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典型例题剖析教案汇总 实验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内容摘要:

1、 第 1 页 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典型例题剖析1、图 238 为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从纸带上看,打点计时器出的故障是( )A、 打点计时器接在直流电源上 B、 电源电压不够大C、 电源频率不稳定 D、 振针压得过紧【解析】由电磁打点计时器振动片的振动原理可知:如果打点计时器接在直流电源上,振动片应该始终被永久磁铁吸住而不振动了,所以 A 错;电源频率不稳定也不会画成短线,只是使打点周期不均匀,所以 C 也是错的【答案】实验中,算出各点的时刻所对应的瞬时速度,计算加速度最合理的方法是()A、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图出 图,量出倾斜角 ,由 ,求出加速度vtB、根据任意两点的速度用公式求 算出 2、加速度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 图,由图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出加速度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解析】方法 法 然误差也比较大,只有利用实验数据画出对应的 图,才可充分利用各次测量数据,减少然误差由于在物理图象中,两坐标轴的分度大小往往是不相等的,根据同一数据,可以画出倾角不同的许多图线,方法 外测量角度误差较大正确的方法是根据图线找出不同时刻所对应的速度值,然后利用公式 算出加速度,即方法 案】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如图 239所示设各相邻记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 s1、s 2、s 3、s 3、4,相邻两记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T,s1图 238图 239 第 2 页 时物体的速度为 析】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性质可知: s1; ,即 A、B 正确又因为 2是 1、3 的中间时刻点,而中间时刻点的速度等于这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即 纸带的起始点的速度不等于 0,故 答案】 2004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上海卷)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得到如图 2310 一段纸带,测得 知交流电频率是 50打 m/s如果实验测出的重力加速度值比公认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解析】根据某点瞬时速度等于该点的相邻的两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得 2T=(m/s【答案】落过程中有存在阻力等5、在“研究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已测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应为 m/1)若其他实验条件不变,仅将交流电的频率从 50 提高到 60 则测出的加速度大小为 .(2)若事后发现交流电的周期不是计算中所用的 s,而是 s,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应为 【解析】(1)无论交流电的频率是多少,只要按相应的打点周期计算,结果都一样,故交流电频率为 60 时,其他条件不变,测出的加速度仍为 m/2)由 s知 sa 1实际加速度的测量值应为:m/m/.(T【答案】 (1)m/s 2 (2)m/“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小车挂上钩码和纸带后, 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这时钩码离地面高度为 1个,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应不超过多少?(纸带与木板足够长)【解析】小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的位移为 s,运动的最短时间t=40T40s0.8 s,则小车的最大加速度为 a 310 第 3 页 s 2s 2.【答案】 s 27、如图 2311 是用纸带拖动小车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E 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记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求:(1)打点计时器打下 B、C、D 各点时小车的即时速度(2)小车的加速度 【解析】根据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1)vB=T=T=T=s(2)a= v/T a=s 2【答案】s, s, s; s 2图 231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