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难点突破 摩擦力专题内容摘要:
1、 第 1 页 难 点 突 破 摩 擦 力 专 题一 、 明 确 摩 擦 力 产 生 的 条 件( 1) 物 体 间 直 接 接 触 ( 2) 接 触 面 粗 糙( 3) 接 触 面 间 有 弹 力 存 在( 4) 物 体 间 有 相 对 运 动 或 相 对 运 动 趋 势这 四 个 条 件 紧 密 相 连 , 缺 一 不 可 显 然 , 两 物 体 不 接 触 , 或 虽 接 触 但 接 触 面 是 光 滑的 , 则 肯 定 不 存 在 摩 擦 力 但 满 足 (1)、 (2)而 缺 少 (3)、 (4)中 的 任 意 一 条 , 也不 会 有 摩 擦 力 如 一 块 砖 紧 靠 在 竖 直 2、墙 , 放 手 后 让 其 沿 墙 壁 下 滑 , 它 满 足 条 件(1)、 (2)、 (4), 却 不 具 备 条 件 (3), 即 相 互 间 无 压 力 , 故 砖 不 可 能 受 到 摩 擦 力 作用 又 如 , 静 止 在 粗 糙 水 平 面 上 的 物 体 它 满 足 了 条 件 (1)、 (2)、 (3), 缺 少 条 件(4), 当 然 也 不 存 在 摩 擦 力 由 于 不 明 确 摩 擦 力 产 生 的 条 件 , 导 致 答 题 错 误 的 事是 经 常 发 生 的 例 1 (1994年 全 国 考 题 )如 图 1所 示 , 平 地面 , 、 是 两 个 长 方 形 3、物 块 , 用 在 物 块 上 沿 水 向 的 力 , 物 体 和 以 相 同 的 速 度 作 匀 速 直 綫 运 动 ,由 此 可 知 , 、 间 的 动 摩 擦 因 数 和 、 间 的 动1 因 数 有 可 能 是2(A) 0, 0 (B) 0, 01 2(C) 0, 0 (D) 0, 01解 析 : 本 题 中 选 、 整 体 为 研 究 对 象 , 由 于 受 推 力 的 作 用 做 匀 速 直 线 运 动 , 地 面 对 的 摩 擦 力 一 定 水 平 向 左 , 故 0, 对 分 析 可 知 , 水 平 方 向 不2受 力 , 可 能 为 0, 可 能 不 为 0。 正 确 答 案 4、 为 (B)、 (D)1二 、 了 解 摩 擦 力 的 特 点摩 擦 力 具 有 两 个 显 著 特 点 : (1)接 触 性 ; (2)被 动 性 所 谓 接 触 性 , 即 指 物体 受 摩 擦 力 作 用 物 体 间 必 直 接 接 触 (反 之 不 一 定 成 立 )。 这 种 特 点 已 经 包 括 在 摩 擦力 产 生 的 条 件 里 , 这 里 不 赘 述。 对 于 摩 擦 力 的 被 动 性 , 现 仔 细 阐 述。 所 谓 被 动 性 是 指摩 擦 力 随 外 界 约 束 因 素 变 化 而 变 化 熟 知 的 是 静 摩 擦 力 随 外 力 的 变 化 而 变 化。 例 5、 2 (1992年 全 国 考 题 )如 图 2所 示 , 一 木 块 放 在 水 平 桌 面 上 , 在 水 平 方 向 共受 到 三 个 力 , 即 、 和 摩 擦 力 作 用 , 木 块 图 2处 于 静 止 状 态 , 其 中10N、 2N, 若 撤 去 力 , 则 木 块 在 水 平 方 向 受 合 力 为(A)10N, 方 向 向 左 (B)6N, 方 向 向 右(C)2N, 方 向 向 左 (D)零解 析 ; 没 有 撤 去 时 , 物 体 所 受 合 外 力 为 零 , 此 时 静 摩1擦 力 大 小 为 8N, 方 向 向 左 撤 去 以 后 , 物 体 在 作 用 下 不 6、可 能 沿 水 平 方 向 发1 动 状 态 的 改 变 , 物 体 仍 保 拧 静 止 此 时 地 面 对 物 体 的 静 摩 擦 力 大 小 为 2N, 方向 向 右 从 上 述 分 析 可 见 静 摩 擦 力 是 被 动 力 答 案 应 为 (D) 对 于 滑 动 摩 擦 力 同样 具 有 被 动 性 三 、 把 握 摩 擦 力 大 小 和 方 向 的 计 算 和 判 断 中 学 物 理 只 谈 静 摩 擦 和 滑 动 摩 擦 两 种 (滚 动 摩 擦 不 讲 ) 其 中 没 有 具 体 的 计静 式 , 是 随 外 力 变 化 的 范 围 值 o , 一 般 根 据 (1)平 衡 条 7、件 求 ; (2)根静 体 运 动 状 态 , 由 牛 顿 运 动 定 律 求 而 不 但 可 根 据 上 述 的 (1)、 (2)方 法 求 ,静图 21 第 2 页 还 可 以 用 公 式 计 算滑例 3 如 图 3所 示 , 质 量 为 、 带 电 量 为 + 物 体 , 放 在 磁 感 应 强 度 为 磁 场 中 , 粗 糙 挡 板 度 略 大 于 小 物 体 厚 度 现 给 带 电 体 一 个 水 平 冲 量 , 析 带 电 体 所 受 摩 擦 力 的 情 况 解 析 : 带 电 体 获 得 水 平 初 速 它 在 它 在磁 场 中 受 洛 仑 兹 力 和 重 力 ,则 带 电 体 8、作 匀 速 直 线 运 动 , 不 受 摩 擦 力 作 用 若 , 则 带 电 体 贴 着 进 , 滑 动 摩 擦 力 ,f洛 )(滑速 度 越 来 越 小 , 变 小 , 当 减 小 到 , 又 有 ,它 又 不 受 摩 擦 力 作 用 而滑 前 进 若 , 则 带 电 体 贴 着 逆。 滑 动 摩 擦 力 ; ,它f洛 )( 运 动 动 直 至 静 止 , 而 却 是 变 大 的 滑 分 说 明 也 是 具 有 被 动 性 , 所 以 摩 擦 力 是 被 动 力 了 解 摩 擦 力 的 上 述 特滑 解 题 时 就 能 因 题 致 宜 , 灵 活 地 思 考 , 少 走 弯 路 , 避 9、免 出 错 滑 动 摩 擦 力 的 大 小 , 还 必 须 了 解 其 与 物 体 运 动 状 态 无 关 , 与 接 触 面 积 大小 无 关 的 特 点 例4 如图4 所示,一质量为加速度大小为,试求两种情况下货物所受的摩擦力 解析:物体于沿斜面向下有重力的分力,所以要使物体随传送带向上加速运动,传送带对物体的摩擦力必定沿传送带向上物体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时,摩擦力的方向要视加速度的大小而定,当加速度为某一合适值时,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恰好提供了所需的合外力,则摩擦力为零;当加速度大于此值时,摩擦力应沿斜面向下;当加速度小于此值时,摩擦力应沿斜面向上向 上 加 速 运 动 时 , 由 牛 顿 10、 第 二 定 律 , 得 : 所 以 方 向 沿 斜 面 向 上向 下 加 速 运 动 时 , 由 牛 顿 第 二 定 律 , 得 : 面 向 上 )所 以 F=与 所 设 方 向 相 同 沿 斜 面 向 上 当 a F=0 即 货 物 与 传 送 带 间 无 摩 擦 力 作 用 当 a F0 与 所 设 方 向 相 反 沿 斜 面 向 下 小 结 : 当 物 体 加 速 运 动 而 摩 擦 力 方 向 不 明 确 时 , 可 先 假 设 摩 擦 力 向 某 一 方 向 , 然后 应 用 牛 顿 第 二 定 律 导 出 表 达 式 , 再 结 合 具 体 情 况 进 行 讨 论例 5 如 图 11、5所 示 , 质 量 M=10 楔 于 水 平 地 面 上 , 动 摩 擦 因 数 0 02, 在 木 楔 的 倾 角 为 300的 斜 面 上 有 一 质 量 m 1.0 块 由 静 止 开 始沿 斜 面 下 滑 当 滑 行 路 程 S 1 4 其 速 度 s 1 4m s, 在 此 过 程 中 木 楔没 有 动 求 地 面 对 木 楔 的 摩 擦 力 的 大 小 和 方 向 (0 m s) 解 析 : 地 面 对 木 楔 的 摩 擦 力 为 静 摩 擦 力 , 但 不 一 定 为 最 大 静 摩 擦 力 , 所 以 不 能 由 来 计 算 求 得 , 只 能 根 据 物 体 匀 运 动 情 12、 况 和 受 力 情 况 来 确 定 物 块 沿 斜 面 匀 加 速 下 滑 , 由 可 求 得 物 块 下 滑 的 加 速 度22 /5图 3图 4 第 3 页 可 知 物 块 受 到 摩 塔 力 的 作 用 此 条 件 下 , 物 块 与 木 楔 受 力 情 况 分 别 如 图 物 块 沿 斜 面 以 加 速 度 Q 下 滑 , 对 它 沿 斜 面 方 向 和 垂 直 于 斜 面 方 向 由 牛 顿 第 二 定律 有 0 木 楔 静 止 , 对 它 沿 水 平 方 向 和 竖 直 方 向 由 牛 顿 第 二 定 律 ,并 注 意 1, F 等 值 反 向 , 有 0112 面 各 式 解 13、得 地 面 对 木 楔 的 摩 擦 力i)in( 此 力 方 向 与 所 设 方 向 相 同 , 由 B。 另 外 由 以 上 几 式 联 立 还 可 以 求 出 地 面 对 木 楔 的 支 持 力si( 显 然 , 这 是 由 于 物 块 和 木 楔 系 统 有 向 下 的 加 速 度 而 产 生 了 失 重 现 象。 对 此 题 也 可 以 系 统 为 研 究 对 象。 在 水 平 方 向 , 木 楔 静 止 , 加 速 度 为 零 , 物 块 加 速 度 水平 分 量 为。 对 系 统 在 水 平 方 向 由 牛 顿 第 二 定 律 , 有 案 : 0 61 N 方 向 由 小 结 : (1)静 摩 擦 力 的 大 小 是 个 变 量 , 它 的 大 小 常 需 要 根 据 物 体 的 运 动 状 态 及 摩擦 力 与 物 体 所 受 其 他 力 的 关 系 来 确 定 (2)由 此 题 可 看 出 , 研 究 对 象 的 选 取 对 解 题 步 骤 的 简 繁 程 度 有 很 大 的 影 响。 练 习1、 如 图 8所 示 , 位 于 斜 面 上 的 物 块 斜 面 向 上 的 力 下 , 处 于 静 止 状 态 ,则 斜 面 作 用 于 物 块 的 静 摩 擦。高考物理难点突破 摩擦力专题
相关推荐
1、 第 1 页 模型组合讲解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模型模型概述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也是每年高考中的热点问题,具体来讲有电场对带电粒子的加速(减速) ,涉及内容有力、能、电、图象等各部分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模型讲解例. 在与 x 轴平行的匀强电场中,一带电量为 、质量为 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沿着 x 轴做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 ,式中 米为单位,t 的单位为秒。
分析综合,顺藤摘瓜。 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关键段、句,深入理解文章,分析综合,归纳出答案(摘瓜)。 第三步,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引用原文。 题目要求引用原文答 题的,直接找出答案认真的写上。 抓住对应的关键词句。 没有明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不能机械地照抄原文的句子。 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我们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概括、重组、归纳。
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 说明顺序:有条有理地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 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
1、第 1 页 共 22 页高三复习难点精讲:恒定电流第 1 课时:基本概念和定律基础知识 一、电流、电阻和电阻定律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1 )形成电流的条件:内因是有自由移动的电荷,外因是导体两端有电势差(2 )电流强度: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 Q 与通过这些电量所用的时间 t 的比值。 I=Q/t;假设导体单位体积内有 n 个电子,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为 V,则 I=若导体单位长度有
1、 第 1 页 难 点 突 破 牛 顿 运 动 定 律 总 结(一)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1)理解要点: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第一定律是牛顿以伽俐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为基础
1、【考点知识方法解读】1. 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在地面附近,重力的大小等于 . 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作用在迫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哪个物体上。 压力、支持力、绳子中拉力都是弹力,压力、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绳子中拉力方向沿绳子方向。 弹簧(橡皮筋)中弹力大小遵循胡克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