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测试十三(光)内容摘要:

1、(光)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试卷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90 分钟第卷( 选择题,共 4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题 4 分,共 40 分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2010全国卷)某人手持边长为 6正方形平面镜测量身后一棵树的高度测量时保持镜面与地 面垂直,镜子与眼睛的距离为 在镜中恰好能够看到整棵树的像;然后他向前走了 现用这个镜子长度的 5/6 就能看到整棵树的像这棵树的高度约为() 来源: BD解析:设初态树与镜面距离为 L,成像于像 1 位置,人向前走 6 m 等效于人不动树 2、向后退 6 m,则树成像于像 2 位置,设树高为 h,由图中几何关系有 ( 式)、 (式),由联立解得 h4.5 m,6 正确答案:下图所示,一束光线从折射率为 玻璃内射向空气,在界面上的入射角为 45,下面四个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解析: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故发生全反射,选 图 23如图 2 所示,一束白光从左侧射入肥皂薄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人从右侧向左看,可以看到彩色条纹人从左侧向右看,可以看到彩色条纹彩色条纹水平排列彩色条纹竖直排列A BC D解析:因白光照射,各色光形成的明纹宽度不同,相互叠加,形成彩纹,由于薄 膜干涉是等厚干涉,因此条纹是水平的答案:自行车的尾灯采用了全反射棱镜 3、的原理,它虽然本身不发光,但在夜间骑车时,从后面开来的汽车发出的强光照到尾灯后,会有较强的光被反射回去,使汽车司机注意到前面有自行车,尾灯由透明介质做成,其外形如图 3 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灯光应从左面射过来,在尾灯的左表面发生全反射B汽车灯光应从左面射过来,在尾灯的右表面发生全反射C汽车灯光应从右面射过来,在尾灯的右表面发生全反射D汽车灯光应从右面射过来,在尾灯的左表面发生全反射答案:列关于波的说法正确的是()偏振是横波特有的现象B光导纤维传递信号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C太阳光下的肥皂泡呈现出彩色条纹,这是光的衍射现象D凸透镜的弯曲表面向下压在另一块平板玻璃上,让光从上方射入,能 4、看到亮暗相间的同心圆,这是光的干涉现象解析:偏振现象是横波的特征,纵波无偏振现象,A 对;光导纤维是根据光的全反射原理制成的,B 对;太阳光照射下的肥皂泡呈现的彩纹是光的干涉现象,C 错;D 项中的现象是光的干涉现象,D 对答案:纤维通信是一种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它可以为客户提供大容量、高速度、高质量的通信服务,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我们将光导纤维简化为一根长直玻璃管,如 图 4 所示设此玻璃管长为 L,折射率为 后从玻璃管的右端面射出设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c,则光通过此段玻璃管所需的时间为()图 4A. C 表示临界角,则有 ,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 v 用时间为 t 正确2 C) 7一段时间 5、以来, “假奶粉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奶粉中的碳水化合物(糖) 的含量是一个重要指标,可以用“旋光法”来测量糖溶液的浓度,从而鉴定含糖量偏振光通过糖的水溶液后,偏振方向会相对于传播方向向左或向右旋转一个角度 ,这一角度 称为“旋光度” ,的值只与糖溶液的浓度有关,将 的测量值与标准值相 比较,就能确定被测样品的含糖量了如图 5 所示,S 是自然光源,A、B 是偏振片,转动 B,使到达 O 处的光最强,然后将被测样品 P 置于 A、B 之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到达 O 处光的强度会明显减弱B到达 O 处光的强度不会明显减弱C将偏振片 B 转动一个角度,使得 O 处光强度最大,偏振片 B 转过 6、的角度等于 来源 :Zxx将偏振片 A 转动一个角度,使得 O 处光强度最大,偏振片 A 转过的角度等于 解析:本题考查光的偏振的实际应用由题意知,转动 B 使到达 O 处的光最强,则偏振片 A、B 的偏振方向相同若在 A、B 之间放上待检糖溶液,因糖溶液对偏振光有旋光效应,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发生改变,则到达 O 处的光强度会明显减弱若适当旋转 A 或 B,可以使偏振光通过偏振片 A、糖溶液和偏振片 B 后到达 O 处的光强度最大,并且偏振片旋转的角度等于糖溶液的旋光度 ,故 确答案:2009天津高考)已知某玻璃对蓝光的折射率比对红光的折射率大,则两种光()A在该玻璃中传播时,蓝光的速度较大B 7、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该玻璃中,蓝光折射角较大C从该玻璃中射入空气发生全反射时,红光临界角较大D用同一装置进行双缝干涉实验,蓝光的相邻条纹间距较大解析:本题考查了光的干涉、折射、全反射、临界角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及分析判断能力在同一种玻璃中,红光的折射率小于蓝光的折射率,由 v 可知,蓝项 A 错误;两种光的入射角相同,由 可知,项 B 错误;由 可知,红光的临界角大于蓝光的1项 C 正确;由于红光的频率小于蓝光的频率,则红光的波长较长,由干涉条纹间距公式 x 可知,红光的条纹间距较大,选项 D 错误(2011天津模拟)抽制高强度纤维细丝可用激光监控其粗细,如图 6 所示,观 8、察光束经过细丝后在光屏上所产生的条纹即可以判断细丝粗细的变化()A这里应用的是光的衍射现象B这里应用的是光的干涉现象C如果屏上条纹变宽,表明抽制的丝变粗D如果屏上条纹变宽,表明抽制的丝变细解析:本题为光的衍射现象在工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考查光的衍射现象,若障碍物的尺寸与光的波长相比差不多或更小,衍射现象较明显通过观察屏上条纹的变化情况,从而监测抽制的丝的情况,故选 2005 年 10 月 4 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该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两名美国科学家和一名德国科学家美国科学家约翰霍尔和德国科学家特奥多尔 亨施之所以获奖,是因为对基于激光的精密光谱学发展作出了贡献另一名美国科学家罗伊格劳伯 9、因为“对光学相干的量子理论”的贡献而获奖,目前一种用于摧毁人造卫星或空间站的激光武器正在研制中,如图 7 所示,某空间站位 于地平线上方,现准备用一束激光射向该空间站,则应把激光器( )A沿视线对着空间站瞄高一些B沿视线对着空间站瞄低一些C沿视线对着空间站直接瞄准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解析:由于大气层对光的折射 ,光线在传播中会发生弯曲,由光路的可逆性可知,视线与激光束会发生相同的弯曲,所以 C 项正确答案:( 非选择题,共 60 分)二、实验题(本题共 2 小题,每题 8 分,共 16 分)(2010福建高考 )某同学利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所用的玻璃砖两面平行正确操作后,作出的光路图 10、及测出的相关角度如图 8 所示此玻璃的折射率计算式为n_(用图中的 1、 2 表示);如果有几块宽度大小不同的平行玻璃砖可供选择,为了减小误差,应选用宽度_( 填“大”或“小”) 的玻璃砖来测量解析:由折射率公式可得 n ;玻璃砖的宽度越大,出射光线的0 10 2 璃砖中折射光线的误差越小,所以应选用宽度大的玻璃砖来测量答案: (或 )大0 10 212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定激光的波长的实验装置如图 9(a)所示,激光器发出的一束直径很小的红色激光进入一个一端装有双缝、另一端装有感光片的遮光筒,感光片的位置上出现一排等距的亮点,图 9(b)中的黑点代表亮点的中心位置图 9(1)这个现象说明激光具 11、有_性(2)通过测量相邻光点的距离可算出激光的波长,据资料介绍,如果双缝的缝间距离为a,双缝到感光片的距离为 L,感光片上相邻两光点间的距离为 b,则激光的波长 m、缝间距 a带十分度游标的卡尺测感光片上的点的距离时,尺与点的中心位置如图 9(b)所示图 9(b)图中第 1 到第 4 个光点的距离是_ _ m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如果实验时将红激光换成蓝激光,屏上相邻两光点间的距离将_:(1)这个现象是光的干涉现象干涉现象是波独有的特征,所以说明激光具有波动性(2)由游标卡尺的读数原理知第 1 到第 4 个光点的距离是 8.5 b mm,am , 0 7 )蓝光波长小于红光波长,由 知:案:(1)波动(2)0 7 (3) 变小三、计算题(本题共 4 小题, 13、14 题各 10 分,15、16 题各 12 分,共 44 分,计算时必须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图 1013如图 10 所示,有一圆筒形容器,高 H20 底直径为 d15 眼在筒旁某点向筒内壁观察,可看到内侧深 h察者恰能看到筒壁的底部求水的折射率解析:设入射角 r,折射角 i,则 , s ,n h2 H2 52 202152 114。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