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模型组合讲解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模型内容摘要:
1、 第 1 页 模型组合讲解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模型模型概述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也是每年高考中的热点问题,具体来讲有电场对带电粒子的加速(减速) ,涉及内容有力、能、电、图象等各部分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模型讲解例. 在与 x 轴平行的匀强电场中,一带电量为 、质量为 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沿着 x 轴做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 ,式中 米为单位,t 的单位为秒。 从开始运动到 5s 末物体所经过的路程为_m ,克服电场力所做的功为_J。 解析:由位移的关系式 可知。 以 ,即物体沿 x a/4则1 , 5s 内物体开始反向以 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此开始 5s 内的路程为 2、,5s 服电场力做功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中找出物体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析出物体运动 4s 速度减为零并反向运动,弄清位移与路程的联系和区别。 模型要点力和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根据带电粒子受到的力,用牛顿第二定律找出加速度,结合运动学公式确定带电粒子的速度、位移等物理量。 这条思路通常适用于受恒力作用下的匀变速曲线运动。 功和能的关系动能定理根据力对带电粒子所做的功 W 及动能定理,从带电粒子运动的全过程中能的转化角度,研究带电粒子的速度变化、经历的位移等,这条思路通常适用于非均匀或均匀变化的磁场,特别适用于非均匀变化的磁场。 第 2 页 在讨论带电粒子的加速偏转时,对于基本 3、粒子,如电子、质子、中子等,没有特殊说明,其重力一般不计;带电粒子如液滴、尘埃、颗粒等没有特殊说明,其重力一般不能忽略。 误区点拨一般情况下带电粒子所受的电场力远大于重力,所以可以认为只有电场力做功。 由动能定理 ,此式与电场是否匀强无关,与带电粒子的运动性质、轨迹形状也无关。 模型演练如图 1 所示,A、B 两块金属板水平放置,相距 ,电压,当 B 板接地时,A 板电势 随时间 t 变化的情况如图 2 所示。 在两板间的电场中,A将一带负电的粒子从 B 板中央处由静止释放,若该带电粒子受到的电场力为重力的两倍,要使该粒子能够达到 A 板,交变电压的周期至少为多大。 (g 取 )/1 图 2解析:设电场力为 F,则 ,得)2(1前半周期上升高度: ,后半周期先减速上升,后加速下降,其加8)2(122速时间为 则 ,124)6(32则上升的总高度: 621半周期的 时间内,粒子向下加速运动,下降的高度:32 第 3 页 6)3(2123上述计算说明,在一个周期内上升 ,再回落 ,且具有向下的速度。 262子不能到达 A 板。 设周期为 T,上升的高度 则:,。高考物理模型组合讲解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模型
相关推荐
分析综合,顺藤摘瓜。 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关键段、句,深入理解文章,分析综合,归纳出答案(摘瓜)。 第三步,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引用原文。 题目要求引用原文答 题的,直接找出答案认真的写上。 抓住对应的关键词句。 没有明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不能机械地照抄原文的句子。 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我们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概括、重组、归纳。
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 说明顺序:有条有理地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 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
1、第 1 页 共 14 页高三复习难点精讲:热学目的要求:梳理、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 延伸和拓展热力学第一定律、能源的利用等问题。 会用热学规律解释一些实际现象。 第 1 课时:分子动理论知识简析一、分子动理论1分子动理论基本内容: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2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这里的分子是指构成物质的单元,即具有各种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1、 第 1 页 难 点 突 破 摩 擦 力 专 题一 、 明 确 摩 擦 力 产 生 的 条 件( 1) 物 体 间 直 接 接 触 ( 2) 接 触 面 粗 糙( 3) 接 触 面 间 有 弹 力 存 在( 4) 物 体 间 有 相 对 运 动 或 相 对 运 动 趋 势这 四 个 条 件 紧 密 相 连 , 缺 一 不 可 显 然 , 两 物 体 不 接 触 , 或 虽 接 触 但 接 触
1、第 1 页 共 22 页高三复习难点精讲:恒定电流第 1 课时:基本概念和定律基础知识 一、电流、电阻和电阻定律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1 )形成电流的条件:内因是有自由移动的电荷,外因是导体两端有电势差(2 )电流强度: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 Q 与通过这些电量所用的时间 t 的比值。 I=Q/t;假设导体单位体积内有 n 个电子,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为 V,则 I=若导体单位长度有
1、 第 1 页 难 点 突 破 牛 顿 运 动 定 律 总 结(一)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1)理解要点: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第一定律是牛顿以伽俐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