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第2单元 课下综合提升内容摘要:

1、(2011天津高考)下列能揭示原子具有核式结构的实验是()A光电效应实验 B伦琴射线的发现C 粒子散射实验 D氢原子光谱的发现解析:光电效应实验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故 A 错误。 伦琴射线为电磁波,故 B 错误。 卢瑟福由 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 C 正确。 氢原子光谱的发现说明原子光谱是不连续的,故 D 错误。 答案:双选) 关于核衰变和核反应的类型,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 U 衰变23892 23490 42B. N O H 是 衰变147 42 178 1C. H H n 是轻核聚变21 31 42 10D. e 是重核裂变8234 8236 0 1解析:A 项是 衰变,正确; 2、B 项是核的人工转变,错误; C 项是轻核聚变,正确;D 项是 衰变,错误。 答案:2011全国高考)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 发态能量 1/中n2,3,。 用 h 表示普朗克常量,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 能使氢原子从第一激发态电离的光子的最大波长为()A B4 D4于第一激发态时 n2,故其能量 ,电离时释放的能量 ,而光子能量 E ,则解得 ,故 C 正确,A、B、C 均错。 4(2011四川高考)氢原子从能级 m 跃迁到能级 n 时辐射红光的频率为 1,从能级 k 时吸收紫光的频率为 2,已知普朗克常量为 h,若氢原子从能级 k 跃迁到能级 m,则( )A吸收光子的能量为 辐射光子的能量为 收光子 3、的能量为 射光子的能量为 题意可知:E mE n,E kE n。 因为紫光的频率大于红光的频率,所以 2 1,即 k 能级的能量大于 m 能级的能量,氢原子从能级 k 跃迁到能级 m 时向外辐射能量,其值为 m,故只有 D 项正确。 答案:裂变的产物之一氪 90( 不稳定的,它经过一系列衰变最终成为稳定的锆903690( 这些衰变是()904A1 次 衰变,6 次 衰变 B4 次 衰变C2 次 衰变 D2 次 衰变,2 次 衰变解析:原子核每经过一次 衰变,质量数减 4,核电荷数减 2,每经一次 衰变,电荷数加 1,质量数不变,设经过 x 次 衰变和 y 次 衰变,可列方程组得可知经过 4 次 衰 4、变。 故选项 B 正确。 答案:双选) 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装饰材料,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有些含有铀、钍的花岗岩会释放出 、 射线,根据有关放射性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生 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核内质量数减少 2B发生 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核内中子数减少 1C 射线是原子的核外电子电离后形成的电子流D在这三种射线中, 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解析: 衰变是两个质子与两个中子作为一个整体从原来核中抛射出来,即2 H2 n 生 衰变时,核内质量数减少 4,选项 A 错误; 衰变是原子核内一1 10 41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 5、,即 n H 01 e,发生 衰变时,核内中子数减少10 11,核子数不变,选项 B 正确而 C 错误;由三种射线性质可得,选项 D 正确。 答案:双选) 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如图 1 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 由此可推知,氢原子()图 1A从高能级向 n1 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波长比可见光的短B从高能级向 n2 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均为可见光C从高能级向 n3 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比可见光的高D从 n3 能级向 n2 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为可见光解析:从高能级向 n1 能级跃迁时光子能量 EE 2E 110.2 正确从高能级向 n2 的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子能量 2EE 2,即 见有一部分光处 6、于紫外线区域,B 错误从高能级向 n 3 的能级跃迁时,光子能量最高EE 3可见光光子能量小,C 错误从 n3 能级向 n2 能级跃迁时光子能量 E 2 正确。 答案:图 2 为 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荧光屏和显微镜分别放在图中的A、B 、C 、D 四个位置时,关于观察到的现象,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 2A相同时间内放在 A 位置时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多B相同时间内放在 B 位置时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比放在 A 位置时少得多C放在 C、D 位置时屏上观察不到闪光D放在 D 位置时屏上仍能观察到一些闪光,但次数极少解析:根据 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绝大多数 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沿原方向前 7、进,因此在 A 位置观察到闪光次数最多,故 A 正确,少数 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因此从,因此 B、D 正确,C 错。 答案:双选) 关于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是原子核质量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B是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C把放射性元素放在密封的容器中,可以减慢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D可以用来测定地质年代、生物年代等解析:原子核衰变后变成新核,新核与未衰变的核在一起,故半衰期并不是原子核的数量、质量减少一半,A 错 B 对;衰变快慢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与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或化学状态无关,常用其测定地质年代、生物年代等,故 C 错 D 对。 答案:双选) 由于放射性元素 半衰期很短 8、,所以在自然界一直未被发现,只是2379在使用人工的方法制造后才被发现。 已知 过一系列 衰变和 衰变后变成2379列诊断中正确的是 ()20983A. 原子核比 原子核少 28 个中子20983 2379B. 原子核比 原子核少 18 个中子20983 2379C衰变过程中共发生了 7 次 衰变和 4 次 衰变D衰变过程中共发生了 4 次 衰变和 7 次 衰变解析: 中子数为 20983126, 中子数为 23793144, 20983 2379 20983原子核比 原子核少 18 个中子,A 错、B 对;衰变过程中共发生了 衰变的次数2379为 7 次, 衰变的次数是 27(93 83)4 9、次,C 对、D 错。 237 2094答案:2011江苏高考)按照玻尔原子理论,氢原子中的电子离原子核越远,氢原子的能量_(选填“越大”或 “越小”)。 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 10) ,电子质量为m,基态氢原子中的电子吸收一频率为 的光子被电离后,电子速度大小为_(普朗克常量为 h)。 解析: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中的电子离核越远,氢原子的能量越大,由 1可得 v。 12 2E1大2E1有一座发电能力为 P0 6 核电站,核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40%。 假定反应堆中发生的裂变反应都是 U n n。 已知每次23592 10 14156 9236 10核反应过程放出的核能 E0 11 J,消耗 U 核的质量 9010 27 23592每年(1 年0 7 s)消耗的 U 的质量。 23592解析:设一年消耗的 U 的质量为 x 先建立一个模型,核能 电能,E 核23592 /。 一年中产生的电能为 E 电 Pt(t 为一年的时间),需消耗的核能为 E 核 x,于是得,E 090739010 2740%0 110 3 0 3 kg。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