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语文的工具性教育内容摘要:
生活的需要。 小学生也是人,也有自己的生活。 虽然他们生活的内容与成人不同,但作为生活的主体,他们也常常用他们特有的目光研究周围的一切,常常为了更好地生活而能动地调整自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甚至还有意识地用他们的语言行为去影响改变自己和他人的生活。 语文正是他们认识生活、参与生活、改造生活的主要工具。 他们不仅在运用语文生活,而且 在自己的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 学习语文与生活结合得是那么紧密,以至于很难分清哪是目的哪是工具。 但是难分清并不等于没必要分清,语文是小学生生活的工具,学生是为了生活而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这一点教师必须清楚。 人为地把学语文从生活中剥离出来,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就会迷失,语文教学就会失去自己的根。 真要从“根”上说,语文教学的目的从来就不仅仅是学习掌握语文工具,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几个字词、几种读写方法,而是指导学生学会更好地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去认识生活、参与生活、改造生活。 我们呼唤“学生主体的觉醒”,不仅不能把学生看作 语文训练的对象,而且还不能只把学生看作语言文字训练的主体,而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他们的生活的主体,成为自主地学习运用语文这个工具能动地生活的主体。 无数事实也一再证明,无论是阅读还是作文,只有当学生真正联想起自己的生活、融入自己的生活的时候,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才会真正激发起来,语文教学的意义也才会真正显现出来。 由此看来,仅仅把“联系学生生活,加强语文实践”看作语文训练的手段或途径这认识仍然不够通透。 语文工具性教育应把指导学生生活作为根本的目的,把语文教学变成指导学生认识生活、参与生活、改造生活的渠道或途 径,并在生活指导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工具,否则便是本末倒置。 三、远离学生的成长发展、生活需要讨论语文工具性教育,是造成语文教学动机缺失、内容空洞、方法机械的重要原因 多年来,我们在语文工具性认识上视野过于狭窄。 在加强语文训练的过程中,只看到语文工具操作性教育的重要性,忽略了语文工具的目的性教育,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严重迷失,语文教学鲜活生动的内容被抽空,语文教学的方法也越来越机械。 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变成了语言文字形式的机械训练。 教师几乎完全忘记了为什么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 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再论语文的工具性教育
相关推荐
1、势差 电势 电势能 静电屏蔽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 6 分,漏选的得 3 分,错选的得 0 分)1(高考安徽理综)在光滑的绝缘水平面上,有一个正方形点 a、 c 处分别固定一个正点电荷,电荷量相等,如图所示若将一个带负电的粒子置于 b 点,自由释放,粒子将沿着对角线复运动粒子从 b 点运动到 d
)他们哀求到:(生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 ) 假如你是志愿军战士,把心里想说的话告诉大娘 吧。 (生有感情读第一自然段。 ) 小结写法:学到这,回顾第一自然段,文章先劝说,再叙述大娘冒着炮火送打糕,救伤员失去了小孙孙等这些事例,而从中有抒发了大娘对志愿军的真情实感。 文章运用了既叙述又抒情的方法。 (板书“叙事、抒情) 三、 迁移方法,合作研读。 过渡:请你用刚才的方法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教师备选题库1(2012鞍山模拟)如图 1 所示是一种汽车安全带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当汽车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摆锤竖直悬挂,锁棒水平,棘轮可以自由转动,安全带能被拉动。 当汽车突然刹车时,摆锤由于惯性绕轴摆动,使得锁棒锁定棘轮的转动,安全带不能被拉动。 若摆锤从图中实线位置摆到虚线位置,汽车的可能运动方向和运动状态是()图 1A向左行驶、突然刹车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课下限时集训(时间:40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60 分)1从下列提供的各组物理量中可以算出氢气密度的是()A氢气的摩尔质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B氢气分子的体积和氢气分子的质量C氢气的摩尔质量和氢气的摩尔体积D氢气分子的质量和氢气的摩尔体积及阿伏加德罗常数解析:选 知氢气的摩尔质量,未给出氢气的体积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教师备选题库1(2013广东调研考试)如图 1 所示,一质量为 m 的滑块以初速度 固定于地面的斜面底端 A 开始冲上斜面,到达某一高度后返回 A,斜面与滑块之间有摩擦。 图 2 中分别表示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 v、加速度 a、势能 机械能 E 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图 1图 2解析:选 C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滑块上升阶段有: F f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课下限时集训(时间:40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60 分)1关于静电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势等于零的物体一定不带电B电场强度为零的点,电势一定为零C同一电场线上的各点,电势一定相等D负电荷沿电场线方向移动时,电势能一定增加解析:选 D电场中某点电势是否为零与电场强度的大小及物体是否带电无关,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