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练习 1.3力的合成与分解内容摘要:
1、的合成与分解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 6 分,漏选的得 3 分,错选的得 0 分)1(湖南澧县模拟)如图 1 所示,用一根细绳和一根杆组成三角支架,绳的一端绕在手指上,杆的一端顶在掌心,当 A 处挂上重物时,绳与杆对手指和手掌心均有作用,对这两个作用力的方向判断完全正确的是图 2 中的 ()【解析】绳对手指有拉力作用,杆对手掌心有压力作用,故选项 D 对【答案】图所示,一个物体由绕过定滑轮的绳拉着,分别用图中所示的三种情况拉住,在这三种情况下,若绳的张力分别为 心对定滑轮的支持力分别为 ()AF 2 BF 2、 3F 1 1F 2F 3 DF 1 3【答案】知力 F 的一个分力 F 成 30角,大小未知;另一个分力 大小为 F,方33向未知则 大小可能是 ()A. F B. F C. F D. 2 233 3【解析】如图所示,因 FF ,所以通过作图可知 2值由图中直角三角形 F,由直角三角形 2 (f(F,2)232 F,由图的对称性知 F 1A F,则(f(F,2)236 36AF 1A F,F 1 F 1 F,即答案 A、C 是正确的33 233【答案】述、计算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 3、必须明确数值和单位)11一种简易“千斤顶” ,如图所示一竖直放置的 T 形轻杆 A 由于光滑限制套管 P 的作用只能在竖直方向上运动若轻杆上端放一质量为 M 的物体 D,轻杆的下端通过一与杆固定连接的小滑轮 O 放在倾角为 的斜面体 C 上,并将 C 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现沿水平方向对 C 施加水平推力 F,为了能将重物 D 顶起,水平推力 F 至少为多大。 【解析】水平推力 F 有两个效果:垂直斜面对小滑轮 O 的弹力 如图所示,即 的一个分力,F NF/又将 D 顶起的竖直向上的力为 因 有 案】12如下图所示,能承受最大拉力为 10N 的细线 竖直方向成 45角,能承受最大拉力 5N 的细线 4、平,细线 承受足够的拉力,为使 B 均不被拉断,端所悬挂物体的最大重力是多少。 【解析】当 端所悬物重不断增大时,细线 B 所受的拉力同时增大取 力分析如图所示,假设 会被拉断,且 的拉力先达到最大值,即 10N,根据平衡条件有 110 N22由于 B 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所以在物重逐渐增大时,细线 被拉断再假设 上的拉力刚好达到最大值 (即 N)处于将被拉断的临界状态,根据平衡条件有F 2 1F 据平衡条件有 2N.【答案】52010连云港质检)如图所示,轻杆 C 点用光滑铰链与墙壁固定,杆的 B 点通过水平细绳 杆与竖直墙壁保持 30的夹角若在 B 点悬挂一个定滑轮( 不计重力),某人用它匀速地提起重物已知重物的质量 m30的质量 M50kg,g 取 10m/1)此时地面对人的支持力;(2)轻杆 绳 受的力【答案】(1)200N (2)400 N200。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练习 1.3力的合成与分解
相关推荐
1、第 - 1 - 页 共 15 页 难点之六 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一、难点形成原因:1、不能正确理解竖直上抛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位移方向的改变和时间、速率等物理量的对称性由于高中学生认知还不够深入,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分析不到位,加之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形成了各矢量方向不变的思维定势,导致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对速度方向的改变、位移方向的改变缺乏思考,对运动时间、位移、速率等物理量的对称性不会分析
1、第 6 讲实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假设 大小及方向固定不变,为了使橡皮条仍然伸长到 O 2 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以有多个方向 方向和大小是唯一确定的 方向唯一确定,大小可有多个值答案:列关于这根弹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N/103 N/00 N 的拉力作用时,弹簧的长度是 40 0 ,弹簧产生的拉力是 200 00 N/m 的弹簧原长是 10 它的长度是 12
1、擦力 物体的受力分析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 6 分,漏选的得 3 分,错选的得 0 分)1用手握住一个油瓶(油瓶始终处于竖直方向,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瓶中油的质量增大时,手握瓶的力必须增大B手握得越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越大C不论手握得多紧
1、 第 1 页 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势能典型例题剖析例 1 一个物体从斜面上高 h 处由静止滑下并紧接着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量得停止处对开始运动处的水平距离为 S,如图 827,不考虑物体滑至斜面底端的碰撞作用,并设斜面与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因数相同求摩擦因数 思路点拨 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它从静止开始运动,最后又静止在平面上,考查全过程中物体的动能没有变化,即
1、周运动及其应用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 6 分,漏选的得 3 分,错选的得 0 分)1如图所示,一个匀速转动的半径为 r 的水平圆盘上放着两个小木块 M 和 N,木块 M 放在圆盘的边缘处,木块 N 放在离圆心 r 的地13方,它们都随圆盘一起运动比较两木块的线速度和角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