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难点精讲 动量 动量守恒内容摘要:
1、第 1 页 共 28 页高考复习难点精讲:动量 动量守恒目的要求:掌握动量、冲量等概念,着重抓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运用中的矢量性、同时性、相对性和普适性,掌握其基本运用方法,特别是与能量相结合的问题。 过程及内容:第 1 课时:动量、冲量和动量定理知识简析一、动量1、动量: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是矢量,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动量的合成与分解,按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是状态量;通常说物体的动量是指运动物体某一时刻的动量,计算物体此时的动量应取这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是相对量;物体的动量亦与参照物的选取有关,常情况下,指相对地面的动量。 单位是 kgm/s;2、动量和动能的区别和联系动量 2、的大小与速度大小成正比,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平方成正比。 即动量相同而质量不同的物体,其动能不同;动能相同而质量不同的物体其动量不同。 动量是矢量,而动能是标量。 因此,物体的动量变化时,其动能不一定变化;而物体的动能变化时,其动量一定变化。 因动量是矢量,故引起动量变化的原因也是矢量,即物体受到外力的冲量;动能是标量,引起动能变化的原因亦是标量,即外力对物体做功。 动量和动能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两者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运动物体的特性,且二者大小间存在关系式:P 22量的变化及其计算方法动量的变化是指物体末态的动量减去初态的动量,是矢量,对应于某一过程(或某一段时间)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其 3、计算方法:(1 ) P=P t 一 要计算 t 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 (2 )利用动量定理 P=F t,通常用来解决 t;不在一条直线上或 F 为恒力的情况。 二、冲量1、冲量: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该力的冲量是矢量,如果在力的作用时间内,力的方向不变,则力的方向就是冲量的方向;冲量的合成与分解,按平行四边形法则与三角形法则冲量不仅由力的决定,还由力的作用时间决定。 而力和时间都跟参照物的选择无关,所以力的冲量也与参照物的选择无关。 单位是 Ns;2、冲量的计算方法(1 ) I=Ft采用定义式直接计算、主要解决恒力的冲量计算问题。 (2 )利用动量定理 P主要解决变力的冲量计算问题,但要注意上式中 4、F 为合外力(或某一方向上的合外力)。 三、动量定理1、动量定理:物体受到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Ft=一 Ftp /p;该定理由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来:(质点 m 在短时间 t 内受合力为 F 合,合力的冲量是F 合 t;质点的初、未动量是 mv t,动量的变化量是 P=(根据动量定理得:F 合= ( t)2单位:牛秒与千克米秒统一: l 千克米秒=1 千克米秒 2秒=牛秒;3理解:(1 )上式中 F 为研究对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内的所有外力的合力。 (2)动量定理中的冲量和动量都是矢量。 定理的表达式为一矢量式,等号的两边不但大第 2 页 共 28 页小相同,而且方向相同,在高中阶段,动量定 5、理的应用只限于一维的情况。 这时可规定一个正方向,注意力和速度的正负,这样就把大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 (3)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一般是单个质点。 求变力的冲量时,可借助动量定理求,不可直接用冲量定义式4应用动量定理的思路:(1)明确研究对象和受力的时间(明确质量 m 和时间 t) ;(2)分析对象受力和对象初、末速度(明确冲量 I 合,和初、未动量 t) ;(3)规定正方向,目的是将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4)根据动量定理列方程(5)解方程。 四、动量定理应用的注意事项1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物体或可看作单个物体的系统,当研究对象为物体系时,物体系的总动量的增量等于相应时间内物体系所受外力的合力的 6、冲量,所谓物体系总动量的增量是指系统内各个的体动量变化量的矢量和。 而物体系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是把系统内各个物体所受的一切外力的冲量的矢量和。 2动量定理公式中的 F 是研究对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内的所有外力的合力。 它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 当合外力为变力时 F 则是合外力对作用时间的平均值。 3动量定理公式中的 (研究对象的动量的增量,是过程终态的动量减去过程始态的动量(要考虑方向) ,切不能颠倒始、终态的顺序。 4动量定理公式中的等号表明合外力的冲量与研究对象的动量增量的数值相等,方向一致,单位相同。 但考生不能认为合外力的冲量就是动量的增量,合外力的冲量是导致研究对象运动改变的外因,而动量的增量却 7、是研究对象受外部冲量作用后的必然结果。 5用动量定理解题,只能选取地球或相对地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做参照物。 忽视冲量和动量的方向性,造成 I 与 P 正负取值的混乱,或忽视动量的相对性,选取相对地球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做参照物,是解题错误的常见情况。 规律方法 1、冲量和动量变化量的计算【例 1】如图所示,倾角为 的光滑斜面,长为 s,一个质量为 m 的物体自 A 点从静止滑下,在由 A 到 B 的过程中,斜面对物体的冲量大小是 ,重力冲量的大小是。 物体受到的冲量大小是 (斜面固定不动) 解析:该题应用冲量的定义来求解物体沿光滑料面下滑,加速度 a=到底端所用时间,由 s=知 t= = N=Nt= 8、 IG=mg F 合 t评:对力的冲量计算,学生比较习惯按做功的方法求,如 算为 实际为支持力、重力的冲量通常因为与位移垂直而认为是零。 冲量和功不同。 恒力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不作功,但一定有冲量。 对动量变化量,分不清应该用那个力的冲量来计算,实际只要求出合外力的冲量就可以了。 【例 2】一单摆摆球质量 m=02长 l=05m今将摆球拉高与竖直方向成 50 角处由静止释放,求摆球运动至平衡位置过程中重力的冲量和合力的冲量 (g10 m析:摆球重力为恒力,且时间 t 为单摆周期的 1/4,即 t=T/4=所以第 3 页 共 28 页IGmg 0 069 N能直接用公式 I算,只能应用动量定理求之:F 合 9、 tmv=m l0039 N69 NS;0039 N1)注意区别所求的是某一力的冲量还是合外力的冲量(2)恒力的冲量一般直接由 I,变力的冲量一般由 IP 求【例 3】以初速度 v 水平抛出一质量为 m 的石块,不计空气阻力,则对石块在空中运动过程中的下列各物理量的判断正确的是( )块动能的增量相同解析:不计空气阻力,石块只受重力的冲量,无论路程怎样,两个过程的时间相同,重力的冲量就相同,A 正确。 据动量定理,物体动量的增量等于它受到的冲量,由于在两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石块受到重力的冲量相同,所以动量的增量必然相同,B 正确。 由于石块下落时在竖直分方向上是作加速运动,两个下落高度相同的过程所用 10、时间不同,所受重力的冲量就不同,因而动量的增量不同,C 错。 据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石块只受重力作用,在重力的方向上位移相同,重力功就相同,因此动能增量就相同,D 正确。 答案: 、动量定理的初步应用【例 4】如图所示,质量为 2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受到水平拉力 F4静止开始运动,经过 1s 撤去 F,又经过 1s 物体停止,求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解析:在水平面上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据题意物体的运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水平方向受拉力 F 和摩擦力 f 的作用,历时 s; 第二阶段撤去 F 后只受摩擦力 f 的作用又历时 t2=,全过程结束时末速度也为 0,所 11、以总动量的增量为 f( 0其中摩擦力 f N=注意:应用动量定理公式 I ,不要把公式左边的冲量单纯理解为合外力的冲量,可以进一步理解为“外力冲量的矢量和” ,这样就对全过程应用一次动量定理就可以解决问题而使思路和解题过程简化。 【例 5】质量为 m=2小球,从离地面 m 高处自由下落,球和地面相碰后又反弹至3.2 m 高处,已知上述过程经历的时间 t=地面和小球间的平均弹力是多大。 解析:小球下落时是自由落体运动,下落时间和落地时末速不难求出,反跳后作竖直上抛运动,上升时间和上抛的初速度也能求出,和地面作用的时间为由总时间和下落与上升的时间差,用动量定理就能求出地面的作用力。 落地时速度: 112 12、051/,下落所用时间:112510ht 第 4 页 共 28 页反弹后上升初速度: ,反弹后上升时间:对球和地面碰撞过程用动量定理,设向上方向为正:(F 一 (t 一 (一 【例 6】如图所示,A 、B 经细绳相连挂在弹簧下静止不动,A 的质量为 m,B 的质量为 M,当 A、B 间绳突然断开物体 A 上升到某位置时速度为 v,这时 B 下落速度为 u,在这段时间内弹簧弹力对物体 A 的冲量为 解析:把 为一个整体应用动量定理得:(Ft=别对 A、B 应用动量定理得:(Fmg)t=Ft=mvmu=m(vu)【例 7】人从高处跳到低处时,为了延长碰撞时间,保护身体不受伤,脚着地后便自然地下蹲( 13、1)人的这种能力是A应激性; B反射; C条件反射;D非条件反射(2)某质量为 50飞行员,从 5 m 高的训练台上跳下,从脚着地到完全蹲下的时间约为 1s,则地面对他的作用力为多大。 ( g10m3)假如该飞行员因心理紧张,脚着地后未下蹲,他和地碰撞的时间为 001s,则此时地对人的力又是多大。 解析:(1)B 、 D 正确 (2 )下落 5m 时速度 0mlmg)t1 F1mv/t11103N(3)由动量定理得( mg) F2mv/t205104N【例 8】据报道,一辆轿车在高速强行超车时,与迎面驰来的另一辆轿车相撞,两车身因碰撞挤压,皆缩短了约 测算相撞时两车的速度均为 109km/s,试求碰撞过程中车内质量 60人受到的平均冲击力约为多少 ?解析:两车相碰时认为人与车一起做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此过程位移为 人随车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 t,已知 30m/s,s得根据动量定理有 Ft=得 F=04N【例 9】滑块 A 和 B 用轻细绳连接在一起后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恒力 F 作用在 B 上,使A、B 一起由静止开始沿水平桌面滑动,已知滑块 A、B 与水平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 ,力 F 作用 t 秒后,A、B 间连线断开,此后力 F 仍作用于 B,试求:滑块 A 刚刚停住时,滑块 B 的速度多大。 滑块 A、B 的质量分别为 mA、。高考物理难点精讲 动量 动量守恒
相关推荐
1、第 1 页 共 35 页高三复习难点精讲:直线运动目的要求:熟知运动量描述的物理意义。 牢固掌握公式,灵活运用规律结论。 正确使用图象,能画出合理的情境草图,分析求解物理问题第 1 课时: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一、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二、参照物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
1、第 1 页 共 21 页高三复习难点精讲:曲线运动目的要求:理解并熟悉掌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思想方法。 理解掌握匀速圆周运动及其重要公式。 能应用有关知误解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 1 课时: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知识简析 一、运动的合成1由已知的分运动求其合运动叫运动的合成这既可能是一个实际问题,即确有一个物体同时参与几个分运动而存在合运动;又可能是一种思维方法
,就可以用几来表示。 (二)由单位 “1” 到单位 “1” “1” 那我们有多少个 “1”。 把一个组看做 “1” 时又有多少个 “1”。 一桌两个同学看做 “1” 时又有多少个 “1”。 “1” , 6 个苹果可以看做几。 12 个、 15 个呢。 小结:有几个这样整体表示的 “1” ,就可以用几来表示。 揭示 3 个苹果所组成的 “1” 所表示的计量单位的意义,迚一步提出单位 “1 ”
1、 第 1 页 难 点 突 破 变 加 速 运 动 问 题一、特别提示所谓变加速运动,即加速度(大小或方向或两者同时)变化的运动,其轨迹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从牛顿第二定律的角度来分析,即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是变化的。 本章涉及的中学物理中几种典型的变加速运动如:简谐运动,圆周运动,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和重力场等的复合场中的运动,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中电子绕原子核的圆周运动等。 故涉及到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