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试题 研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内容摘要:
1、- 1 2009广东理基)一个实验小组在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 a 和 b,得到弹力与弹簧长度关系的图象如图实37 () 图实3原长比 b 劲度系数比 b 劲度系数比 b 象的横轴截距表示弹簧的原长,A 错误;图象的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B 正确,C 错误;图象不过原点,D 2.(2010临沂质检)如图实3 8 甲所示,一个弹簧一端固定在传感器上,力或压力 )时,在电脑上得到了弹簧形变量与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的关系图象,如图实3 8 ()图实300 N/度系数不变解析:由图乙知,Fx 是一个过原点的直线,k N/m200 N/m,可知 A 错,B 、C、 2、2010安徽省两地三校联考)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如下问题:一轻弹簧竖直悬挂于某一深度为 h25.0 开口向下的小筒中( 没有外力作用时弹簧的下部分位于筒内,但测力计可以同弹簧的下端接触),如图实3 9 甲所示,如果本实验的长度测量- 2 l,现要测出弹簧的原长 弹簧的劲度系数,该同学通过改变 l 而测出对应的弹力 F,作出 Fl 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则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弹簧的原长 m 9解析:由胡克定律可得 Fkxk(h l l 0)k(hl 0)l 图线的斜率即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k N/m100 N/m,k(h l 0)10 N ,得 0010 甲所示的装置 3、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被测弹簧一端固定于 A 点,另一端 边竖直固定一最小刻度为 刻度尺,当挂两个钩码时,绳上一定点 P 对应刻度如图实 310 乙中 线所示,再增加一个钩码后, P 点对应刻度如图实310 乙中 线所示,已知每个钩码质量为 50 g,重力加速度 g9.8 m/被测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10解析:对钩码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和胡克定律,得2mgk(ll 0)3mgk(l l 0)则 k N/m70 N/ l 5010 30 3挂三个钩码时,可列方程(mm m)g 3 5010 30 2 m011 所示装置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后在弹簧下端挂上钩码,并逐个增加钩码,测出指 4、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所得数据列表如下:(g 取 9.8 m/ 图实311钩码质量(1)根据所测数据,在图实312 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指针所指的标尺的刻度 x 与钩码质量 m 的关系曲线.(2)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和关系曲线可以判断,在N 范围内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关系满足胡克定律,这种规格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为N /12解析:(1)根据题目中所测量的数据进行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 或直线)连接各点,在连接时应让尽量多的点落在线上,偏差比较大的点舍去,不在线上的点尽量均匀分布在线的两侧, -(2)根据所画图象可以看出,当 m0 2 g0.5 ,标尺刻度 x 与钩码质量 m 成一次函数关系,所以在 F 5、范围内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关系满足胡克定律,由胡克定律 Fk x 可知,图线斜率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弹簧的劲度系数 k,即k N/0 2 1)见解析(2)0 2008北京高考)某同学和你一起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并测弹簧的劲度系数 后将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竖直放在弹簧一侧,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 簧下端挂一个 50 g 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 簧下端挂两个 50 g 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 ;挂七个 50 g 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 1)下表记录的是该同学已测出的 6 个值,其中有两个数值在记录时有误,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和 )实验中,L 3 和 个值还没有测定, 6、请你根据图实313 13(3)为了充分利用测量数据,该同学将所测得的数值按如下方法逐一求差,分别计算出了三个差值:d 1L 4L 0cm,d 2L 5L 1cm,d 3L 6L 2d 4 4)根据以上差值,可以求出每增加 50 g 砝码的弹簧平均伸长量 d1、d 2、d 3、d 4 表示的式子为:L ,代入数据解得 L 5)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 kN/m. (g 取 9.8 m/析:(1)L 5、L 6两组数据在读数时均没有估读值.(2)根据表格已知读数,刻度尺上端的刻度数小,因而 7 -(3)题中三组数据在寻求多挂 4 个砝码形成的长度差,故 7L 3(4)每增加 4 个砝码弹簧的平均伸长量 7、,则每增加 1 个砝码弹簧的平均L ,代入数据求得 L(5)由(3)(4)可知,弹力 F 和弹簧伸长量 L 成正比,即满足 F入数据k N/m28 N/010 30 2答案:(1)L 5L 6(2) 3) 5)28弹性限度内,伸长量 x 与弹力 F 成正比,即 Fk 的值与橡皮筋未受到拉力时的长度 L、横截面积 S 有关,理论与实践都表明 kY ,其中 Y 是一个由材料决料力学上称之为杨氏模量.(1)在国际单位制中,杨氏模量 Y 的单位应该是 () C.N/m )有一段横截面是圆形的橡皮筋,应用如图实314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测量出它的杨氏模量 Y a 测得橡皮筋的长度 L用测量工具 b 测得橡 8、皮筋未受到拉力时的直径 D么测量工具 a 应该是,测量工 图实314具 b 应该是.(3)下面的表格是橡皮筋受到的拉力 F 与伸长量 x 的实验记录 x 图象,由图象可求得该橡皮筋的劲度系数 kN /m.(4)这种橡皮筋的 Y 值等于 1)在弹性限度内,弹力 F 与伸长量 x 成正比,F 根据题意可知,k 项 D 正确.(2)根据精确度判断可知 a 为毫米刻度尺,b 为螺旋测微器 .(3)根据表格数据,描点、连线,可得 Fx 图象如图所示 k 02 N/)根据 Y 求得,Y510 6 1)D(2)毫米刻度尺螺旋测微器(3)图象见解析图0 2(4)510 6 2010南京模拟)17 世纪英国 物 9、理学家胡克发现: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形变量与弹力成正比,学习小组同学研究“金属线材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截面为圆形的金属丝或金属杆在弹性限度内,其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由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长度、不同半径的线材”作为研究对象,用测距仪、传感器等仪器测量线材的伸长量随拉力变化的规律,纳后,对他们的假设进行了补充完善.(1)上述科学探究活动中,属于“制定计划”和“搜集证据 ”的环节分别是、 .(2)请根据上述过程分析他们的假设是否全部正确。 若有错误或不足,定研究对象,选取实验器材属“制定计划” ;实验过程和测量数据属“搜集证据” x 与拉力 F、长度 L、直径 D 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比如长度、直径不变,再研究伸长量与力的关系,1)BC(2)属丝 (杆)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与截面半径的平方成反比,还与金属丝(杆) 的长度成正比。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试题 研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
相关推荐
还不如坚持原有课题。 在矛盾的思想斗争中,让我切身体验到了想做一件事容易,可想要把它做好就会很难,实践是最好的老师。 三、 助教老师 共参与,安全实效是关键 本次活动课要用电磁炉来蒸面,在操作时,若仅有任课老师一人又教授课程又关注原材料的加工,有些力不从心和不安全,为安全起见,于是让两名助教老师参与进来,不仅提高了安全性,也大大提高了实效性,三名老师形成了主讲教师与助教老师的协同配合
1、- 1 2010临沂模拟)如图实 8 所示为同一打点计时器打出 的两条纸带,由纸带可知 ()A在打下计数点“0”至“ 5”的过程中,纸带甲的平 均速度比乙的大B在打下计数点“0”至“5 ”的过程中,纸带甲的平 均 速度比乙的小C纸带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D纸带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解析:在打下计数点“0”至“5”的过程中,两纸带所用时间相同,但甲纸带位移小于乙纸带位移,故 甲 乙 ,选项 A 错,B
1. Greeting. 2. Let’s sing. StepⅡ : Show the reviewing aims. StepⅢ . Review the knowledge. 1. Say the words quickly. 2. Say the parative degree of adjectives. 3. Show the change rules of parative
分小组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五壮士的豪壮。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自由学习全文,默读画批: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他们是五壮士。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 三、确定重点,小组自学 小组经过讨论,很快确定 1—— 2段为学习重点。 教师要根据情况做相应调 整,保证每段都有小组选择。 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小组学习要求: ( l)先读一读学习的内容。 ( 2)抓词句,谈谈五壮士的 “ 壮
饰,请学生进行造型设计。 师:谁想带上这些漂亮的头饰,来前面表演一下。 学生带上头饰用肢体动作表现威武,狡猾和轻盈神态。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状态。 (二)发现 探索 尝试 师:小朋友你们也想设计一个漂亮头饰吗。 师:好,我们来一起学习制作头饰吧。 教师打开班班通,让学生先来观看一些美丽的头饰,欣赏完之后有几个问题请学生回答。 师 :翻到课本 18 页观看图片 ,说说头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