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十大题源第二轮总复习资料之九(教师版)内容摘要:

1、掌握高考十大题源,给力高考研究近五年新课标高考试题,可以发现,物理试题逐渐朝着紧扣教材、考查能力的方向发展,而能力的考查又主要体现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 通过对近五年新课标高考试题研究,可以发现,新课标高考命题的题源主要有十个。 研究高考命题的十大题源,给力高考,赢得高考。 题源九. 源于经典题的改编【题源解读】恢复高考三十多年来,仅物理高考题已达二千多道,各地编写的优质模拟题更多,这些题中,有很多可以称为经典题。 而高考,不能照搬原题,近年高考,就把一些经典题根据最新情景进行改编,陈题翻新,经典再现。 例 31. (2011 新课标理综第 18 题)电磁轨道炮工作原 2、理如图 18 所示。 待发射弹体可在两平行轨道之间自由移动,并与轨道保持良好接触。 电流 I 从一条轨道流入,通过导电弹体从另一条轨道流回。 轨道电流可形成在弹体处垂直于轨道面的磁场(可视为匀强磁场) ,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 I 成正比。 通电的弹体在轨道上受到的安培力在作用而高速射出。 现欲使弹体的出射速度增加至原来的 2 倍,理论上可采用的办法是A只将轨道长度 L 变为原来的 2 倍B只将电流 I 增加到原来的 2 倍C只将弹体质量减小到原来的一半D将弹体质量减小到原来的一半,轨道长度 L 变为原来的 2 倍,其它量不变,【解析】:设 B=道之间距离 d,则发射过程中,安培力做功 动能定理 得速度 v 3、=。 由此可知,要使弹体的出射速度增12 倍,可采用的办法是只将电流 I 增加到原来的 2 倍;或将弹体质量减小到原来的一半,轨道长度 L 变为原来的 2 倍,其它量不变,选项 确。 【答案】:评与启示】磁动力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综合应用是历年高考的重点,磁动力的应用涉及安培力、动能定理等重点知识。 此题是根据 2007 年高考海南物理第15 题改编的。 原题求电磁炮通过导轨的电流,此题要求分析与发射弹体速度相关的因素。 例 32. (2011 新课标理综第 17 题)如图 19,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 1:2;副线圈电路中接有灯泡,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220V,额定功率为 22W;原线圈电路中 4、接有电压表和电流表。 现闭合开关,灯泡正常发光。 若用 U 和 I 分别表示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则AU=110V , I=110V , I=110 V, I=110 V, I=2【解析】:灯泡正常发光说明副线圈输出电压为 220V,原线圈输入电压为110V,电压表读数为 110V;由变压器功率关系可知,变压器输入功率为 22W,电流表读数为 项 A 正确。 【答案】:A【点评与启示】此题实际上是由 2008 年高考海南物理第 7 题改编而来。 原题副线圈负载为一电阻,电压表接在负载两端。 这启示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经典高考题进行模拟训练,对每一个经典题都要进行多角度变化,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例 5、 33(2010 北京理综卷第 22 题) 如图,跳台滑雪运动员经过一段加速滑行后从 O 点水平飞出,经过 3.0 s 落到 斜坡上的 A 点。 已知 O 点是斜坡的起点,斜坡 与水平面的夹角 37,运动员的质量m 50 计空气阻力。 (取 0 m/:(1)A 点与 O 点的距离 L;(2)运动员离开 O 点时的速度大小;(3)运动员落到 A 点时的动能。 (2)设运动员离开 O 点的速度为 动员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即 解得 0 m/s。 (3)运动员由 O 点到 A 点,机械能守恒, =得 2500J。 【点评与启示】此题实际上是由 2006 年高考北京理综卷第 22 题改编而来。 这启示我们, 6、以跳台滑雪为素材,可以综合考查动能定理、平抛运动规律等重点知识,成为高考命题热点和重点,我们要利用一些经典高考题进行模拟训练,对每一个经典题都要进行多角度变化,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例 34. (2008 宁夏理综卷第 23 题)天文学家将相距较近、仅在彼此的引力作用下运行的两颗恒星称为双星双星系统在银河系中很普遍利用双星系统中两颗恒星的运动特征可推算出它们的总质量已知某双星系统中两颗恒星围绕它们连线上的某一固定点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均为 T,两颗恒星之间的距离为 r,试推算这个双星系统的总质量 (引力常量为 G)221211422121314【点评与启示】此题实际上是由 2004 年 7、高考全国理综卷第 17 题改编而来。 原题给出 C 点的距离 求判断出 质量表达式。 天体中有一些相距较近而与其它星体较远的双星、三星、四星系统,这些可能成为高考命题素材。 【备考提示】经典题改编,是高考命题的重大源泉。 经典题改编一般有三种:一是改变题设条件或改变设问或改变题图;二是对两个经典小题通过某一素材进行有机组合;三是在原经典题基础上嫁接某一新问题,达到推陈出新。 我们可以按照这三方面改编经典题,以提高备考效率。 综上所述,在高考备考中,我们要立足新教材,用足新教材,理解掌握高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知道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能够根据物理情景将实际问题物理模型化,能够熟练运用物理规律,灵活应用重点知识,了解与高中物理知识相关的物理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和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就能以不变应万变,赢得高考,金榜题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