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三年真题高频考点精选 考点05 牛顿运动三定律内容摘要:
1、【考点知识方法解读】1.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它不是实验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给出了惯性的概念,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的本质,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 体的加速度 a 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F 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 m 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数学表达式: F= 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力的瞬时效应,定量描述了力与运动(加速度)的关系,是经典力学的核心内容;由定律可知,力与加速度是瞬时对应 2、关系,即加速度与力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力与加速度的具有因果关系。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加速度是力产生的结果。 只要合外力变化,其加速度一定变化。 3.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物体与物体间相互作用规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反作用力总是等值(大小相等) 、反向(方向相反) 、共线(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异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不同物体上) 、同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它们的存在不分先后) 、同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 ,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各自 3、产生效果,一定不会相互抵消。 【最新三年高考物理精选解析】1.(2012新课标理综)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 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没有力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C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1、 【答案】:析】:没有力作用,物体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行星在,不是惯性,选项 误。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惯性及其相关知识。 2(2010 全国理综 1)如图,轻弹簧上端与一质量为 的木块 1 相连,下端与另木块 2 相连,整个系统置于水平放置的处于静止状态。 现将木板沿水平方 4、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木块 1、2 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1、a 2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 则有Aa 1=0, a2=g Ba 1=g,a 2=g C , g Da 1=g ,a 2=Mmg m2【答案】(2011 浙江理综卷)如图所示,甲、已两人在冰面上“拔河”。 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为赢。 若绳子质量不计,冰面可看成光滑,甲能赢得“拔河”乙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3【答案】:C 【解析】: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选项 A 错误;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选项 B 错误;若甲的图 1,在同样大小的力作用下,由牛顿 5、第二定律可知,甲的加速度小于乙,所以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选项 C 正确;收绳的速度不能决定“拔河”比赛的胜负,选项 D 错误。 【点评】此题考查力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点。 4.(2010 上海物理)将一个物体以某一速度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设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不变,则物体(A)刚抛出时的速度最大 (B)在最高点的加速度为零(C)上升时间大于下落时间 (D)上升时的加速度等于下落时的加速度4.【答案】2010 海南物理 )在水平的足够长的固定木板上,一小物块以某一初速度开始滑动,经一段时间 t 后停止现将该木板改置成倾角为 45的斜面,让小物块以相同的初速度沿木板上滑若小物 6、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则小物块上滑到最高位置所需时间与 t 之比为A B C D21122125【答案】A【解析】木板水平放置时,小物块的加速度 g,设滑行初速度为 滑行时间为 ;木板改成倾角为 45的斜面后,小物块上滑的加速度大小0(+=(1+) g/2,滑行时间 ,因此2002(1)v,选项 A 正确。 12t6.(2010广东理综)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C 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所受引力的方向不变 7.(2010 上海物理)倾角 =37,质量 M=5粗糙斜面位于水平地面上,质量 m=2木块置于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经 t=2s 到达底端,运动路程 L=4m,在此过程中斜面保持静止(0.6,g 取10m/,求:(1)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大小与方向。 (2)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大小。 6.【解析】 (1)物块在斜面上匀加速下滑,L= a=2m/斜面对木块摩擦力为 持力 离木块分析受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联立解得 N,N 1=16N。 图 10。高考物理三年真题高频考点精选 考点05 牛顿运动三定律
相关推荐
对齐写出竖式。 0补位。 有的还漏写小数点。 后教预设 (一)交流 计算方法 “夏天买 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 “ 3” 是求几个 ?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 3” 的得数吗 ? :谁先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算出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谁还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 3” 也可以用乘法竖式计算 . 思考与调整: :谁能看着竖式,说说用竖式计算“ 3” 的过程。
5 的倍数 ________________,它的特征是 四、第二关:乘胜追击(提高练习): 在下面的 □里填上一个合适的数字。 48□, 25□,是 5 的倍数又是 2 的倍数。 24□,37□,是 2 的倍数又是 3 的倍数。 ( 3) 10□, 2□□,是 5 的倍数又是 3 的倍数。 在下面的数表中用 “○” 圈出表中所有的素数,用 “△” 圈出表中所有的偶数。 1 2 3 4 5 6
1、 第 1 页 难 点 突 破 图 像 问 题一、特别提示解答物理问题通常有解析、论述、作图和列表等基本方法。 作图是最重要的数学工具之一,也是考查的能力范围。 在解答作图题时,要特别注意:(1 )仔细审题,按要求作图。 例如,在平面镜成像作图时,为快速准确作图,通常采用对称性作图,一般不直接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2 )具体作图时,每一步骤都要有依据。 例如,物体运动时速度
缩小 100 倍是( ),缩小 1000倍是( )。 二、计算 直接写出得数 10= 100= 100= 100= 10= 100= 用竖式计算 6= 7= 13= 15= 14= 36= 三、根据 13 3=39,很快说出下面各题的积。 130 3= 13 30= 3= 1300 3=
1、【考点知识方法解读】1) 速度公式 vt=v0+2) 位移公式 21(3) 位移和速度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重要结论:(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 0t(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邻相等时间里的位移差公式(邻差公式):s=, ,隔差公式:s ms n(m n)(3)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 02/ tt
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 能正确计算长方体 (含立方体 )的棱长总和、表面积和体积 (含容积 )。 ④ 能正确进行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互化、约分和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分数和小数的大小比较。 ⑤ 能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 ⑥ 能从一组数据中找出众数,能半独立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能正确分析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① 生活中与 “因数、倍数、质数、合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