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语文的工具性教育内容摘要:

生活的需要。 小学生也是人,也有自己的生活。 虽然他们生活的内容与成人不同,但作为生活的主体,他们也常常用他们特有的目光研究周围的一切,常常为了更好地生活而能动地调整自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甚至还有意识地用他们的语言行为去影响改变自己和他人的生活。 语文正是他们认识生活、参与生活、改造生活的主要工具。 他们不仅在运用语文生活,而且 在自己的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 学习语文与生活结合得是那么紧密,以至于很难分清哪是目的哪是工具。 但是难分清并不等于没必要分清,语文是小学生生活的工具,学生是为了生活而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这一点教师必须清楚。 人为地把学语文从生活中剥离出来,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就会迷失,语文教学就会失去自己的根。 真要从“根”上说,语文教学的目的从来就不仅仅是学习掌握语文工具,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几个字词、几种读写方法,而是指导学生学会更好地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去认识生活、参与生活、改造生活。 我们呼唤“学生主体的觉醒”,不仅不能把学生看作 语文训练的对象,而且还不能只把学生看作语言文字训练的主体,而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他们的生活的主体,成为自主地学习运用语文这个工具能动地生活的主体。 无数事实也一再证明,无论是阅读还是作文,只有当学生真正联想起自己的生活、融入自己的生活的时候,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才会真正激发起来,语文教学的意义也才会真正显现出来。 由此看来,仅仅把“联系学生生活,加强语文实践”看作语文训练的手段或途径这认识仍然不够通透。 语文工具性教育应把指导学生生活作为根本的目的,把语文教学变成指导学生认识生活、参与生活、改造生活的渠道或途 径,并在生活指导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工具,否则便是本末倒置。 三、远离学生的成长发展、生活需要讨论语文工具性教育,是造成语文教学动机缺失、内容空洞、方法机械的重要原因 多年来,我们在语文工具性认识上视野过于狭窄。 在加强语文训练的过程中,只看到语文工具操作性教育的重要性,忽略了语文工具的目的性教育,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严重迷失,语文教学鲜活生动的内容被抽空,语文教学的方法也越来越机械。 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变成了语言文字形式的机械训练。 教师几乎完全忘记了为什么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 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