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2单元 课下综合提升内容摘要:
1、(2011天津高考)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 x 与时间 t 的关系为 x5t t 2 (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A第 1 s 内的位移是 5 2 s 内的平均速度是 6 m/意相邻的 1 s 内位移差都是 1 意 1 s 内的速度增量都是 2 m/ xv 0t x 5tt 2 的对比可知:该运动的初速度 m/s,加速度12a 2 m/ t 1 s 代入所给位移公式可求得第 1 s 内位移是 6 m;前 2 s 内的位移是14 m,平均速度 m/s 7 m/s;由 x 1 s 时,相邻 1 s 内的位移差142都是 2 m;由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可得任意 1 s 内速度的增量(增 2、加量)都是 2 m/s。 因此 答案:双选) 在某一高度以 0 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 ,当小球速度大小为 10 m/s 时,以下判断正确的是(g 取 10 m/)A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 15 m/s,方向向上B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 5 m/s,方向向下C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 5 m/s,方向向上D小球的位移大小一定是 20 球被竖直上抛,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可以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 求,规定向上为正,当小球的末速度为向上 10 m/s 时,v t10 s,用公式求得平均速度为 15 m/s,方向向上, 3、A 正确;当小球的末速度为向下 10 m/s时,v t10 m/s,用公式求得平均速度为 5 m/s,方向向上, C 正确;由于末速度大小为 10 m/s 时,球的位置一定,距起点的位移 x 15 m,D 错误。 双选) 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开出,然后保持匀速运动,最后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 从汽车开始运动起计时,表中给出了某些时刻汽车的瞬时速度。 根据表中的数据通、计算可以得出( )时刻 (s) m/s) 2 12 车加速运动经历的时间为 4 车加速运动经历的时间为 5 车匀速运动的时间为 2 车减速运动的时间为 2 表中前 3 s 可知汽车匀加速的加速度 .0 m/ vma 1 s,A 对 B 4、 错;再由 9.5 s 到 10.5 s 的速度变化可得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6.0 m/ 3v m .5 s,因此 9 s 开始减速直到停止,经历的时间为 2 s,D 对;由 4 s 开始匀速到 9 s 开始减速,匀速运动的时间为 5 s,C 错。 故选 A、D。 答案: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在地面上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由闪光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一次、第二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 m;在第三次、第四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 m。 由此可以求得( )A第一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C在第二、三两次闪光时间间隔内质点的位移D质点运动的初速度解析:由于闪光时间未知,所 5、以根据 s2s 1s 3s 2,只能求出第二次、第三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质点的位移 m,选项 C 正确。 答案: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 1 s 从同一地点再释放另一粒小石子,则在它们落地之前,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 )A保持不变 B不断增大C不断减小 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解析:设第 1 粒石子运动的时间为 t s,则第 2 粒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1) s,则经过时间 t s,两粒石子间的距离为 h g(t1) 2g,可见,两粒石子间的距离随 2 12增大而增大,故 B 正确。 答案:某乘客用手表估测火车的加速度,他先观测 3 分钟,发现火车前进了 540 m;隔 3分钟后又观测 1 分钟,发现火车 6、前进了 360 m,若火车在这 7 分钟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这列火车加速度大小为( )Am/s 2 Bm/s 2C0.5 m/s 2 D0.6 m/s 2解析:v m/s3 m/s,5403 m/s6 m/0a m/.6 m/s 2。 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 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 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 T,每块砖的厚度为 d。 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B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 图 17图可知相邻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 7、移分别为 2d,3d,4d,5d,所以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置“1”不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由位移差 s得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 a,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 故 B、 C、D 均正确。 v d 4,木块 A、B 并排且固定在水平桌面上,A 的长度是 L,B 的长度是 2L,一颗子弹沿水平方向以速度 入 A,以速度 出 B,子弹可视为质点,其运动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子弹穿 图 2出 A 时的速度为()A. B. 2 2C. D. 3解析:设子弹运动的加速度为 a,子弹穿出 v,子弹在 :v 2v 2弹在 v v 22a2 L,两式联立可得,v 21 2,因此 C 对。 29如图 3 所示,传送带 8、保持 1 m/s 的速度顺时针转动。 现将一质量 m0.5 物体轻轻地放在传送带的 a 点上,设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0.1,a、b 间的距离L2.5 m,则物体从 a 点运动到 b 点所经历的时间为 (g 取 10 m/)图 3A. s B( 1) C3 s D块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g1 m/度达到皮带的速度时发生的位移 s m0.5 mL,故物体接着做匀速直线运动,第 1 段时间 1 s,第21 时间 s2 s,t 总 t 1t 23 s。 L 所示的方法可以测量一个人的反应时间,设直尺从开始自由下落,到直尺被受测者抓住,直尺下落的距离为 h,受测者的反应时间为 t,则下列关系式中正 9、确的是 ()At Bt1h hCth Dth 2 图 4: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h t ,选项 B 正确。 12 2hg 所示,A、B 两棒长均为 L1 m,A 的下端和 B 的上端相距 s20 m,若A、B 同时运动, A 做自由落体运动,B 做竖直上抛运动,初速度 0 m/s,求:(1)A、B 两棒经过多长时间相遇;(2)从相遇开始到分离所需的时间。 解析:(1)设经过时间 由 s,12 12得 t s0.5 s。 图 5040(2)从相遇开始到两棒分离的过程中,A 棒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运动,B 棒做匀减速运动,设从相遇开始到分离所需的时间为 t,则(v (v 22其中 vAgt,v Bv 10、 0t ss。 2140答案:(1)0.5 s (2) 所示,一辆上表面光滑的平板小车长 L2 m,车上左侧有一挡板,紧靠挡板处有一可看成质点的小球。 开始时,小车与小球一起在水平面上向右做匀速运动,速度大小为 m /s。 某时刻小 图 6车开始刹车,加速度 a4 m/过一段时间,小球从小车右端滑出并落到地面上。 求:(1)从刹车开始到小球离开小车所用的时间;(2)小球离开小车后,又运动了 .5 s 落地。 小球落地时落点离小车右端多远。 解析:(1)小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而小球在平板车上向右匀速运动,设小球经t s 离开小车,则:v 0t(v 0t 1 s。 (2)小球离开小车后, 经 0.5 s 落地,水平方向运动的距离 s1v 0.5 m。 小球离开小车时,小车的速度 vv 01 m/s,再向前运动 s 就停止运动,0 v m,m。 答案:(1)1 s (2)m。第一章 第2单元 课下综合提升
相关推荐
取下光屏,在光屏处直接用眼睛观察,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这个像和前两次成的像有什么区别。 教师介绍实像和虚像: 在刚才的实验中,同学们 看到了正立的放大像,却无法用光屏承接,是因为在成像的位置并没有光线在那里会聚,只是我们感到光线是从那里射出来的,是虚像;倒立的像则不同,在像的位置真的有光线在那里会聚,可以用光屏承接,像这样由真实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叫实像。 猜想:是什么原因导致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课下 针对高考押题训练押题训练(一)1(2012苏北四市一模)如图 1 甲所示的控制电子运动装置由偏转电场、偏转磁场组成。 偏转电场处在加有电压 U、相距为 d 的两块水平平行放置的导体板之间,匀强磁场水平宽度一定,竖直长度足够大,其紧靠偏转电场的右边。 大量电子以相同初速度连续不断地沿两板正中间虚线的方向向右射入导体板之间。 当两板间没有加电压时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一) 1某学生实验小组在做“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时。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的刻度位置如图 1 所示。 读数为 _ 1(2)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时,测出了包括(0,0)在内的 6 组电流 I 和电压 U 的值,并已经标在了如图 2 所示的坐标纸上,请用铅笔和直尺在坐标纸上画出合理的图线,并求出该段金属丝的电阻 _。 图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课下针对高考押题训练 押题训练(一)1(2012天津高考)如图 1 甲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的物块 A,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 作用, F 与时间 t 的关系如图 1 乙所示,设物块与地面的静摩擦力最大值 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则()图 1A0t 1 时间内 F 的功率逐渐增大Bt 2 时刻物块 A 的加速度最大Ct 2 时刻后物块 A 做反向运动Dt 3 时刻物块
方案二:用 BaCl2 处理废水,观察到废水中出现。 经过分析,同学们认为方 案二没有达到处理废水的目的,因为处理后的废水中含有较多的 凭栏远眺工作室精品资源 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网友请在下载后 24小时内自行删除。 第一步:红;方案一: Ca(OH)2 + H2SO 4 = = CaSO4 + 2H2O; 方案二:白色沉淀(或浑浊);盐酸 8. (重庆 B 卷 ) 氢 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