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模型组合讲解 追碰模型内容摘要:
1、 第 1 页 模型组合讲解 追碰模型模型概述追碰是物理上一个重要模型,它涉及到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等诸多知识点。 从物理方法的角度看。 处理碰撞问题,通常使用整体法(系统) 、能量方法,守恒方法及矢量运算。 “追碰”模型所设计的内容在每年的高考中可以以选择、计算题形式出现,所以该类试题综合性强,区分度大,分值权重高,因该部分内容恰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两个规律的联手演绎,是中学阶段最重要的主干知识之一,因此相关内容就成为每年高考测试的热点内容。 模型讲解一、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矢量性例 1. 如图 1 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大小相同的 A、B 两球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两球质量关系为 ,规定向右为正方向 2、,A、B 两球的动量均为 6kgm/s,运动中两发生碰撞,碰撞后 A 球的动量增量为 ,则:( )图 1A. 左方是 A 球,碰撞后 A、B 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 2:5B. 左方是 A 球,碰撞后 A、B 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 1:10C. 右方是 A 球,碰撞后 A、B 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 2:5D. 右方是 A 球,碰撞后 A、B 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 1:10解析:题中规定向右为正方向,而 的动量均为正,所以 向右运动,又,所以 ,可以判断 A 球在左方,;碰撞后 A 的动量变化根据动量守恒可知,B 球的动量变化 ,所以碰后 的动量分别为解得46(/)6( ,所以 A 正确。 5:2:量守恒定 3、律的矢量性即是重点又是难点,解题时要遵循以下原则:先确定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矢量取正号,与正方向相反的矢量取负号,未知矢量当作正号代入式中,求出的结果若大于零,则与正方向相同,若小于零则与正方向相反,同时也要善于利用动量与动能的关系,但要注意它们的区别。 二、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处理微观粒子的追碰例 2. 在核反应堆里,用石墨作减速剂,使铀核裂变所产生的快中子通过与碳核不断 第 2 页 的碰撞而被减速。 假设中子与碳核发生的是弹性正碰,且碰撞前碳核是静止的。 已知碳核的质量近似为中子质量的 12 倍,中子原来的动能为 求:(1)经过一次碰撞后中子的能量变为多少。 (2)若 经过多少次碰撞后,中子的能量才 4、可减少到 析:按弹性正碰的规律可求出每次碰撞后中子的速度变为多少,对应的动能也就可以求解;在根据每次碰撞前后的动能之比与需要减少到 原动能 比值关系,取对数求出碰撞次数(必须进位取整)。 (1)弹性正碰遵循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两个规律。 设中子的质量为 m,碳核的质量为 M,有: 22120由上述两式整理得: 0001 132则经过一次碰撞后中子的动能: 020211 69)(2)同理可得 0212( 0)169(经过 n 次碰撞,中子的动能才会减少至 ,解上式得。 4评点:广义上的碰撞,相互作用力可以是弹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因此,碰撞可以是宏观物体间的碰撞,也可以是微观粒子间的碰撞。 说明 5、:考试大纲强调“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计算中常遇到的是以下一些数学问题: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这两类问题的处理方法是先用数学归纳法找出规律,再求解;对 ,当 2,对 的形式(即 ) ,则在 时,y 有极值。 iA52A 第 3 页 对 的形式,其中均为 a、b 变量,但 恒量( 、 ) ,则可极值等。 2/)(模型要点在近年高考中,考查的碰撞皆为正碰问题。 碰撞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同时它一直是学生学习和高考的难点。 碰撞在 考试说明中作 要求掌握。 1. 碰撞的特点:(1)作用时间极短,内力远大于外力,总动量总是守恒的;(2)碰撞过程中,总动能不增。 因为没有其他形 6、式的能量转化为动能;(3)碰撞过程中,当两物体碰后速度相等时,即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时,系统动能损失最大;(4)碰撞过程中,两物体产生的位移可忽略。 2. 碰撞的分类:按能量变化情况可分为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包括完全非弹性碰撞)。 3. 能量方面:弹性碰撞动能守恒;非弹性碰撞动能不守恒;完全非弹性碰撞能量损失(不能完全恢复原形)最大。 注意: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分析推理、应用等实验中,不论在平面还是斜面或用其他方式进行,我们都要注意守恒的条件性。 解题原则:(1)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原则;(2)碰撞后系统动能不增原则;(3)碰撞后运动状态的合理性原则。 碰撞过程的发生应遵循客观实际。 如甲物追乙物并发生碰撞 7、,碰前甲的速度必须大于乙的速度,碰后甲的速度必须小于、等于乙的速度或甲反向运动。 解决“追碰”问题大致分两类运动,即数学法(如函数极值法、图象法)和物理方法(参照物变换法、守恒法等)。 模型演练如图 2 所示,一水平放置的圆环形刚性槽固定在桌面上,槽内嵌放着三个大小相同的刚性小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 m1、m 2、m 3、m 2m 32m 1,小球与槽的两壁刚好接触,而且它们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不计。 开始时,三球处于槽中 I、位置,彼此间距离相等,m 2 和 止,m 1 以速度 沿槽运动,R 为圆环的内半径和小球半径之和,各0v球之间的碰撞皆为弹性碰撞,求此系统的运动周期 T。 图 2答案:先考虑 碰撞,令 v1、v 2 分别为它们的碰后速度,由弹性正碰可得: 第 4 页 0212213当 碰后,交换速度,m 2 停在 ,m 3 以 的速率运动。 因为三段圆弧02 动到位置 I 时,m 1 恰好返回。 它们在 I 处的碰撞, 在 I 处,m 1 又以 运动到 ,共经历了一个周期的 ,则:m 1 两次由位置 I 处的时间为: , 由位置 动到 的时间为:2由位置 动到 I 的时间为:。 3023 以系统的周期为: 321。高考物理模型组合讲解 追碰模型
相关推荐
脉搏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 ( ) 三、选择题。 ( 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最早提出“日心说”的科学家是( )。 A、哥白尼 B、托勒密 C、牛顿 D、伽利略 1666 年, 英国 科学家 ( ) 在暗室中,让阳光通过 三棱镜 折射到墙上,结果太阳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A、爱 迪生 B、居里夫人 C、牛顿 D、伽利略 下面( )不属于自然光源。 A、阳光 B、闪电 C、灯光 D
1、第 1 页 共 8 页高三复习难点精讲:电能输送基础知识 一、变压器1理想变压器的构造、作用、原理及特征构造:两组线圈(原、副线圈)绕在同一个闭合铁芯上构成变压器作用:在输送电能的过程中改变电压原理: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了电磁感应现象特征:正因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来工作的,所以变压器只能在输送交变电流的电能过程中改变交变电压2理想变压器的理想化条件及其规律在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两端加交变电压
1、第 1 页 共 7 页高三高考复习难点精讲:光的波动性目的要求:了解光的“微粒说”与“波动说” ,熟悉相干条件。 掌握双缝干涉的特征及规律、条纹分布情况及明、暗纹位置特征。 熟悉薄膜干涉的特征及其应用。 掌握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及条纹特征熟悉电磁波谱和各种电磁波的产生机理、基本特征及应用类型。 熟悉光电效应现象所遵循的基本规律。 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 过程及内容:第 1 课时
1、第 1 页 共 15 页高三复习难点精讲:万有引力定律目的要求:理解万有引力定律, 课时: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知识简析 )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2)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于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