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xx教材)初中九上21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教案内容摘要:
面的垂直距离为 8 m,所以由勾股定理可知,滑动前梯子底端距墙有 6 m. [生乙 ]设梯子底端滑动 xm,那么滑动后梯子底端距墙 (6+x)m,根据题意,利用勾股定理,可得方程. (x+6)2+(81)2= 102, 即 (x+6)2+72= 102. [师 ]同学们讨论得很完整,接下来想一想,议一议 (出示投影片167。 2. 1. 1 D): 由上面三个问题,我们可以得到三个方程: (82x)(52x)= 18, x2+(x+1)2+(x+2)2 =(x+3)2+(x+4)2, (x+6)2+72= 102. 这三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 ? [生甲 ]这三个方程的每个方程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 [生乙 ]我把这三个方程进行了化简,即 (1)(82x)(52x)= 18, 4026x+4x2= 18, 4x226x+22= 0. (2)x2+(x+1)2+(x+2)2[来源 :学科网 ] = (x+3)2+(x+4)2, x2+x2+2x+1+x2+4x+4 =x2+6x+9+x2+8x+16, x28x20= 0. (3)(x+6)2+72=102, x2+12x+36+49=100, x2+12x15=0. 由此可以知道:这三个方程可以化简为三项的和. [生丙 ]把这三个方程经过化简后,最高次数是二次. [生丁 ]这三个方程的每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师 ]同学们总结得很好.上面的三个方程都是只含有一个未知 数 x的整式方程 ,等号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的方程,称为整式方程,如:我们学习过的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等都是整式方程.这三个方程还都可以化为 ax2+bx+c= 0(a、 b、 c为常数, a≠ 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我们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quadratic equatton with one unknown),即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 1.一元二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点; (1)方程是整式方程. (2)它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北师大版(20xx教材)初中九上21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相关推荐
1、(十五):力学综合测试时量:90 分钟 分值:100 分一、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分,选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 0 分示是一列沿 x 轴正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 t=0 s,则在 t=刻,关于图中 P 质点的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y 速度正在增大2如图力示,质量均为 m 的两木块 a 与 b
1、(十二):光学部分时量:6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分,选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 0 分溪笔谈中有如下记载:“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遂相违,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意思说,若鹞鹰在空中飞翔,它的影子随鹞鹰而移动,如鹞鹰和影子中间被窗户孔隙所约束,影子与鹞鹰就作相反方向移动
1、第二章 相互作用第 1 单元 力 重力和弹力 摩擦力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1)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力是相互的(2) 力是矢量(什么叫矢量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3)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4) 力的图示和示意图(5) 力的分类:根据产生力的原因即根据力的性质命名有重力、弹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等;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即效果力如拉力、压力、向心力
1、第 - 1 - 页 共 14 页难点之三: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一、难点形成的原因1、对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定义把握不牢固,解题时不能灵活的应用。 2、圆周运动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及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的综合知识应用不熟练,只是了解大概,在解题过程中不能灵活应用;3、圆周运动有一些要求思维长度较长的题目,受力分析不按照一定的步骤,漏掉重力或其它力,因为一点小失误,导致全盘皆错。 4
1、 第 1 页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典型例题剖析1. 在验证重锤自由下落过程时机械能守恒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等打点稳定后再释放纸带B必须用天平称量所用重锤的质量C为了方便,应在打下的纸带上每 5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进行测量和计算D本实验的系统误差,总是使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答案】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