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教学设计(2)内容摘要:
内能大小变化表现在哪。 ( 2)讨论结果: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物体温度升高,表明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意味着内能增加。 2.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 1)分组实验并讨论。 [想一想 做一做 ] 你怎样让一 小组讨论。 从宏观现象推理出微观机制,再从微观理论推出宏观表现,思考内能改变的外在表现。 学生尝试总结。 小组讨论并实践提高铁丝温度的方法。 提出使铁丝温度 升高 的方法有: 用火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 用 能力。 什么时 候 分 子 运动 得快。 什么时候分子间的作用力会发生变化。 这是对上节课所学知识很好的考察机会,是学有所用的体现。 给学生搭建平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散思维,在已有 4 段 50cm的铁丝温度升高呢。 ① 请各组说出使物体温度 升高的方法,教师一一板书。 ② 让学生对各组的方法进行评价,发出质疑。 ③ 引导学生将方法归类。 (2)改变物体内能方法:热传递 ① 让学生讨论热传递发生的条件。 ② 提 出 “ 热量 ” 的标准物理概念。 ( 3)改变物体内能方法:做功 ① 做功:演示实验 A ② 演示实验 B 实验 B 要让学生看,还要做。 教师要让两组同学来做这个实验,第一次 粗做,第二次细做。 详细描述实验看到的、体验到的感受。 3. 两种方式改变内能的本质。 让学生从能量转化角度,分析一下这两种方式的本质。 焰加热、太阳晒、用手搓、用手 焐 、踩在脚下用力一拉、用锤子不断敲击、反复弯折等等。 交流、讨论,尝试归类。 初步明确物体温度升高的方法。 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注意聆听教师讲解 “ 热量 ” 的 概念。 观看教师演示实验 A。 两个学生合作,演示实验B。内能教学设计(2)
相关推荐
1、 第 1 页 模型组合讲解 人船模型模型概述“人船”模型极其应用如一人(物)在船(木板)上,或两人(物)在船(木板)上等,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极为常见,分值高,区分度大,如果我们在解题中按照模型观点处理,以每题分布给分的情况来看还是可以得到相当的分数。 模型讲解例. 如图 1 所示,长为 L、质量为 M 的小船停在静水中,质量为 m 的人从静止开始从船头走到船尾,不计水的阻力
1、 第 1 页 模型组合讲解 电磁流量计模型模型概述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时受到电场力、洛伦兹力有时还有考虑重力的作用,发生偏转或做直线运动,处理方法有很多共同的特点,同时在高考中也连年不断,实际应用有电磁流量计、磁流体发电机、霍尔效应等,所以我们特设模型为“电磁流量计”模型。 模型讲解例 1. 图 1 是电磁流量计的示意图,在非磁性材料做成的圆管道外加一匀强磁场区域
市小学电化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年会选三优”评选一等奖; 2020 年 4 月 获 北京市 2020 年小学新课程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和展示活动中荣获英语(低学段)二等奖; 2020年 12月 二年级英语 教学课例 《 Unit12Review》 故事教学获北京市第五届创新教学案例评比活动二等奖; 2020年 7月微课 《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
也说过,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问题的提出往往是求知者调动自己原有的知识储蓄,是主动的、新颖的、独特的,是个性感知的厣示,是智慧火花的展示。 而解决问题是被动的,它的新颖性、独特性、个性化相对弱些。 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十分注重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的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进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