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的教案内容摘要:

怎样理解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 悄悄无声,笙箫有声,这是一对矛盾,但在作者这里却达成了统一。 诗人内心一定翻滚如大海,但是离别愁绪压倒了一切,所以痛苦的笙箫离别曲只能在心中回荡。 这是多么沉 重的痛苦啊。 (别离的笙箫是悄悄的,看似矛盾,实际上在这里达成了统一,悄悄有孤寂的意思,离别的笙声更加剧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寂静区别,无声音称为寂,如万籁俱寂,而静则有和谐的意思在里面,还有一种生机。 又如贫穷,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第二课时:主题分析及徐志摩其他的诗欣赏 问:徐志摩为什么对康桥如此依恋。 (有没有同学能够试着说一下。 《人间四月天》) 参考: 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里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1920 年,由于狄更生先生的劝说与推荐,诗人以特别生的资格在剑 桥大学读书,度过了一年多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 康桥是他经常去读书、散步,划船的地方,就是在这一段时间内,诗人 “慢慢地 „发见 ‟了康桥 ”,对他充满了感情, “我不曾知道过更大的愉快。 ”正因为如此,诗人第三次欧游时,一个人悄悄地来到了康桥。 然而 “会难别易 ”,短短的停留后,诗人不得不依依不舍地告别康桥。 “黯然而销魂者,唯别而己 !”江淹《别赋》 )几个月后诗人追忆这一次离别时,字里行间依然充满了浓浓的眷恋之情。 同学们将来也可以写一个再别盐外。 在诗人笔下,康桥是有灵魂、有感情的,或者说充满灵性的。 诗的 开始用了三个 “轻轻的 ”,仿佛母亲怕惊醒熟睡的婴孩一样,诗人对康桥的那份怜惜,那份依恋跃然纸上。 因为眷恋,所以当诗人即将离去时, 寻常的景物在诗人充满感情的目光中也变得不寻常起来。 康桥水光潋滟,美丽中浸看一层凄迷;油油的水草是康河伸出的 —只只小手,像在欢迎,又像在挽留;榆树下的清潭,沉淀着往昔的康桥生活,那些美好的日子像陈年老窖,发出阵阵醇香 ……诗人几乎控制不住自己,想要撑一只长篙,划向康河深处放歌。 然而梦毕竟是梦,诗人不得不面对现实,把对康桥的眷恋之情压在心底,悄悄地离开,不惊醒这里的一花一草,整个康桥世界 都在为诗人的离去而沉默。 全诗快乐与惆怅交织,柔美与伤感并存,优美的景物描写中寄寓了很深的情意,表现出了诗人对康桥深深的眷恋。 如果仅仅是对剑桥大学的美好回忆,那为什么不说我轻轻地挥手,告别剑桥图书馆。 康桥的风光是十分优美的,诗人称康桥为 “全世界最美丽的一条水 ”。 在诗人对康桥的眷恋里,饱含着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这种热爱与向往不是 —般人的游山玩水,而是诗人性情与大自然深深的契合。 诗人说过: “我是一个生命的信仰者,我信生活决不是我们大多数人仅仅从自身经验推得的那样暗惨。 我们的病根是 „忘本 ‟。 人是自然的 产儿,就比枝头的花与鸟是自然的产儿;但我们不幸是文明人, 入世深似一天,离自然远似一天。 离开了泥土的花草,离开了水的鱼,能快活吗 ?能生存吗 ?从大自然,我们取得我们的生命;从大自然,我们应分取得我们继续的资养。 ” 可见,这里的康桥世界,已成为大自然的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