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重点专题突破专题14 电磁感应功能内容摘要: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电磁感应功能【例1】光滑曲面与竖直平面的交线是抛物线,如图所示,抛物的方程是y=x 2,下半部处在一个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中,磁场的上边界是y=中虚线所示),一个小金属环从抛物线上y=b(b v 0),果从过时间金属框框分离后的速度各多大?解析:下滑过程有安培力做功,机械能不守恒;力等于安培力,解析:两种情况下产生的总热量,解析:铝环向右运动时,环内感应电流的磁场与磁铁产生相互作用,使环做减速运动,磁铁向右做加速运动,待相对静止后,系统向右做匀速运动,由I=(m+M)v,得v=I/(m+M),即为磁铁的最大速度,环的最小速度,其动能的最小值为m/2I/(m+M) 2、 2,铝环产生的最大热量应为系统机械能的最大损失量,I 2/2(m+M)=m(m+M)解析:这是一道选用力学规律求解电磁感应的好题目,线框做的是变加速运动,不能用运动学公式求解,那么就应想到动能定理,设线框刚进出时速度为v 1和v 2,则第一阶段产生的热量,第二阶段产生的热量Q 2=,只要能找出v 1和v 2的关系就能找到答案,由动量定理可得 世昌的博客 ,当砝码加速下落到速度最大时,砝码的合外力为零,此时I 2式得 P L)2R=; 安 =(g,转化的内能=F 安 1)撤去通过电阻金属杆受到的安培力大小撤去P=I 2电阻时,通过I/2,则金属杆受到的安培力F安=F/2,方向水平向左,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方向水平向左(2)撤去属杆在与速度方向相反的安培力作用下,做减速运动直到停下。 设匀速运动时金属杆的速度为v,则I 2(R+r)=P=I 2R,解得由能量守恒可得,撤去1)生的感应电动势E=,当如图乙所示位置时,方框 框中的热功率为:(2)在形框和方框组成的系统所受外力为零,故系统动量守恒,设到达图示位置时具有共同的速度v,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3)设,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3+3两框架脱离以后分别以各自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时间(v 2t=得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高考物理重点专题突破专题14 电磁感应功能
相关推荐
光心: (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 (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 (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典型光路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 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 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
1、课下针对高考押题训练押题训练(一)1(2012天津高考)如图 1 甲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的物块 A,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 与时间 t 的关系如图 1 乙所示,设物块与地面的静摩擦力最大值 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则()图 1A0t 1 时间内 F 的功率逐渐增大Bt 2 时刻物块 A 的加速度最大Ct 2 时刻后物块 A 做反向运动Dt 3 时刻物块 A 的动能最大解析:选 t 1时间内,物块静止
1、- 56 -+8 习题 2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将沿电场线运动 区域电场线左右对称分布,M、N 为对称线上两点。 电势一定等于 N 场强一定大于 N 点的电势能大于在 N 点移动到 N 点,线表示匀强电场的电场线,虚线表示一个带电粒子射入该电场后的运动轨迹,a、b 是轨迹上的两个点。 不计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点的电势能一定大于在 b 点的电势能 a 点的动能一定大于在 b
C、 以河水 为 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D、 以河水 为 参照物,人是运 动的 1 甲看到:路旁树木向东运动。 乙看到:甲静止不动。 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应当是 ( ) ,乙向东运动 ,乙向西运动 某同学在公路旁由东向西行走,一辆汽车从它后面向西疾驰而过,则这个同学相对于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 )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8 分)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 2020 m
国航天技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神舟系列飞船的外表面都涂有特殊材料,它在高温下 ______ ( 填写“吸热”或“放热” ) 变成液态或气态,对飞船起到保护作用。 二、选择题 下列自然现象中吸热的是:( ) A、早春河流上冰的消融 B、初夏旷野里雾的形成 C、深秋草木上露的出现 D、初冬砖瓦上霜的形成 用压力锅煮稀饭,能节省时间。 最主要的原因是( )
1、第 2 讲 临界极值问题题型特点临界与极值问题在高考物理中是经常出现的一类题目,尤其在力与物体的平衡、物体的运动、恒定电流、磁场和电磁感应等综合问题的考查中频繁出现,同时极值和临界问题的求解离不开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 1临界问题在找临界状态和临界量时,常常用到极限分析法:即通过恰当地选取某个物理量(临界物理量) 推向极端(“极大”或“极小” , “极左”或“极右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