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模型组合讲解 弹簧模型(功能问题)内容摘要:

1、 第 1 页 模型组合讲解 弹簧模型(功能问题)模型概述弹力做功对应的弹簧势能,分子力做功所对应的分子势能、电场力做功对应的电势能、重力做功对应的重力势能有区别,但也有相似。 例:(2005 年江苏高考)如图 1 所示,固定的水平光滑金属导轨,间距为 L,左端接有阻值为 R 的电阻,处在方向竖直,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中,质量为 m 的导体棒与固定弹簧相连,放在导轨上,导轨与导体棒的电阻均可忽略。 初始时刻,弹簧恰处于自然长度,导体棒具有水平向右的初速度。 在沿导轨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导体棒始终与导轨垂直并保1)求初始时刻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 (2)若导体棒从初始时刻到速度第一次为零时,弹簧的弹 2、力势能为 ,则这一过程中1 和电阻 R 上产生的焦耳热 别为多少。 (3)导体棒往复运动,最终将静止于何处。 从导体棒开始运动直到最终静止的过程中,电阻 R 上产生的焦耳热 Q 为多少。 图 1解析:(1)初始时刻棒中感应电动势 ,棒中感应电流 ,作用于棒上的培力 ,联立解得 ,安培力方向:水平向左;)由功和能的关系,得安培力做功 ,电阻 R 上产生的焦耳热3)由能量转化平衡条件等,可判断:棒最终静止于初始位置。 20 第 2 页 模型要点在求弹簧的弹力做功时,因该变力为线性变化,可以先求平均力,再用功的定义进行计算,也可据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或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求解,图象中的“面积”功也是我们要熟悉 3、掌握的内容。 弹力做功的特点:弹力的功等于弹性势能增量的负值。 弹性势能的公式 ,高2考不作定理要求,可作定性讨论。 因此,在求弹力的功或弹性势能的改变时,一般从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的角度来求解。 分子力、电场力、重力做正功,对应的势能都减少,反之增加。 都具有相对性系统性。 弹簧一端连联物、另一端固定:当弹簧伸长到最长或压缩到最短时,物体速度有极值,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此时也是物体速度方向发生改变的时刻。 若关联物与接触面间光滑,当弹簧恢复原长时,物体速度最大,弹性势能为零。 若关联物与接触面粗糙,物体速度最大时弹力与摩擦力平衡,此时弹簧并没有恢复原长,弹性势能也不为零。 用 来计算,此时有两个方案:一是严格带符 4、号运算,q 和 均考虑正和负, 的正、负直接表明电场力做功的正、负;二是只取绝对值进行计算,所得 W 只是功的数值,至于做正功还是负功。 可用力学知识判定。 做功与移动的路径无关,仅与始末位置的电势差有关。 误区点拨电场力、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取决与始末位置;而弹力、分子力与距离(形变量、分子间距)有关,所以它们的做功与对应的势能问题就可以进行归纳类比。 由功的定义式 来计算,要求式中 F 为恒力才行,所以,这个方法有局限性,如在强电场中使用。 模型演练(2005 年江苏联考)利用传感器和计算机可以测量快速变化力的瞬时值。 如图 2 是用这种方法获得的弹性绳中拉力 F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线。 实验时,把小球举高到绳子的悬点 O 处,然后放手让小球自由下落。 由此图线所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图 2 第 3 页 A. 刻小球速度最大;B. t1t 2 期间小球速度先增大后减小;C. 刻小球动能最小;D. 刻小球动量一定相同答案:B。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