 的支持力一定小于 D地面对 b 的支持力一定大于 物体竖直向上加速运动,其加速度 不同的拉力而变化的图线如图力甲所示 物体竖直向上加速运动,其加速度 不同的拉力而变化的图线如图力 两地的重力加速度分别为 g1、g 2,由图象知()g 1端挂一质量为 2物体当升降机在竖直方向运动时,弹簧秤的示数始终是 16N如果从升降机的速度为 3m/s 时开始计时,则经过 1s,升降机的位移可能是(g 取 10m/ ( )A2m B3m C4m D 的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 m 的人站在小车左端。 在此人从小车的左端走到右端的过程中 ()到右端时车在地面上移动的距离越大图力 2 3,发射地球 3、同步卫星的过程中,卫星首先进入椭圆轨道,然后在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 ) A该卫星的发射速度必定大于 星在同步轨道上的运行速度大于 s C在轨道上,卫星在点的速度D卫星在入轨道7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力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 ( ) A在时刻 及时刻 木块速度相同B在时刻 木块速度相同C在时刻 时刻 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D在时刻 时刻 示,高度相同的两个光滑轨道 由静止释放,分别沿两个轨道向下滑行,不计拐角 C 处的动能损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法确定9斜面上有 P、 R、 S、 T 四个点,如图力示 4、, ,从 P 点正上方的 以速度 水平抛出一个物体物体落于 R 点若从 Q 点以平抛出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则物体落在斜面2的 ( )AR 与 S 间的某一点 BS 点CT 与 S 间的某一点 DT 时刻质点向第一次与向第二次与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有( ) A波沿速为5m/点向总是相反C若某时刻地图力 x/图力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在 点P 的位移为题共 2 小题,共 16 分把答案填在相应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做答11(8 分)(1)一游标卡尺的主尺最小分度是 1 标尺上有 20 个小的等分刻度,用它测量一工件的长度,如图力示,这个工件的长度是_ _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矩形小零件的宽度时,螺旋测微 5、器上的示数如图力示,其读数是 ( 8分 ) 在 “验 证 机 械 能 守 恒 定 律 ”的 实 验 中 , 已 知 打 点 计 时 器 所 用 电 源 的 频 率 为50查 得 当 地 的 重 力 加 速 度 g=9 80m/测 得 所 用 的 重 物 的 质 量 为1 00实 验 中 得 到 一 条 点 迹 清 晰 的 纸 带 力 , 把 第 一 个 点 记 作 O,另 选 连 续 的 4个 点 A、 B、 C、 测 量 的 点 , 经 测 量 知 道 A、 B、 C、 到 距 离 分 别 为 根 据 以 上 数 据 , 可 知 重物 由 动 到 重 力 势 能 减 少 量 等 于 J , 6、动 能 的 增 加 量 等 于 J(取 3位 有 效 数 字 )。 三本题共 4 个小题,共 44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10 分)跳伞运动员从跳伞塔上跳下,当降落伞全部打开时,伞和运动员所受的空气阻力大小跟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 f 知比例系数 k=20Ns2m 2,运动员和伞的总质量 m72跳伞塔足够高,且运动员跳离塔后即打开伞,取 g10ms 力(1)跳伞员的下落速度达到 3m/s 时,其加速度多大? (2)跳伞员最后下落速度多大?14 (10 分)在某市区内,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速 7、度 东行驶,客正在 D 处) ,经 急刹车,但仍将正在步行到 B 处的游客撞伤,该汽车最终在 C 处停下,为了清晰了解事故现场,现以图力例:为了判断汽车司机是否超速行驶,警方派一警车(和汽车行驶条件相同)以法定最高速度 s 行驶在同一马路的同一地段,在肇事汽车的起始制动点 A 紧急刹车,经过 C= :(1)该肇事司机的初速度 多大。 (2)游客横过马路的速度 v 人 是多大。 15 (12 分)如图力示,坡道顶端距水平面高度为 h,质量为 小物块 A 从坡道顶端由静止滑下,进入水平面上的滑道时无机械能损失,为使 A 制动,将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滑道延长线 M 处的墙上,一端与质量为 档板 B 8、相连,弹簧处于原长时,B 恰位于滑道的末端 O 点 A 与 B 碰撞时间极短,碰后结合在一起共同压缩弹簧,已知在 A、B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其余各处的摩擦不计,重力加速度为 g,求:(1)物块 A 在与挡板 B 碰撞前瞬间速度 v 的大小;(2)弹簧最大压缩量为 d 时的弹性势能 弹簧处于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 图力 (12 分)如图力示,滑块 A 的质量 m=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细线悬挂的小球质量均为 m= x 轴排列,A 与第 1 只小球及相邻两小球间距离均为 s=2m,线长分别为 2、L 3(图中只画出三只小球,且小球可视为质点) ,开始时,滑块以速度 0m/s 沿 x 轴 9、正方向运动,设滑块与小球碰撞时不损失机械能,碰撞后小球均恰能在竖直平面内完成完整的圆周运动并再次与滑块正碰,重力加速度 g=10m/求:(1)滑块能与几个小球碰撞?(2)碰撞中第 n 个小球悬线长 表达式;(3)滑块与第一个小球碰撞后瞬间,悬线对小球的拉力(十五):力学综合测试1. D 2. 3. C 4. 5. D 6. 7. C 8. B 9. A 10. 1) (2) 12. (1)(2)1)s 2;(2)当 f=,匀速下落,v=6m/【解析】因 为 警 车 与 肇 事 汽 车 的 行 驶 条 件 完 全 相 同 , 即 二 者 刹 车 时 的 加 速 度 大 小 相 同 , 根据 匀 变 速 直 线 运 动 的 关 系 式 得 : 以 警 车 为 研 究 对 象 : 2 以 肇 事 汽 车 为 研 究 对 象 : =2联 立 解 得 : 21m/s 图力。福建高考物理60天冲刺训练十五
相关推荐
1、(十二):光学部分时量:6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分,选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 0 分溪笔谈中有如下记载:“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遂相违,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意思说,若鹞鹰在空中飞翔,它的影子随鹞鹰而移动,如鹞鹰和影子中间被窗户孔隙所约束,影子与鹞鹰就作相反方向移动
1、第二章 相互作用第 1 单元 力 重力和弹力 摩擦力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1)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力是相互的(2) 力是矢量(什么叫矢量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3)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4) 力的图示和示意图(5) 力的分类:根据产生力的原因即根据力的性质命名有重力、弹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等;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即效果力如拉力、压力、向心力
1、(一):直线运动时量:6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分,选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 0 分 )A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间隔里的平均速度是相同的B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C平均速度就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D某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瞬时速度都为零
面的垂直距离为 8 m,所以由勾股定理可知,滑动前梯子底端距墙有 6 m. [生乙 ]设梯子底端滑动 xm,那么滑动后梯子底端距墙 (6+x)m,根据题意,利用勾股定理,可得方程. (x+6)2+(81)2= 102, 即 (x+6)2+72= 102. [师 ]同学们讨论得很完整,接下来想一想,议一议 (出示投影片167。 2. 1. 1 D): 由上面三个问题,我们可以得到三个方程:
1、第 - 1 - 页 共 14 页难点之三: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一、难点形成的原因1、对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定义把握不牢固,解题时不能灵活的应用。 2、圆周运动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及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的综合知识应用不熟练,只是了解大概,在解题过程中不能灵活应用;3、圆周运动有一些要求思维长度较长的题目,受力分析不按照一定的步骤,漏掉重力或其它力,因为一点小失误,导致全盘皆错。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